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裡孫玉亭這一人物形象?

雪域魂


與其說孫玉亭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倒不如說孫玉亭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是為政治運動而生的一類人。



在大哥孫玉厚的庇護下,孫玉亭從小識文斷字,脫離生產,並在文革的大背景下,積極組織、參加生產運動,寫大字報,開批鬥會樣樣在行,但孫玉亭又極懂得政治,從來不功高蓋主,處處唯徐治功與田富堂馬首是瞻,可以說是非常合格政治運動人。

但孫玉


亭也畢竟是個人,是有血有肉,有兄有妻的男人,因揭發聯產承包而可能牽聯少安時,他深深的自責和後悔;因新舊窯洞的問題,而感到對不起大哥。


hi老頑固


孫玉亭這個人屬於志大才疏,沒有什麼本事,還喜歡逞能。他的文化並不低,而且孫玉厚還給他弄了工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鐵飯碗了。只可惜他太不爭氣,亂搞男女關係,讓人家把錢坈盡了不說,飯碗也丟了,被趕回了家。想娶媳婦,孫玉厚欠了一屁股債,給他湊得彩禮,媳婦娶進門,又把老孃和孫玉厚一家趕出了去。分開過以後,兩口子還經常到哥哥家混飯吃,也算是沒羞沒臊。在現代,這傢伙就是一個典型的坑爹貨,只不過他沒爹,改成坑哥哥了。孫玉厚家的爛包,和孫玉亭有很大的關係,田福堂曾說他的彩禮,孫玉厚十年八年還不完。

孫玉亭在村裡是副書記,應該也算是村裡的有頭有臉的人物,可惜自己太沒有主見,在其餘幹部眼裡跟個傻子差不多。可以看出,其餘的幹部金俊山、田海民和田福堂家裡過的都挺富裕,什麼原因就不用說了,大家都明白,就他混成了窮光蛋。孫玉亭當官,他嘴裡都是掛著為黨服務,實際上一直被田福堂當槍使。就拿孫少安與田潤葉的事情來說,他在拆散他們的時候就出了不少力,別人就更不用說了。他當官沒撈著啥好處,是光得罪人,為自己拉了不少仇恨,好笑的是他還樂在其中。

改革開放以後,孫玉亭傻眼了,因為自家的地不下力氣幹,它不出糧食。當然日子也就越過越爛包,每天下地幹活,還指著到孫玉厚家蹭飯。同時,各人都忙自己的小日子,沒人陪他浪費時間開會了,他找不到地方刷存在感了,十分的不適應。直到孫少安開起了專場,才又讓他找到了瞎指揮的地方,當然是動嘴不出力的那種。


音樂v驛站


平凡的世界去年看了第一次,沒感覺,今年又看了一次,心裡被這部劇感動,我曾經以為我是孫少安,可是我沒孫少安的擔當,後來又覺得自己是孫少平,但是又沒孫少平的信仰。。最後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王滿銀😢

孫在這個社會我估計很有市場,雖然老田有時候是利用,


東夑百步弓


相信很多讀者都對孫玉亭非常厭惡,但孫玉亭害人了嗎?孫玉亭打人了嗎?

都沒有。如果非要讓我找到孫玉亭做了什麼壞事,我想只有一件,那便是與王彩娥通姦。

路遙在寫孫玉亭的時候,所用的篇幅與主角孫少平不相上下,而他整個作品中的份量也是非常重的,難道路遙只是單純的想寫一個讓大家恨的人嗎?當然不是。這本書,我讀了三遍,我個人覺得孫玉亭是一個純粹的革命者,放在當下社會,他才是一個讓群眾最放心的幹部。


1、他集體制度的擁護者,而當別人在利用集體制度中飽私囊時,他沒有這樣做

現下“純粹”二字十分流行,為什麼?因為我們太多時候“不純粹”了。而孫玉亭便是那樣一個難得一見的“純粹者”,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他的老婆賀鳳英也是一樣。

那麼孫玉亭的純粹在哪?

雙書村村委主事的有四人:書記田福堂、副書記金俊山、孫玉亭、民兵隊長田海民,在這裡孫玉亭相當於文書角色,擔有會戰指揮部副總指揮一職。 在集體經濟之前,這四人的家庭經濟如何?之後又如何?

田福堂在解放前與孫玉厚給地主家打長工,光景與孫玉厚家不相上下,爛包。但是田福堂當上雙水村書記之後呢,他不出山勞動,兒子、女兒都在上學,老婆也不出山,而他家的光景越來越好,最後他對孫少安的看法是一個“泥狗腿”,我說明什麼?他在集體經濟下賺的是盆滿缽滿,他一個因集體經濟而富裕的貧窮農民卻看不起貧窮的農民了。

金俊山書中有說,姓金的在雙水村原本就是富裕的,而俊山能當上副書記,那是因為他立過戰功,在抗戰前線捱過子彈,所以他的家庭沒有受這波打土豪分田地的影響,故而富裕猶在。

田海民文中介紹比較少,但是生活肯定比一般老百姓好。

而我們的孫玉亭,他一心身身革命,最後卻落的家徒四壁,衣不蔽體。要知道,孫玉亭上過學,並且在工廠當工人,在身份讓他哥孫玉厚開心了一段時間,工人吃公家飯,這代表著身份。但是他放棄了這個身份,投身革命熱潮,生活一落千丈。

要知道,孫玉亭當時在村裡的身份是會戰指揮部副總指揮一職,而總指揮是石圪節公社徐治功(相當於現在鎮長),這身份也是不簡單,但是他為何如此落魄,我也不用分析,大家都能看出來,這是因為孫玉亭在這革命的熱潮中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家人包括他哥孫玉厚。唯一一次的幫忙是讓孫少平去村中教書,而這個忙他原本是幫田福堂的,只能算是意外之喜。

所以我說他是一個純粹的革命者,如在當下,定是老百姓最放心的村幹部。

2、如此“純粹”的村幹部,為什麼書中的老百姓恨他,看不起他,那他們的恨從哪裡來?

我們現在提倡的“純粹”是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出正能量的貢獻。而孫玉亭的“純粹”是純粹的服務田福堂,他認為聽田福堂的話就是為革命作貢獻。
換句話說,他不聰明,得罪人的事都被他給做了,如果孫玉亭遇到田福軍那樣的好領導,那麼他便會是一個正面人物,但是他遇到的是田福堂。

而我們應該更多的恨田福堂,但是卻都被田福堂巧妙的轉嫁給了孫玉亭身上,而孫玉亭的格局太小,他簡單的認為只要給村書記獻計獻策、做了村書記安排的工作、替村書記排憂解難這便是為革命貢獻力量,其實他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將革命視為田福堂的革命,這也是他最終受人恥笑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家恨他最根本的原因。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正確的領導下這樣的革命者,是不可多得的。


阿珂伴讀


在《平凡的世界》小說中,孫玉亭是一個悲劇和喜劇交織融合的人物形象。

在《平凡的世界》小說中,孫玉亭一生四改志願,第一次讀書當工人,第二次娶妻當農民,第三次當村幹部,第四次謀生投靠“資本主義”。這四次選擇既有社會原因,又有自身原因;既反映了一代人在當時社會狀況下的精神面貌,又反映了孫玉亭本人的性格特徵和心理狀態。

孫玉亭由於忍受不了當工人的辛苦,尤其是一個月一筐土豆的薪水,他竟然放棄當工人,回家當了農民,還打鬧著讓他哥哥為他去娶媳婦。又比如,他明明尊敬自己的嫂子,卻眼睜睜地看著她被妻子欺負並不加以阻止。孫玉亭在公社大隊吃喝不說,還死皮賴臉地到哥哥和侄兒處白吃;也忍不住追求“浪漫的資產階級情調”,和王彩娥這樣的風流女人發生曖昧,被圍在房裡後,若不是女方勇猛強悍,他幾乎要被嚇死。孫玉亭這種秉性的不剛強是他的又一性格悲劇。

《平凡的世界》中所說“人生啊,是這樣不可預測,沒有永恆的痛苦,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有時又那麼曲折。人啊,活著就這麼苦!一旦你從幸福的彼岸被拋到苦難的此岸,你真是處處走投無路,而現在你才知道,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原來只有一步之遙。”讓我們細細地去品味。

孫玉亭是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所刻畫的眾多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有著豐富的內涵。


書房記


孫玉亭是平凡的世界裡的真正的無產者,雙水村的大隊支委,他是黨的好兒子,口頭禪是“感謝黨”!他和王滿銀是整部作品裡面的特殊人物,也是滑稽搞笑擔當。



我們先來詳細瞭解一下孫玉亭這個人吧!他是雙水村孫家老二,他哥孫玉厚把他送到山西拜把兄弟那裡讀書,本想讓他光宗耀祖的。沒想到他放棄了鐵飯碗的工作,跑回家要搞農業生產。由於他回家的時候就已經25,6歲了,這在當時算是大齡青年了,於是就嚷嚷著要他哥哥給他娶媳婦。他哥孫玉厚好不容易幫他把媳婦兒娶了,卻被他媳婦兒把他哥一家人和他老孃一起趕出了老窯洞!這讓他哥孫玉厚心裡很不舒服,直罵他這個弟弟沒出息。



孫玉亭雖然在他們孫家裡面地位不怎麼高,不受孫家人喜歡。但是他特別熱衷於大隊集體的事情,也是一個積極分子。他特別喜歡開會,可能只有開會才能顯示出他這個雙水村村幹部的威嚴吧!他對物質方面欲求不高,但是他對追求思想進步的要求很高。他的侄女婿犯了錯誤,他馬上劃清界限,大公無私地開會批判。在這裡面他鬧出了很多笑話,他為了完成批判任務把他們村的傻子田二拉上去批判。不過像他這樣的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每個村子裡都有的,我們村裡也有,他們熱心於集體的事情,對自己家裡的就沒有那麼多熱情了。以至於後來改革開放了,他們還很不適應,對改革開放及其牴觸。孫玉亭也是一樣,在改革開放好一段時間沒法適應,覺得這世事變得太快了。他出去幹過包工頭,掙不到錢不說,差點回不了家,在家裡幹農活,又吃不了這個苦。最後他在少安的磚窯裡面才找到了自己當年當村幹部的感覺,幫他管理磚窯的工人,接待領導幹部。



孫玉亭也有他人性溫暖的一面,比如孫少安跟潤葉的事情,潤葉他爸要他幫把他們拆散,孫玉亭沒有答應。後面還孫少安跟潤葉的事情吹了,他還幫著介紹了他媳婦孃家親戚的閨女給他做婆姨。孫少安第一次帶他婆姨到他們家,他還想要請他們倆到他家吃一頓飯。



總之路遙先生對孫玉亭這個人物有批判也讚賞,寫得很真實有血有肉。他告訴我們人都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而孫玉亭也算是向著積極的方面變化的,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大家怎麼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沂溪村放映廳


這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分子。


他有基本的善惡觀,有基本的是非觀念,有基本的道德底線。本文總結了一下孫玉亭,他除了孫家一貫的善良之外,還有以下具體特點:

一,喜歡出風頭。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孫家揚眉吐氣,不再受其他大姓人家的欺負。

二,為人不踏實。不想通過勤勞致富,而是想通過撈政治資本讓孫家翻身。

三,愛佔小便宜。經常蹭飯,說些沒頭沒腦的事情,沒有根據的分析當前形式,說些還沒有實現的重大新聞等等,分散大哥孫玉厚一家人的注意力,端起飯碗,一邊吃,一邊忽悠。老實敦厚的大哥一家人,對他的言行也是裝糊塗,假裝不在意,一切都在行雲流水中進行著。

四,耍小聰明。在各大姓氏家族之間,左右逢源,苦苦鑽營。


這也是現實中大多數人的特點集合,這就是作家把生活文學化、藝術化的基本形式。現實生活總是讓我們感覺是散漫的,繁亂的,無序的,而經過文學加工提煉,拋開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人物性格特點就會鮮明突出,故事的經過就會更加跌宕起伏。


生活中的“孫玉亭”當然沒有小說或是影視劇中那麼性格鮮明的赤裸裸的招搖過市,現實中的“孫玉亭”,隱藏會很深,也分散好多,但是他絕對存在於形形色色的你、我、他中間。

聊以自慰的是:老實敦厚,膽小怕事的孫玉厚;吃苦耐勞,聰明能幹的孫少平;耿直敢闖,勇於拼搏的孫少安;他們都在我們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和身邊,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大家就是生活中的平凡的世界。


哥不猜想


最近網上流行的一句話:時代拋棄了你,連聲再見都不會說。

孫玉亭就是被時代拋去的人!社會大變革讓孫玉亭摸不著頭腦了,他習慣了以往大集體時代的熱鬧和紅火,那時的他,意氣風發,對革命抱有狂熱,儘管缺衣少食,心情卻暢快啊!在眾人面前頻繁露臉,也算是雙水村的風雲人物。

如今時代變了,農村也實行了生產責任制,各家過各家的日子,也沒人有空搭理我們的玉亭同志了。玉亭盼望著社會能回到以往,怎麼可能呢?誰能擋住歷史的滾滾洪流?玉亭啊,學著適應吧!我們不逼你上山勞動,有人逼你啊!誰?你老婆,賀鳳英啊!聽吧,賀鳳英又罵上了,相當難聽:“你這樣裝死狗,今年下來叫老孃和你三個嫩媽吃風屙屁呀?”這是農村婦女的口吻。賀鳳英以前也和玉亭一樣熱心革命,但世事一變,這位婦道人家便把日子看得相當重要了!

玉亭被逼無奈,只好扛起钁頭下地幹活,無奈農活技術已經荒廢,玉亭從當工人到幹革命,真正幹農活並不會。只好求救自己的親哥孫玉厚。人啊,沒被逼到一定的份上,否則啥學不會?

玉亭想找人談論國家大事,他認為自己曾經的領導田福堂會理解他的,沒想到他滿懷激情地找了福堂幾次,福堂態度冷淡,不願多談國家大事了。玉亭心想:福堂啊,福堂,沒想到你也變了!是的,大家都變了,玉亭你也該變了!

田福堂沒有孫玉亭那麼幼稚,他是飽經世故的人,儘管他對社會的變化也懷疑過,但理智告訴他,不管你願不願意,社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田福堂對公眾事物不再熱心,很少出門,有點看破紅塵的味道。其實他已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他上山勞動,慢慢適應這種變化;他的兒子潤生去跟李向前學開車;他的女兒潤葉確實讓他煩惱不已,說到底,他田福堂也是一位老人了,希望子女幸福,兒孫滿堂。

這位雙水村的強人,在經歷了社會變遷的洗禮,心氣漸漸也上來了,他甚至想;“單幹”以後,他田福堂也還要把光景謀到眾人前面去!過幾年再看吧,他田福堂還是雙水村首屈一指的人物!

有魄力!玉亭啊,你該向你的老領導學學,學學這種不服輸的勁頭!





羊圈裡的老虎


大約十三年前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當時確實心潮澎湃,隨主人公的命運沉浮而或喜或悲,孫玉厚的忠厚、孫少安的踏實、孫少平闖勁、潤葉的善良、金波的深情等等,都真實可感、如在目前。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孫玉亭這個角色,尤其是“餓著肚子的革命家”這一定位,與我們老家一個人極為相似。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大家對孫玉亭的解讀已經很多了,我就來說說我們老家這個人物吧,大家對照一下是不是和孫玉亭非常相似:

他吃不得苦。他是我們村當時少有的高中生,由於長時間上學脫離農業勞動,身體偏弱但是長得不錯,比一般的農村人白淨。但是力氣小,幹活挑肥揀瘦不能吃苦,田裡的髒活累活都由他老父親幹。

他心比天高。由於多讀了幾年書,他自認為比村裡人見多識廣,瞧不起別人,但自己又沒有出眾的本領,“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句話太適合他了。

他熱衷權力。他總想當村幹部,後來終於如願當了村生產二隊的小隊長,便立刻買了皮鞋、襪子穿上(我們農村當時幾乎沒有人穿皮鞋和襪子,大家都赤腳、穿自家做的鞋),而且說話也變得文縐縐的,動不動就是“我代表二小隊如何如何”,整個一小人得勢的嘴臉,因為有一家交不上提留款,他帶頭牽走了人家的牛、還把人家家300多斤小麥拉走了。

他沒皮沒臉。他曾經明目張膽的拒絕贍養父母,致使70多歲的老父親每天騎自行車到臨縣討飯,回到村裡還不敢說討飯,老人在為他留情面。他也曾經在縣城偷商店的衣服被店主滿街追。

總之,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孫玉亭這一形象讓我不由自主就想起我們村的“他”,真是太像太像了。最後說一下,我們村的那個“他”去年因為腦出血偏癱了,聽說兒子對他也不好。這大概就是善惡有報吧。


晴空月


提到孫玉亭,我最先想到的是那句:“感謝黨”。在小說中他是一個悲劇和喜劇交織融合的人物形象。其實路遙筆下的人物形象都是飽滿的,富有張力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地的壞。時代背景,地域場合、生活經歷決定了那一代人的人生底色。

孫玉亭,懶惰,偏執,厚臉皮。他連農活都懶得做,家裡的窯洞破舊不堪,他對此視而不見。他似乎是孫家的罪人,自己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地裡的農活總是一拖再拖,別人的勸說也當耳旁風。

但他有人情味,憑著自己的能力,為畢業後的少平張羅營生;有工作理想,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政治路線,儘管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變了。他和田福堂都迷茫,不知所措,不知怎麼迎接新生活;他有真愛,他和賀鳳英一見鍾情,雖然與王彩娥有一段不光彩的感情經歷,但那是他一時糊塗,沒能控制住自己。說起來,這是書中最戲謔的一段情節,慌忙中足見他的膽小怕事,當得知鳳英要為此自殺時,他不顧一切地往家跑,可見在他內心深處,他最在意的還是鳳英。

品味孫玉亭的人物形象,我們在為其無知、愚昧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活動發笑的同時,也會為其無法擺脫惡劣的生存環境和無奈現實感到深深的悲憫和同情。這個讓人產生複雜審美感受的形象,可謂路遙小說人物畫廊中閃亮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