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生活裡,難免有些被人誤解的時刻,誤會往往會給人帶來痛苦和委屈。所以,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解釋來消除誤會,特別害怕別人不知道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

可更多的時候,別人卻會將你的解釋理解成為一種掩飾,又或者根本不在意你的解釋。

其實,相信你的人,根本不需要你的解釋,而不相信你的人,也不會相信你的解釋。

人們常說,懂你的人不用解釋,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釋,就是這個道理。

真正想要了解你的人,是不需要你解釋自己的。而當你特別迫切地去解釋自己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別人未必會去認真的瞭解。

所以,與其每做一件事都因害怕誤會,而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停地向旁人解釋,還不如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來做更好的自己。

楊絳先生: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01面對各種誤解和冷言冷語,解釋只會消耗耐心

作家莫言講述了他一次請客吃飯的經歷:

幾個人一起去吃烤鴨,吃到一半時莫言首先把賬結了,當大家吃完後餐桌上還剩下許多,就想著都是好東西,浪費了不免可惜,於是又繼續吃。

這時,有人嘲笑莫言說,“非要把他那點錢吃回去不可”,還有人鄙夷道,“他怎麼能吃那麼多?他飯量怎麼這樣大?”

莫言沒有反駁,而是回到家之後才把所受的委屈告訴母親。當再次上了宴席,莫言一改之前的作風,儘量細嚼慢嚥,吃得小心而節制,本以為能得到表揚,不曾想,還是有人調侃他“假模假樣,不夠本色”。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真的很多。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不分青紅皂白就對你說三道四,指手畫腳。面對各種誤解和冷言冷語,剛開始你可能也會因為害怕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認同,而勉強自己做出改變,想著向別人去解釋,認為這樣就不會再遭遇誤解和冷言冷語了。

可是,後來你慢慢發現,不管你怎麼做,總有一些人,他們會一直用自己的標準和要求來衡量你,總會在雞蛋裡面挑出骨頭來。一次兩次三次,如此這般反覆之後,任你有再多的耐心和寬容也都被磨平了,想解釋的心也都淡了。

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因每個人的性格和觀念有所差異,發生一些誤會和摩擦也是在所難免的。但對於真正關心我們的,理解和相信我們的人,彼此之間就算產生一些誤會,也總能很快消除隔閡,並不需要專門並且費盡心思地解釋。

而對於一些無法尊重和理解我們的人,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去尋求理解,畢竟,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解釋的。

因為解釋也是需要成本的,與其浪費著時間,消耗自己的耐心去解釋,倒不如保持沉默,閉口不言。

楊絳先生: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02大千世界裡,什麼樣的人都有,學著理解別人的誤會

《百家講壇》上曾講過一個特別蘊含哲理的小故事:

有一天早晨,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有人來求訪孔子,他問子貢是誰,子貢自豪地說是孔子的弟子。

客人高興地問:“那你能告訴我,一年到底有幾季嗎?”

子貢心想,這麼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隨口回答“一年當然是有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卻反駁道:“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也毫不示弱。

兩人爭論不休,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覺得自己佔理,忙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來評定對錯。

孔子觀察來人一陣兒後,卻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來人聽到孔子也這樣說,非常高興,於是他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子貢很費解,一年明明是四季啊,並說老師您平時講的也是一年四季啊!

孔子卻微笑著說道:“剛剛那個人穿一身綠衣服,就跟田間的蚱蜢一樣。蚱蜢,春生秋亡,一生只經歷過三季,哪裡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裡,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就算爭論個三天三夜,也爭不出個結果來,何必呢?”子貢聽後恍然大悟。

講完了這個小故事,曾教授說:

“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我會生氣,現在我不會了,我心裡這樣想,三季人,我就沒事了,任何事情當你要發脾氣,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想想三季人,你就會心平氣和。”

是啊,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在這大千世界之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要嘗試著去理解別人的誤會。

對夏天的蟲子,不要和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對井底的青蛙,不要和它談論大海的廣闊。

人與人之間的觀念與生活環境都各不相同,對於認知不在同一層面上的人,完全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解釋,即使硬著頭皮去解釋,往往也只是白白浪費時間和力氣而已。

就像青年作家劉同曾說過的這段話一樣:

以前總是去解釋去理論,是怕,怕自己得罪人,怕自己被人滅了,怕那些不停躥動的小感受。現在不去解釋,不去理論,還是怕,怕浪費自己的時間,怕自己模糊了焦點,怕影響了品嚐現世生活的胃口。

說得特別有道理!

楊絳先生: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03勇敢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該做的事

村上春樹說:“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來主宰,我們不需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聽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直記憶尤深:在南方一個偏遠的小村莊裡,有一個和大家格格不入的女孩子。當別的女孩子,瘋跑玩耍嬉鬧的時候,她在學習;別的女孩子在學習怎麼做一個賢淑的女子和生活技能的時候,她在讀書;年長些的女性長輩,看她哪哪都不順眼。

村裡的人都覺得這個丫頭,讀書讀得腦殼傻掉了,以後肯定連嫁人都成問題。

面對愈演愈烈的嘲笑和諷刺,這個女孩子,從不解釋,從不辯駁,甚至,從不回覆。她默默地上完大學,並順利地在大城市裡謀得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過年回老家時,遇到了一位長輩看到她便來了勁頭,開始當著女孩的面嘲諷起來:“現在讀大學也是白花錢,上完大學出來一樣還是給人當牛做馬。我兒子初中上完就學了廚師,現在在省城的大飯裡工作,一個月2000多塊呢。”

然後,意味深長地問女孩:“大學生,你現在一個月掙多少錢了啊?”

女孩淡淡地說:“也不怎麼多,大概是你兒子一年的收入吧。”長輩的笑容僵在唇邊。這故事的真實性我們無從考證,但這話聽起來就特別舒坦解氣。

類似這樣的生活案例也有很多,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話: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要嫁人生孩子。

女孩子那麼拼幹嘛,幹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享福好。

幹嘛這麼一本正經的學習,靠著努力升職還不如和領導搞好關係。

一天就知道打扮,我看賺的這錢,八成也不是什麼好路子來的。”

對於這些簡單粗暴,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用自己的是非標準去評判一切的人,根本配不上你的解釋。

不管你多麼單純,遇到複雜的人,你就是有心計。不管你多麼真誠,遇到懷疑你的人,你就是謊言。不管你多麼專業,遇到不懂的人,你就是空白。

我們並不需要和每一個人去解釋自己,解釋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勇敢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願意去做的事。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如果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是註定過不好這一生的。不解釋,有時候反而是最好的解釋。默默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也是對所有的否定、嘲笑和諷刺最有力的回擊。

關於解釋這件事兒,還真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的。

只管勇敢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該做的事,其它的,就交給時間吧,它會給出我們最好的答案。我們終將和更好的自己相遇,終將擁抱更好的人生。

楊絳先生: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04擴大格局,擁有真實人生

有大格局的人,始終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知道自己的起點,也會明白自己的目標和想要到達的地方,知道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們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為之付出和努力,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調整自己的方向,不斷提升著自己的能力,心無旁騖地朝著夢想的地方前進。

我國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董卿,就曾經歷過化繭成蝶的綻放。在2017年前,董卿也曾一度站在各種爭議的風口浪尖之上。

她曾在春晚報幕之時,將馬東的名字,誤報成了已過世的馬東父親馬季先生的名字;在春晚的舞臺上,與劉謙共同表演魔術的時候,被網友嘲諷為“托兒”;在低調結婚之時,又被罵成小三上位。

董卿從來沒有出面解釋過一言半語,她只是默默沉澱著自己,堅持做更好的自己,她知道自己的夢想,也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終於,從她製作主持的詩詞節目開始,如今已火遍全國,成為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姐。所有的流言蜚語,不攻自破。

莎士比亞曾說過:

容忍是最大的智慧。越是有大格局的人,越不會和生命裡那些可有可無的人,解釋自己的一切。不會因他人的看法而患得患失,不會因身邊的流言蜚語而糾結難過。所謂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也就是這樣的道理。

不爭辯不解釋,是一種格局,不聽是非不亂己心,是一種智慧。

你的格局,就是你的人生。有智慧的人,懂得化繁為簡,而想要生活變得簡單,那麼一定要牢記四個字:不必解釋

山從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聳立雲端,海從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從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它承載萬物……

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莫過於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過一生。選擇做最真實的自己,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可以依心而行。

餘生不長,人生苦短。不必和向所有人,解釋自己。要學會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對自己整個人生真正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上。

做好自己,就好。

楊絳先生: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作者:洛子畫,烹字為餚,暖心暖胃,成長治癒。好的文,暖的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