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的流行病債券暴跌 投資者損失慘重

 
在風險叢生的當下,那些押注世界太平無事的投資者們,可能血本無歸。

隨著冠狀病毒爆發繼續在全球蔓延,世界銀行發行的兩筆“大流行病債券”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些債券由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於2017年發行,旨在向需要幫助遏制大流行病的國家支付資金。

這些債券為投資者提供了高額的利息,以換取在發生疫病大流行時承擔一定數量或全部資金損失的風險。這包括當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

本月初,世界衛生組織於將當前的冠狀病毒爆發歸類為全球大流行病。隨著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量激增,投資者紛紛出逃,這些債券的價格暴跌。

根據評級機構DBRS Morningstar的數據,這兩隻債券中,持有風險較高的那隻債券的投資者可能很快就會損失全部本金。媒體援引該機構評論稱,這些債券的價格應該已經下跌超過80%。

另外一隻風險較低的債券的定價可能下降了不到50%。這些債券的價格信息並不公開。

2017年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行了流行病-災難債券,這是對全球流行病保險能力的一次新考驗,標誌著巨災債券的應用擴大到一個新的全球風險類別。巨災債券是為了讓投資者押注不會發生颶風等自然災害而設計的金融工具。

近年來,養老金基金和捐贈基金等大型投資者紛紛買入巨災債券,尋求投資多元化和提高回報。

巨災債券是指債券公開發行後,未來債券本金及債息的償還與否,完全根據巨災損失發生情況而定。

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者押注是否會發生嚴重災難。如果不發生嚴重災難,那麼債券持有者可以獲得高額利息支付,但若發生特定事件,例如颶風、地震等達到一定級別,那麼投資者可能損失部分或全部本金。

流行病債券與之類似。若流行病債券被觸發,投資者的部分或全部本金將轉入世界銀行,之後分配給受疫情影響的發展中國家。債券利息由包括德國和日本在內的捐助國支付。

流行病-災難債券自發行以來,這些年裡還從未被觸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