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捨得吃喝的人,對親人卻很大方,是一種什麼樣的人?你們身邊有嗎?

一切82緣


生活中這樣的人有,不很多,有的人說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的確是這樣在做。這樣的人,是一種甘願奉獻、讓別人生活得更好的人。

父母總是這樣在做,克己待人。如朋友的父母,自己的孩子都穿的不怎麼好,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有一件好的衣服總是讓給親戚的孩子去穿,這是多麼的不易啊!

一般的父母可能能做到這樣,但在這裡我要說說我的岳父母。

岳父母是農村的,因為為人豪爽,總是為親人著想,所以一直受到我們的敬重。

有一次,我的自行車的座板壞了,岳母看見了就跟我去買了一個座板,下班時硬是讓我換上。再就是自行車上有什麼不好,趕緊幫我換了。

還有一次,她看見我買菜沒有提籃就跟我買了一個,送到家裡來。

的的確確,我的岳父母對我的好,超過了我的親生父母。下雪天,還送飯到學校來,孩子看見了是非常開心的。

她們對我們很大方,卻省吃儉用,病了也不願意去打針,只想吃吃藥就好了。當然,我們不會坐視不管,再三勸說,她們就去了醫院看病。

這幾年,岳父母在鎮上住,因為時常幫助別人,對人很大方,被鄰近村組的人成為:“老大哥、老大嫂”,鄰村的人到家經常吃飯、喝茶成了常態化。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中國人個個非常友善,喜歡笑迎天下客,這樣,朋友滿天下,可以說是“五湖四海皆朋友。”

這位朋友,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歡迎在下方分享觀點。

一路風景,一路有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好!


山水生活記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比如我三姐。

我以前沒認為三姐有多好,我感覺她像個老好人,對誰都是樂呵呵的,給兄弟姐妹們花錢大方,對父母公婆孝順,對鄰居也是有求必應。

三姐比我大13歲,我記得我小時候去三姐家,她住在農村老房裡,房子上面漏雨,四面透風,吃得不好,穿得還舊。

我在三姐家,她去縣城買不多的魚呀肉呀,做熟了給婆婆送一盤,再給鄰居孩子盛一碗,給我挑一份,到自己嘴邊就剩下一碗湯裡有星點肉味。

我埋怨三姐傻,三姐說:“大家都窮,人家鄰居總幫我,我不能讓別人吃虧,我也沒什麼能力幫人,這一點東西算什麼,我是大人,少吃點沒事。”

近幾年三姐富裕了,蓋上幾層小樓。我日子不好過時,只要三姐知道,就給我轉些錢。家裡兄弟姐妹,誰有困難求三姐,三姐總是有求必應。

去年夏天,我和三姐聊天。我才發現我小時候認為傻的三姐,原本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三姐,每次誰求你,你幾乎沒讓人失望過?你每回都這麼幫大家,對我們這些人大方,你自己不知道錢多好呀?你自己吃喝不好嗎?你怎麼做到的,你有為難的時候嗎?”我看著一天到晚,無憂無慮的三姐問。

“有啊,我最難時,是你三姐夫得肝炎,治病都是找鄰居朋友借錢。那時窮呀,孩子十幾塊的學費都沒有,舊帳沒還,不好意思再找朋友,去你哥家借錢,你哥和嫂子都說沒有。其實,那時,他幫我借十幾元,沒準都比我好借。那時,我窮得死的心都有。”

我知道三姐夫生病,我那時還小,根本不懂,也不理解窮。

“那你現在記恨哥嫂嗎?”其實我問完後,就感覺自己傻,三姐現在幫哥哥的,給父母買的東西,三姐不說,誰都看不出有這個插曲呢。

“說實在的,我有時也不捨得吃喝,我也知道吃喝自己肚子裡舒服,但是,一想到我難時,別人幫我,我就想盡力回報點。過去的,都過去了,你哥估計那時也真窮。我是苦過的人,知道別人的難,我能幫就幫唄。”三姐說得雲淡風輕,我沒從三姐臉上看出一點苦難留下的痕跡。

三姐連小學都沒上完,卻活得很通透,不是每個人都能以德報怨,三姐做到了。

有人說,自己都不心疼自己的人,怎能對別人好。我想說的是,當自己能力有限,當自己知道感恩時,把自己放在最後的,大有人在。

珍惜對自己好的人,別人給你的,可能是他僅有的。您說呢?



卿本娘娘命


我媽就是這樣的人,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哎,只要老家的親戚一來,你就看把她忙的不行不行的,燜大米飯都燜可多了,就怕親戚吃不飽。做菜更是邪乎,差不多都是拿盆上菜,左一筷子,右一筷子往親戚碗裡夾菜,怕親戚吃不好!我說:媽,你自己也吃啊!她說:吃呢!其實她都沒怎麼吃,淨給別人夾菜了!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評價這樣的人,反正我感覺我媽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太多,為兒女著想的太多,很少為自己著想!我媽說:自己差不多就行,沒有太多的想法!

這就是我媽,一個永遠都在為別人著想的人!


瑞馳小賀哥


我身邊就有,我閨蜜她公公!

閨蜜她公公是某私人醫院的股東之一,起碼有個幾百萬吧,退休以後,又被醫院返聘,每月相當於雙倍工資到手!

他一雙襪子,能破了縫,縫了破,然後繼續穿,一直穿那幾件已經很過時的衣服。但是他覺得花錢,捨不得。

有一次去她婆婆在炒菜,家裡沒醬油了,讓她老伴去買,因為菜已經入鍋,他急急忙忙跑去買,都到樓下了,發現小賣部給他少找了五毛錢!然後,又跑回去要了回來,才上樓回家。

要不是她婆婆罵他是不是找人聊天耽誤了,她也不知道因為五毛錢又返回了!

但是對於他老伴來說,買衣服到我們當地最大的商場,就那種貴婦裝。

給他媳婦,兒子買車全款,自己騎一輛摩托車!

有時候冬天凍得手上腱鞘炎……


悅書淇


自己不捨得吃喝,對親人卻很大方。這種人,多數都是實心的、真誠的。同時,也是值得尊重和敬重的。

我自己身邊曾經就有過這麼一個人,確實自己從不捨得吃喝,對親人卻很大方。這人就是我的堂伯父。只是在四、五年前,堂伯父就已經過世了,去世時年齡並不算很老,才70多點。

印記裡,打我能記事起,就一直覺得堂伯父很嚴肅、很認真。當我們孩子們做錯事情的時候,他經常會非常嚴厲地批評我們,尤其是對堂哥、堂弟,那更是如此。為此,孩子們個個都很怕他。

另外,堂伯父還有一個很大的與眾不同的特點:非常地剋扣自己,一輩子生活都非常節約。平日裡,好東西總也捨不得買、捨不得吃,但家裡有客人時,卻大魚大肉,宰雞宰鴨,絲毫也不吝嗇。

對於這一點,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發生在七、八年前。

記得那一次,是我帶著家人和父母親一起回鄉下老家。回去之前,我打電話告訴堂伯父,說準備去看看他和堂伯母,堂伯父一聽很高興,交待說務必在家裡吃午飯。

第二天上午,我們一家人準時去到堂伯父家,一進門,就發現滿大桌的菜已經準備妥當。土雞、家鴨、大魚、扣肉、香肉、牛排等等,炒的、蒸的、煎的、炸的,一應俱全,擺得個大園桌都滿滿的,活脫脫就象是農村版的“滿漢全席”。

說實話,我已經很多年沒這樣嗨吃過了。儘管自己平時上酒樓吃飯也不少,但無論怎麼樣的山珍海味,卻似乎都比不過堂伯父家裡這桌萊的味道。那頓飯,吃得還真叫人回味。而與此同時,我們再一次地體會到了堂伯父待人的大方、大氣。

令人遺憾的是,接下來幾年沒回家,堂伯父突然就走了,再也沒能見上一面。

後來再次回家,在堂伯母的陪同下,去堂伯父墳前拜祭。一路上,堂伯母不停地自顧自細訴著——你就是一輩子吝嗇,自己從來不捨得吃、不捨得喝,但家裡並不是窮,也並不是沒有錢。

未了,堂伯母還告訴我們,堂伯父身上長期帶著幾千上萬塊錢,可就是從來不捨得為自己花錢。甚至就在他過世後,入斂前給他換衣服時,還在他身上清出兩萬多塊錢。

那一年,堂伯母也已經是七十五六歲的老人。就在她一路說著堂伯父的時候,淚花順著她眼角的皺紋,慢慢地滲將出來。我們也不好言語,只有心裡默默地祝願:堂伯父一路走好,堂伯母多多保重。


深秋曲豆


這樣的人有啊,但是很少,這樣的人都是傻子。比如我和我愛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有的親戚、同事恨不得躲得遠遠的,害怕我們跟他借錢,等他們有困難的時候我愛人恨不得傾囊相助。就以這次疫情為例吧,我愛人天天催我趕緊捐點錢啊,我就跟同事們打聽捐款的途徑,哈哈人家都沒捐。最後我們書記給了一個武漢慈善總會的二維碼。我問我愛人捐多少?他說你隨便捐,多少都行,我說咱就捐五千吧。他說行啊。我用微信輸入五千,系統說超額,我又換成四千還顯示超額,結果輸入兩千成功了,發現沒達到目標我又以我的名義捐了兩千,省的一千給附近各個防疫站志願者們買了慰問品,但現實中的我們連買一件幾百的衣服都要掂量掂量,但為抗擊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心裡老舒服啦。這樣的傻子我們願意做,希望人人都能成為這樣的傻子,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證書上有我們的名字就不展示啦。








正義必勝老愛自己


看著這個提問,一下就想到姥姥!姥姥就一直就教育我們“望人好,自己才好”。

姥姥是個烈屬,媽媽剛剛一歲多,姥爺就當兵走了,幾年後在東北四平街戰役犧牲!剛剛不到30的姥姥,帶著不到兩歲的媽媽過日子。

生活的艱苦可想而知,但是對人特別大方。只要她有的東西,別人需要,她都不說個二字。

那時候,都很窮,沒有東西吃,一小酒盅油,姥姥娘倆都能吃一個月。可是她幾個妯娌,家的孩子多。都是半大孩子,餓的快,孩子都知道姥姥人善良,只要去,姥姥都會給卷煎餅吃。煎餅裡沒有東西卷,姥姥就給抹上一點油,放一點鹽。對於沒有東西吃的孩子來說,就是美味啦!這些都是吃姥姥煎餅的表舅舅們說的。後來的舅舅們都記著姥姥的好。

後來姥姥一直跟著結婚了女兒,也就是我媽媽。爸媽上班,姥姥持家,照顧我們,並做飯。

那年頭,糧油都是定量供應。別人家都不夠吃的,我們家孩子多,但是姥姥自己省吃儉用,但是經常讓我們,給東家送碗地瓜粥,西家送碗小渣腐。

要是遇上節日,姥姥一定得先給周圍鄰居分送節日自己做的食品。比如端午節,包粽子。從頭一天下午煮上粽子,姥姥就會算要給誰,給誰,送粽子,雞蛋。

第二天早上,我們幾個早早被叫起來,給張奶奶,劉爺爺,胡伯伯...送粽子。看著一鍋粽子漸漸少了,把我們幾個饞的,不想送了。但是平時慈祥的老人,這時候是絕不讓步的,情願自己不吃,也必須給周圍鄰居送。然後我們每人只剩下一個。如果不夠分的,姥姥就自己不吃。

現在,對於這些東西都不稀罕,那個年月,物質匱乏,這也是姥姥唯一能拿出來的東西!

姥姥常說的話就是:自己吃填了黑窟窿,別人吃了揚了名。

其實一個老太太,還有什麼名利,不過是圖個鄰里和睦!

我親愛的姥姥,一輩子只為了別人的姥姥,離開我們已經六年的姥姥,真想你[祈禱][祈禱][祈禱]



小果子媽媽


我媽就是這樣的人!

寧願委屈自己 也不虧待別人,我小時候對她的這種做法表示很不理解,像我們那農村呀勤勞的人每年都會做很多的家鄉乾菜,然她忙忙碌碌一年 自己不捨得吃,一到過年都送給了親戚(而親戚們平常都是瀟瀟撒撒的打打牌)

平常家裡有什麼吃的留著留著,要來個鄰居 底都翻出來,走人情也是要盡努力的多

過年好的新鮮的菜 都要留著陪客人等等…總之就是自己都無所謂。

長大後 慢慢懂了就特佩服她 ,這種無私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弟弟常說自己的優秀 來自於媽媽的影響。



糖糖並不恬


對自己很節省對別人很大方,這是一種非常重感情,內心很有愛、很真誠、很善良的人。

我身邊就有一個,她是我妹妹,作為姐姐和家人還需要她這麼寵愛著,真的很幸福,她一個月工資五千,平時也沒啥別的愛好,就是一年會出去玩兩次,平時每月會和朋友聚聚,生活費都用的很少,衣服基本不買,夏天的很多衣服都是穿了四年的,很少佈置新的,冬天的棉襖,羽絨服都是我給買的,她自己都沒見她買過,用我的話她對待自己真的很摳……但是我每年生日她就送化妝品給我,化妝品也價值一千多,去香港還給我迪奧口紅、面膜、眼霜,對於一個自己口紅用Mac,護膚品用AHC來說卻捨得給我買價值近兩倍多的迪奧和護膚品來說,她就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都先給我了,這種人真的是無私付出,不僅這些她還給我弟他們買手機,買家裡用的各種電器,電腦,給我媽媽也買了金項鍊,每次看外公外婆也是大包小包的吃的,過年紅包沒少過,家裡弟弟大學學費都是她付,她平時自己不捨得用大錢,卻總想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家人,我們家裡人常說以後誰娶到她有福氣啦…願她的善良能被溫柔以待!

要珍惜身邊對我們好的人,人生路上遇到對我們好的人,要懂感恩,更何況親人她是不求回報的對我們好,更要懂得惜福呀!



ai分享小Jely


那是一個淳樸、勤勞而又豪爽的群體

我見過、也結識他們那種對自己不捨吃喝,對親友大方到把家裡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接待的情況。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離開省城到閩贛交界處搞工程時的經歷。在那崇山峻嶺中,在大山皺褶裡生活著一個個勤勞、淳樸而又豪爽的群體一一客家人。

那時物質匱乏,他們平日省吃儉用,從嘴巴里硬摳出糧食、豆、油,為過年籌備食物。當時,一家只准養兩隻雞、兩隻鴨、一隻豬。那豬成了一家子置衣、食鹽費用。過年殺豬,只留十幾斤,還大部分臘起來,留年後招待客人。除夕殺只雞和鴨,自家只食些帶骨頭的部分,多肉的如大腿、胸肌部分,留下在正月裡客人享用。

從嘴裡摳了一年的糧食,釀米酒、做粄子、制豆腐,讓來作客的親友又醉又飽。

只要你對他們真誠,他們會敬你十分。那裡是革命老區,我們雖是工人,照樣見面會親切稱呼“同志哥”。有次春節我值班,一個農家朋友正月初六請我去作客,你猜咋樣?他家才喝一杯米酒、一塊肉,身後就站著另一家主人(他的親房兄弟叔伯),邀你去他家。就這樣,我從村頭吃到村尾,從中午吃到晚上。又醉又飽。那兒習慣,客人醉了,說明他家酒好又待客熱情周到。

原來,那小山村二十幾戶,都同一個姓,姓藍。據朋友介紹,他們祖先是中原一帶人。為避戰亂,輾轉南下,最後在大山深處安家。墾荒造田、蓋屋繁衍後代。由於大山裡環境惡劣,又要對付野獸和土匪,親情顯得格外重要。親人團結一致,才能應對一切困難及災害。

他們有句俗話:親朋越走越親,不走會成陌生人。逢年過節,親人走動,喝醉吃好,靠什麼,靠的是自己平日省儉。這也是他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風俗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