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到大學,需要在閱讀方面提高哪些能力?

用戶3708573182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論”,即是關於如何工作和如何生活的一套方法論。而閱讀、寫作和計算這三種能力,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一個人一生中必須具備三種最基礎的工作能力。

  • 閱讀可以強化學習力,保證知識的輸入、消化和積累,這是做事的基礎;

  • 寫作的能力是為了引導人與人之間更好地溝通協同,這個是做事的關鍵;

  • 計算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人的邏輯思考力和對於個人興趣、價值觀的取捨。

在這三種基礎能力中,閱讀能力,即學習力又被認為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學會培養並適當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物的層次,是一個人進行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過程。我們先把閱讀的功能和目的弄清楚,再來探討高中到大學,需要在閱讀方面提高哪些能力。


快速提煉信息

客觀來說,中國的學生面臨著全世界最嚴格和殘酷的“選拔性”考試,報考升學考試和資格類考試。從高中到大學,很多考試不但題目難,題量也很大,有時候沒有時間讓你一字一句地去讀題和思考,所以你需要學會快速提取關鍵信息。當然,有不少學生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些人的語文通常都不會差。但是千萬不要誤以為只有語文、英語以及偏文的科目才需要閱讀,其實理科同樣也需要很強的閱讀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上文中要把閱讀能力歸結為學習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學生做數學題目或者偏理科題目的時候犯錯,經常會拋出一個理由,說“題目看錯了”,而很多老師和家長也僅僅只是把這個錯誤的原因歸結為是“不認真”,這其實是不對的。題目看錯,背後真正的原因是讀題能力較差或者較慢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把需要的這種閱讀能力,叫做“快速提煉信息”能力。

比如解一道數學題,解題的核心除了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和通過大量的練習訓練出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外,還有就是要有很強的快速閱讀能力。能夠快速完成讀題,並且從題幹找找到考點和梳理出已知條件,接下來才是調用知識庫裡的公式和進行公式推導求解。

系統組織語言

繼續圍繞考試的要求來聊下關於閱讀能力的能力,分析完嚴謹的理科考試,我們再來看下文科考試。文科考試對知識的積累比理科多,所以更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完成知識的原始積累,然後是理解和應用。哪怕是作文這樣相對開放的題目,也分命題或者半命題形式的,更不用說現代文閱讀和古文閱讀。對於文科的答題來說,最考驗的是“系統性的語言組織”能力。題幹中的材料來自名著和名人的文章, 都有一定的邏輯可尋,所以在提煉完信息之後需要對應作答,要想把你的觀點清晰、完整地表達出來,最需要的就是組織語言。所以平時閱讀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做讀書筆記。高中歷史書中涉及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知識,可以按照專題來劃分邏輯,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做好讀書筆記的目的,除了幫助你更好地進行梳理、記憶和總結,同時還可以訓練你的文字規整能力。

通常我們閱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後,可以寫一個簡評,或者做一個思維導圖筆記。思維導圖的目的是讓你學會如何架構,簡單說就是給文章造一個骨頭。中心思想就是大腦,各個分論點就是四肢,細分的觀點就是手指或者腳趾以及五官,而文章的重點就是心臟和重要器官。

批判性地反思

如果說前兩種能力都是為考試準備的,提升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那麼第三種能力,我認為是為了提高對方法論的研究,或者對學習方法論方向予以支撐的更偏向價值觀論證的思考力,這就是“批判性閱讀”的能力,或者說反思的能力。古人常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還有就是“學而不思則罔”,其實都是針對閱讀的反向思考。如果我們不帶著疑問去讀書,不帶著求證思維去驗真,就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這就是就是盲從。尤其是書讀到了一定的境界,不僅僅是為了求知,更需要探索一個真理,或者為自己的人生尋找方向。讀一本書,或者掌握一種能力針對和解決的只是同一個或者同一類問題。但解決問題一定不止有一個方法,思考問題不僅僅只有一個角度,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反思,和經過思考後的實踐得到的。所以,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嘗試帶著批判的眼光去洞察。

到了大學,升學考試的壓力漸漸小了,閱讀也不再是純粹為了積累知識和解決問題。因為這時候的你已經有了足夠的閱讀能力,或者說學習力,知道該如何學習一樣技能,和完成一件事。當然,你也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問題,這時候就要學會怎樣從書本中去尋找答案和解決辦法。

八閩狀元郎


1.首先,閱讀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不可能讓一個初讀者去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或者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之類的書。我們都是從一開始懵懂然後一步步的向上成長的

2.其次,現在談一下高中到大學期間提高閱讀能力。高中期間,留給你真正去讀課外書的時間很少,所以大部分都是碎片化閱讀,而不是有整段的時間去理解,這時候你可以選擇性讀一些散文集。例如林清玄先生的或者餘秋雨先生的文集。他們的詞藻華麗優美,而且很容易帶人入境,所以讀他們的書有助於你語文寫作的提高。

3. 在讀散文集時,不能圖快,要學會一字一句的去細品,體會里面的境界。第二遍的讀的時候,可以加快速度,思考這個句子的巧妙之處,為什麼會這麼形容這個事物,又為什麼會使用這個手法等等。在第三遍讀的時候,就可以作筆記抄句子了,可以把它背誦下來使用到自己的文章裡去,到寫作時也會給自己的作文增添許多色彩。

4.當你開始讀小說時,你就需要有大量的時間了。小說都是有情節有故事的。而且他們互相串聯,只要你前一章不理解,後面可能就不懂了。但是小說一般也都是通俗易懂的,除了一些有特殊含義的。小說裡面最為推薦的肯定是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了,這四本書是值得讀一生的。他們其中的含義就像是有這麼一句話“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5.所以,你在讀小說時,也要懷著敏銳的思想去領悟,而不是隻為徒看熱鬧,小說不是讀一遍就瞭解的,一般真正瞭解一本小說,是要讀四五遍的。你要知道里面的人物關係,他們的心裡變化,情節發展等等,這樣你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6.最後,到你上了大學之後,你就要讀一些實用文章了。比如議論文,應用文等等。這樣也是你寫論文或者走向社會時常用到的。議論文我推薦讀李斯的《諫逐客書》這是典型的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每一處都清清處處,你也學習他的每一個論據用作的巧妙之處。更要學會正反對比等等。這樣你得閱讀能力才不會只停留在看的這一方面。

7.閱讀是一個讓人很享受的事情,書裡面的就是一個大世界,我們都是這些世界的瀏覽者,我們不光要觀看,更要體會其中的意義,這樣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滿活力!








雜亂有章閣


閱讀能力是每個人的基礎能力,學習知識、增加學識、提升個人文化修養等都需要閱讀。如何增加閱讀能力那?

第一:專注,現在大家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專注。

第二:記筆記,讀的好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

第三:分享,根據費曼定律,只有自己講出來,分享出來才能算真正理解。

第四:找到同興趣的夥伴,相互PK。

第五:公眾做承諾,強迫自己閱讀。

第六:讀後概括,特別是用思維導圖。




A征途老師


從高中到大學,在閱讀方面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堅持。

從高中到大學便已步入了成人的世界,閱讀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可以平靜內心,增長知識,增強分析思維能力,提高集中注意力,修身養性。

平靜內心。閱讀除了可以讓你放鬆之外,你讀的內容也可能給你的內心帶來無盡的平靜。讀心靈書籍可以降低血壓並帶來一種無盡的平靜,而研究表明讀自救一類的書有助於幫助人們免受某些情緒失控和輕度的精神疾病的困擾。

增加知識。你所讀的所有東西都會給你的大腦帶來新的信息,而你永遠無法知道什麼時候它們就會派上用場。你掌握的知識越多,對於將來所面對的挑戰,你就準備的越充分。此外,這裡還有很多引人深思的事情:你是否發現過自己處於悲慘的情形,但是請記得儘管你可能失去一切:你的工作、財產、金錢甚至你的健康,但是你永遠不會失去知識。

增強分析思維能力。你是否曾經讀過引人入勝的推理小說並且在小說讀完之前自己就解開了謎題?如果是的話,你就可以通過記錄並整理所有提供的細節,利用批判、分析的思維去分析偵探小說。在評論情節的時候我們同樣需要分析細節的能力;來界定它不是一篇好的小說,人物發展是不是切當,故事情節是不是順暢,等等……。如果你有機會和其他人討論那本書,你將能很清楚的表明自己的觀點,因為你已經考慮過小說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了。

提高集中注意力。在我們網絡瘋狂的時代,當我們每天多任務同行時注意力將會立馬被分散到一百萬個不同的方向。在簡單的五分鐘的內,一般人將會把他們的時間分在做工作、查看郵件、和幾個人聊天(通過視頻聊天、網絡電話,等等……),留意微博、查看他們的智能手機和工友互動上。這種類似加法的行為提升了我們的壓力水平,同時降低了我們的生產率。

當閱讀的時候,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故事上。世界上的其他事將會消失,而你將沉寂於有趣的每一個細節裡。在工作之前嘗試著讀15-20分鐘(例如:在你早上去上班的公交車上),當你到辦公室的時候你將會很驚訝的發現你的注意力是多麼的集中。

修身養性。閱讀會使人有一種無形的氣質。多閱讀,他的言談舉止總會有一種氣度,那是任何金錢也買不來的氣質,將會伴隨一生。因為讀得萬卷書,孩子所接觸的層面就會廣,在與人交談時不至於畏手畏腳毫無胸墨。

閱讀的好處不言而喻,幼兒到高中階段是以學知識,查缺補漏為主,高中到大學以興趣為主就好,興趣使然,方能長久。


三三兩兩慵慵懶懶


我認為,需要提高的不是閱讀能力,而是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你去閱讀書籍,不就是為了獲取知識,用洋氣一點的話來說,不就是為了將不是舒適圈的地方變成舒適圈嗎?

所以,我建議既然在大學,就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一些大家,我建議可以多聽聽他們的課程,瞭解他們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回頭自己再去思考。

從我自身的經歷來看,我曾經修過一段時間的新聞雙學位,那段時間聽老師講課,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完全是刷新了我的三觀,老師的見解都很獨特,也很接地氣。當我放假回來跟父母聊天的時候,可以發覺自己的認知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當自己的認知水平提高之後,自己就會有一定的思想和看法,面對事物也可以看得更透徹,不會盲從。在此時閱讀書籍,你就會真正的發現有好多書,你是不需要去讀的,因為他們的核心思想就是想要交給你一種觀念、一種現實,而你在此之前已經知道了這些東西,就不用再去讀,從而你就會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更有利於自己成長的書籍之上,更好地提升自我。


牛小不翼的灌水日誌


最主要的是思維能力,對信息的搜索能力,閱讀能力,對未知信息找中心詞,對段落劃分結構,找出問題,存疑的能力。

然後對信息進行分類,概括歸類的能力。


KJ叔叔朱勇


1、系統性歸納總結能力。

2、獨自信息搜索能力。

3、相關知識拓展能力。

4、善讀善思考的能力。


噠噠牛仔


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認知能力,寫作能力,抓重點、關鍵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