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戰“疫”當前:工廠少見人 生產更智能


智能製造戰“疫”當前:工廠少見人 生產更智能

智能製造戰“疫”當前:工廠少見人 生產更智能

2月27日,在江蘇泰州市海陵區一家工廠的生產車間內,智能機器人正在進行焊接工作。陳春陽攝(人民視覺)

智能製造戰“疫”當前:工廠少見人 生產更智能

近日,在江蘇無錫的“遠景微笑製造中心”口罩工廠裡,工人們在忙碌地生產。

智能製造戰“疫”當前:工廠少見人 生產更智能

3月5日,江西省宜春市景興鋁模板製造有限公司,全自動焊接機器人在進行焊接作業。陳春陽攝(人民視覺)

​在江蘇無錫的“遠景微笑製造中心”口罩工廠裡,工人們身穿全套防護服緊張地忙碌著。這裡有3條口罩生產線,包括一條N95口罩生產線,日產口罩量達10萬隻。而建成這家工廠,原本從事智慧能源產業的遠景科技集團僅用了15天時間。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像遠景一樣,許多智能製造企業行動迅速、積極作為,顯示出了自身優勢。他們不僅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出資出力、貢獻智慧,同時也抓住發展機遇,展現出了強大的成長潛力。

照顧患者有了智能床

一些智能製造企業研發的智能產品,為抗擊疫情發揮了更直接的作用。

融智醫康是一家去年底註冊成立的初創企業,主要研發生產醫療和康復用的機器人。春節前,公司新研發定型了一款全自動智能護理床。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之前接收了智能護理床做實驗的醫院也聯繫到融智醫康,提出能否再提供幾臺幫助醫護人員抗擊疫情。公司當即決定捐贈智能護理床,助力戰“疫”。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智能製造的重要特點。在抗疫中,通信網絡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特別是5G網絡技術貢獻不小。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5G網絡覆蓋成為標配,以保障醫院順利開展遠程會診、遠程監護等業務。

根據國際通用的DICOM協議和日常臨床實踐,一份標準的CT影像會包含5000到6000張左右的連續圖片,此外還儲存著諸多掃描參數,對醫生判斷具有重要參考作用。這樣一份影像文件少則幾十兆,多則幾百兆,以往的技術很難大規模遠程傳輸。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情景下,利用5G技術把各種醫學影像的“原圖”傳輸到北上廣等城市,讓遠程在線的醫生能真正看清病人的CT影像,這也是5G技術結合醫療遠程診療需求完成的最新應用。

機器換人助力復工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衝擊。對於智能製造產業來說,危機中也蘊含著發展機遇。從近期復工復產情況看,智能化程度比較高的、用工不是很密集的企業復工更為迅速,受衝擊也將較小。

除了能減少人員聚集這一優勢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產線還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誤率,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對傳統行業來說,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智能化生產設備是一個大趨勢。特別是隨著5G技術的發展,未來遠程操控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次疫情衝擊會對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尤其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數字化技術有更深、更廣的需求。企業和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有助於推進產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級,還會帶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中國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

從國際角度看,現在疫情在全球造成了很大影響。在國內疫情防控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下,如果能抓住機遇,成為全球經濟的一處“發展避險地”,則可能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中國的智能製造企業也可以獲得與全球領先的智能製造企業更多的合作,承接其技術、人才等。

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

中國對智能製造的發展非常重視。自2015年以來,工信部將智能製造作為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推動了智能製造由理念普及、試點示範階段進入到深化應用、全面推廣階段。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到15.7%,疫情的出現可能促使這三者的佔比進一步提高。智能製造並非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呈現的是一種趨勢。

中國的優勢在於市場,但在一些技術上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未來要提升整個智能製造產業,應同時注重基礎製造和智能化突破兩方面的技術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