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鞏固提升成重點

廣州: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鞏固提升成重點

白雲區石井河上重現消失多年的“漠漠水田飛白鷺”景象。雲宣 供圖

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劉軍 通訊員趙雪峰 近日,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李明針對廣州水環境治理工作成效及汙水治理相關情況進行介紹。據悉,目前廣州納入國家監管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水,流溪河流域劣Ⅴ類一級支流數量由46條減至16條。李明表示,接下來廣州黑臭水體治理重點,將由努力消除黑臭轉變為全力鞏固提升整治成效。

1 目前廣州黑臭水體治理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進展如何?

答:探索出“3-4-5”治水路線,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

據悉,廣州已探索出“3-4-5”治水路線(即:執行“源頭減汙,源頭截汙、源頭雨汙分流”的“3項原則”,推進“洗樓、洗井、洗管、洗河”的“4洗清源行動”,堅持“控源、截汙、清淤、補水、管理”的5條技術路線)。

通過加大汙染源查控力度,從源頭實現入河汙染物減排。通過市河長辦平臺,建立了汙染源交督辦治理機制,聯合工信、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部門等,大力開展“散亂汙”場所清理整頓、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違法建設拆除、農業面源及養殖汙染治理等一系列控源工作,僅2019年,我市就清理整頓 “散亂汙”場所3.9萬個,拆除涉河違建370萬平方米,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面積7.3平方公里,整治畜禽養殖場戶2856個。

通過加快工程建設力度,逐步補齊完善汙水設施短板。同時,建立長效管養機制。一是由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擔任市第一總河長、市總河長,以流域為大作戰單元,創新設置9大流域市級河長,以全市19660個標準基礎網格為作戰小單元,配齊了網格員、網格長,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盲區的治水網絡體系;二是成立了市排水公司,建立“廠--網--河”一體化管理體系,將公共排水設施交由專業化隊伍實施統一管理養護,2018年5月成立市城市排水公司以來,已基本完成了中心六區公共排水管網的接管工作,截至2020年1月,累計巡查排水管網約74147公里,清疏養護管道約13966.53公里,減少外水水量167.85萬噸。

目前廣州納入國家監管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水,流溪河流域劣Ⅴ類一級支流數量由46條減至16條。

广州:147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巩固提升成重点

白雲區京溪街志願者沿著轄內河岸巡河。

2 工作機制的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嘗試?

答:李明介紹,推動建立完善了河長制責任體系,解決職責不清、協調不足的問題,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監督問責”工作機制落實到河長制中。按照第3號總河長令提出的網格化治水新理念,全市19660個標準基礎網格中配齊了網格員、網格長,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盲區的治水網絡體系,網格員、村級河長主要負責發現問題。

根據網格員上報的問題,實施“河長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按問題類型分別由水務、工信、生態環境、城管、農業、住建等部門牽頭落實整改、解決存在問題。市河長辦建立了河長考核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專項下沉督導機制、暗訪機制、市民公眾參與、人大社會監督、政府履職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水機制、水環境問責線索查找機制、水環境治理責任追究機制、河長履職關聯幹部提拔(調整)等一系列制度,強化對河長、部門履職的監督考核,有效地調動了河長、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工作開展。

同時,通過廣州河長APP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河段—河長—問題(盆)—水質(水)”四個強關聯關係,細化工作措施,讓河長制長出“牙齒”,逐步建立起全覆蓋、可追溯、可倒查的管理體系。

广州:147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巩固提升成重点

白雲區京溪街志願者沿著轄內河岸巡河並隨手拍下河涌照片。

3 廣州市在黑臭水體治理中,當前的重點工作是哪些?

答:由努力消除黑臭轉變為全力鞏固提升整治成效

李明介紹,其一,進一步加強支湧及邊溝邊渠治理。目前我市黑臭河涌主湧已基本完成治理,但部分黑臭河涌的支湧及邊溝邊渠的治理進度仍較為滯後,水質汙染情況較嚴重,因此造成在雨季主湧水質難以保持。各屬地職能部門一定要將支湧和邊溝邊渠作為目前治理的重點,尤其是要抓好合流渠箱(既蓋板河)的治理。今年我市將率先完成一批對中心城區黑臭河涌水質影響較大合流渠箱的清汙分流工程。

其二,進一步抓好源頭控汙。結合我市開展的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要全面加快涉河違建拆除、村級工業園區整治、“散亂汙”場所清退關停等工作;同時要全面整治農業汙染,嚴防畜禽禁養區畜禽養殖“死灰復燃”,做好水產養殖汙染防治工作,確保農藥化肥年使用量逐年遞減。

其三,進一步加快工程建設。2020年新建5座汙水處理廠,新增汙水處理能力96萬噸/日,新增1000公里以上汙水管網。完成第三批44個城中村截汙納管工程。

其四,進一步系統謀劃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全面落實《廣州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統籌推進“廠、網、河”一體化管理,確保汙水管網運行水位正常;進一步對問題排水口進行整治,確保無汙水直排河涌。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6%,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平均濃度達到110mg/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