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疫情防控戰一線閃光——大悟縣河口鎮青年幹部戰“疫”畫像

孝感日報 記者張小兵 陳勝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悟縣河口鎮人民政府青年幹部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市、縣、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部署,充分發揮青年生力軍作用,投身一線、衝鋒在前,團結一心、分工協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新時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後勤物資的“好管家”石小清——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石小清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疫情防控物資籌備和後勤保障工作之中,按照統籌安排,累計為村(社區)發放口罩5萬餘個,消毒用品5千多斤,防護用品900餘套,生活物資10餘批次,哪怕是卡口值守人員隨口一提的熱水壺,她都記在心裡及時備好。為了更好地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防控工作,石小清按照縣、鎮防控指揮部安排,及時開通捐贈渠道,每日通過微信公眾號、QQ群公佈愛心人士的款物捐贈明細,做到全過程公開透明,確保愛心人士的善舉發揮最大效用,為此她很多時候都在辦公室忙碌到深夜。

戰疫前線的“多面手”劉陽——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劉陽主動擔當作為,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大年三十的夜晚,他仍然堅守在麻竹高速河口收費站卡口執勤,經歷了一次印象深刻的“跨年”。疫情防控戰線哪裡最吃勁,劉陽就衝向哪裡。積極宣傳,他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累計100餘條;強力防控,他積極參與街道巡邏勸導,遇到未戴口罩的群眾,主動送上隨身攜帶的備用口罩;深入摸排,他下沉社區入戶50餘戶次,細心檢測體溫,耐心宣傳政策;力克險阻,他配合突擊隊長方春城冒雨為留觀點搬運物件30餘套。劉陽還是一名扶貧幹部,在疫情防控期間他盡心盡力做到兩手兼顧,確保脫貧攻堅工作任務不延誤,累計處理相關信息60餘條,儘可能地為疫情期間受影響的貧困戶提供防護“屏障”。

傾聽民聲的“知心人”黎倩倩——

為了確保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群眾來電訴求件件有“迴音”,黎倩倩每天堅守接聽“96120”熱線電話,累計接聽處理各類來電200餘次。遇到報告病症的群眾來電,她及時協調聯繫醫療機構,保障病患得到及時收治;遇到提出其他訴求的群眾來電,即便是面對一些不合理的訴求,她也根據相關政策文件要求,細心地為群眾講解宣傳,做到對每一個來電群眾都有所交代。由於“96120”熱線電話需要24小時候保持暢通,黎倩倩很多時候會在凌晨接到各種突發情況的緊急來電,但她卻從不說苦叫累,始終如一把協調事務、服務群眾的本職工作做細做實做好。

與時競爭的“賽車手”高凱——

疫情防控期間物資較為緊缺,常常需要人力往返取用,高凱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申領託運防控物資的職責。有時候物資拖運工作量較大而人手又緊缺,他一趟又一趟地往車上搬運物品,時常忙到天黑之後才返回鎮上,匆匆扒上幾口飯菜便又繼續分類清點物資,確保不耽誤物資後續發放的進度。由於工作需要,高凱時常一天就要往返縣鎮之間好幾趟,跑一趟有時需要辦多件事,領文件、辦手續、報資料、搬物資等,但他總是盡心盡力,做好經手的每一件事情。

疫情防控的“數據庫”張從安——

值此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四類人員”等數據信息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河口鎮網格中心主任張從安雖是“70”後,但他常跟年輕的同事開玩笑說自己也算是“大齡青年”,幹勁不比一般的青年人小。為了精準掌握全鎮“四類人員”的即時信息,張從安時常守在電腦前加班到深夜,累計統計彙總相關數據信息300餘條。有時甚至已經回到家中躺下,出於工作需要又毅然決然地趕回了辦公室。即便在工作期間不慎碰傷頭部,但他自行清理傷口之後繼續工作,直至聞訊而來的同事多次勸說才到醫院進行包紮處理,而後頭上纏著繃帶的他又迅速回到崗位埋頭工作,體現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者的高度責任感。

疫情無情人有情,眾志成城比金堅。付湘君、諶勝濤、李媛、李臣等青年同志雖然受疫情影響阻隔在外地,但也紛紛響應號召捐獻愛心,儘可能地為河口鎮疫情防控工作盡一份心,體現了新時代青年的務實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