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財務部門的人越來越多,卻感覺越來越忙?

左手總監孔甲己


20年前,電算化還沒有實行的時候,全靠手寫憑證,手工記賬、彙總、丁字帳、餘額表(平衡表)、報表,然後手工考核分析,發放工資都是行李箱裝現鈔,當天必須發到個人手裡……過去都是重資產,物料核算時上百個幾公分厚的賬本完全手工結算票據和賬簿的數量金額,憑證分四大類,每類裝訂三四公分厚度,每個月七八本不等…

月末,滿屋裡唱數對賬一整天,齊刷刷報表出來,手工報稅,增票就要一大本…,伸個懶腰出去火鍋、K歌。

月初回來,有說有笑承前頁、過次頁……

至今幾十年的友情,直至天荒地老…這就是我們的財務。

每個人都是過硬的崗位能手,很少加班很少手頭堆滿票據,都在自己每天只需兩個小時就可完成當天工作,而不必月底趕工……

因為,財務本身更需要流程管理,最重要的是業務精通,現在的辦事效率,辦公工具和辦公環境是過去的百倍好,忙而不亂,雜而不忙,全在於—能力+心態。

指導過的同學突然恍然大悟,提升能力是王道。


哈希女神



正榮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不光是人才之間的優勝劣汰,更是出現了智能機器人取代傳統人力的現象。因此,各行各業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但這種衝擊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則會順勢而為,時勢造英雄也不過如此;如果準備得不夠充分,還沒完全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那麼最後只能被時代淘汰,埋沒於歷史前進車輪的滾滾紅塵中。

在這個大環境中,財務工作也沒能倖免。優者更優,至於那些跟不上潮流發展並且不知道讀書上進的人,最後只能是被達爾文的進化論所淘汰。

被淘汰最直接的一個後果就就是被迫離職。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財務人選擇離職,美其名曰換個環境重新來過,其實就是自己的實力和專業知識已經不能勝任現在的財務工作,只能被迫離開“財務圈”。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著越來越多的財務人離職呢?

財會知識“一日三變”

財務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這直接導致半途出家改行做財務、會計甚至是出納的人不是很多。因此,對於專業出身的財務人來說,熟知並勝任財務工作變得至關重要。學習會計的人都知道,他們不是在考證,就是在考證的路上,為什麼會計需要不斷地學習、考取證書呢?僅僅是為了評職稱、加薪晉升嗎?當然不是。有一個客觀原因逼迫著財務人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素養和工作技能,那就是“日新月異”的財稅法規!

關於經濟、稅務和會計的法規真的是“一日三變”啊……不同行業、不同納稅人、不同地域和城市等等,每一項都有一個專門的稅法規定。從稅率到優惠標準再到抵扣方式,都有非常詳細的標準,這些數字和規定真的是分分鐘要了財務人的命,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們熟記,誰知轉眼間稅法就有所更新,這其中的酸楚我們向誰訴?不離職更待何時啊?上歲數了,真的折騰不起了……

業財結合要求越來越高

財務工作已經過了僅僅掌握專業知識就能“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了,現在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不再僅侷限於做賬、報銷、粘貼票據等,更多的則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從宏觀角度為企業的發展“指點江山”,或者從財務角度出發,為企業規劃一條更有前途的發展方向。這些就需要財務人瞭解並熟知業務操作,知曉各個部門的業務流程和工作內容,放眼遠處,方能揮斥方遒。這也是最近註冊會計師、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為什麼大受歡迎的原因。

由於很多會計對財務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會計越老越吃香”的年代,別說業務財務相結合了,就算是基本的本職工作都沒有做好,懷揣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工作,他們最後只能選擇離職,因為財務圈不需要這樣的人。

“財務盲”的領導越來越多

就算財務人的專業知識再紮實、業務流程再熟知,也離不開一個對財務有著清晰認知和理解的上司領導。杜甫有云“擒賊先擒王”,一個團隊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優秀卓越的領導,但是能勝任CEO的人不一定就能勝任CFO,畢竟財務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崗位。這直接導致很多單位、企業的領導對於財務的認識僅停留在“賬房先生”,這種情況下,即使財務人員做出了完美的預算規劃、精準的財務報表、產品未來發展藍圖等,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徒勞。因為上司根本就不關心這些,他們在乎的只有利潤和現金。

和領導之間的難於溝通以及付出很多卻得不到領導的重視,讓很多財務人員傷心失落,最後只能被迫離職。“良禽擇木而棲”,他們只能繼續選擇和找尋“明主”,以求實現自我抱負。


mimi張


現在財務要求的數據越來越精準...業務核算也分的非常細緻....上級管理的部門也多要求也不一樣,財務數據彙報質量更高 這個問題,本人認為,每個企業的財務部門、是企業管理的關鍵,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核算的主題、是企業的價值管理,如有誤差、與企也的盈虧有直接的關係,比如講、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產品成本的核算(原材料、工資、費用)從中原料進購、需正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抵扣稅金)同時原料的質量好與差、也有關成本的升與降、費用的提升……銷售過程中的資金回龍要快、牽聯到生產的持續發展、有關部門稅費的交納……都必須及時反饋到高層領導那裡、做好領導的事前參謀,由此一個企業、發展壯大、離不開財務管理,但財務部門、管理要規範化,從財務總監、財務經理、會計……立足崗位行使自己的職責範圍,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決不可以眉毛鬍子一把抓,有層次的工作、決不會出現題主所言的情況,當然這隻能是個人的見解,如不當之處、請見諒!


和諧生金


原因可以分為兩點∶

1.財務工作本身比較繁重,應付、應收、固定資產、總賬、成本每個模塊都涉及繁多的憑證、報表,除了審核、整理數據工作,一些老闆還會要求財務出具管理性質的報表,工作繁多。

2.現有財務管理不夠規範,同一個活可能多個人幹,但是工作重複,完成的產出還不夠規範,人越多,工作越細化,反而責任不夠明確,或者追責更加難。

針對以上兩點,推薦使用財務管理軟件,購買erp不只是可以買到操作更加人性化的軟件,更可以得到流程規範化等好處。


話青衫


我簡單說一下吧,大概幾個原因

1:專業的財務人員少,專業的財務領導者更少

2:關注財務流程的財務領導沒有,政客比較多

3:解決問題的領導少,製造問題的財務領導多

4:實體環境差,業務不好卻問責財務

5:公司高管不懂財務,財盲的總經理太多

6:財務人員總體弱勢,需要更多的強勢財務

7:財務領導細枝末節,有高度和戰略思維的財務領導睏乏

8:財務人員素質薄弱,溝通能力薄弱

9:財務政策千變萬化,知識更新太快,學習壓力大



企業從小到大,人員從少到多,是因為業務量的提升。當企業大到一定程度後,人員增加後的工種會逐漸細分,財務流程會逐漸完善,原來一個人就可以解決的流程,可能需要三個人簽字了。這是感覺越來越忙的一個原因。當然,公司業務量的增加也會增加工作量。遇到經濟環境欠佳等因素,企業單筆收款或支付的金額都會變小,但不管大小,每一筆金額的流程路由都是一樣的。如果遇到付款,申報和審核會更加嚴格,這無形中也增加了流程線上所有員工的工作量。


Hi柯磊


財務工作很枯燥的,我們公司財務部以前就三個人,幹起工作來很順利,隨著公司的發展,現在5個人了,每個人的工作分的更細緻了,但是他們現在現在還經常加班,為什麼呢,因為一、公司業務在變化。二、公司以前積累的舊賬太多,需要清理。三、每年每季度都要財務審計,還有其他審計驗收什麼的。四、公司財務在往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以前是整個部門打包算,現在是按照具體項目算,財務數據更精確。


小豬的深漂


這個還是要結合企業發展情況來看。

第一,企業的發展壯大或業務的擴張,導致財務核算、賬務處理的工作量增大,這種情況下的忙是正常的;

第二,企業管理規範度的加強,財務工作的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也會導致工作量的增加;

第三,工作流程或措施的細化或增加,導致人浮於於事的現象產生,這個可以說是好事,也可以說是壞事,好處就在於有利於單位財務體系的建立及規範、完善,壞處就是會降低整個財務系統的工作效率。


人力資源Jack


財務人員越來越多,證明公司發展更大了,更好了,感覺公司財務人員越來越忙,充分說明公司規模變大,公司管理更細緻化,精細化,一個不好的公司,發展倒退還會用多的財務人員嗎,才不會的,若有,那是這個公司急著在做破產清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