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是應當順從本心,還是考慮得失?

呆呆牟子


做事情,順從本心,還是考慮得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事情的做與不做,已經上升到了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的時候,就要考慮得失了。如果客觀來說,這件事情只是圍繞自己發生的一件事情,就要順從本心了。

現在,疫情正在日趨向好。很多人沒有醫療常識,宅在家裡就不添亂,就是做貢獻了。誰都不願意靠近病毒,可是,無數醫務工作者勇往直前,站在了抗疫第一線,感人的事件比比皆是,為此獻出生命的英雄令人永遠銘記,名垂青史。他們何嘗不想待在家裡,遠離風險。但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人們的安危,他們沒有順從自己的本心,而是以國家、社會、人民的利益為重,將生命置之度外,令人稱道!

一般的小事情,可以遵從本心。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還是需要自信心的。順從本心,多麼困難的事情,都可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直到成功。內心的喜悅,可以沖走很多外界的陰霾。

心中充滿了陽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效率高,人的主觀能動性還會被調動起來。誰不願意做生活的主人,誰願意天天被別人牽著去做一件件事情呢?

具體的事情具體來分析。關鍵時間要考慮得失,一般的事情順從本心就好了。好比彈簧一樣,有時松有時緊。這樣切換自如,才會使用更好的。

以上是拾趣松的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溝通和交流!

關注拾趣松,體驗個性化交流!


拾趣松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在2019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年輕幹部“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的確,以敬畏心對待事業、職責,以平常心對待名利、得失,年輕幹部才能真正無愧於心、有所作為。

唯有為,方有位。要有位,必有為。職位只是做事的平臺,而並非做事的目的。以敬畏之心對待工作,以平常心對待得失和升遷,注重實績,事業有成,才是不朽。

現實中,有少數年輕幹部還不能正確看待個人進退得失。或是熱衷自我設計,只想著如何走得更快、升得更高;或是不願老實幹事,搞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假把式;或是想走捷徑,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走關係”“找門道”上。從根本上說,是在宗旨信念方面出了問題,沒有正確認識“有為”與“有位”的關係。事實上,唯有為,方有位;要有位,必有為。要想脫穎而出,必須要品德配位、能力配位、業績配位。對年輕幹部來說,只有不斷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以平常心對待職務升遷,以責任心幹好分內工作,在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上較真較勁,才能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人民作出貢獻。

誠信做人德高尚,嚴謹做事立功勞;傳承文化能創新,牢記初心踐使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才是真本事,才能在不斷積累中提高,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成事的“真本領”。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才是真本事,才能在不斷積累中提高,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成事的“真本領”。





智者哲思學堂


不違本心,少計較得失!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人若能如草木,記得本心,不受社會的雕琢,不違逆內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願望,真真實實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在這樣的淡與靜中,在這樣的不違本心裡,合於天地大道,活在世上就會輕鬆許多!

你看春來草自青,秋至葉飄零,自然地綠,自由地紅,自在地落,從抽芽吐翠,到鬱鬱蔥蔥,再到靜美飄落,直至化入泥土走完生命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只是順從自己的本性生長著,不為外物所拘泥所左右,不違本心地享受著生命的綻放與凋零。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我們就應該回歸簡素淡定的本心,忠於自己,忠於良心,一如這默默無聞卻能傲視風雨、自強不息地生長在山間路旁的草木。

不違本心,活出真實,卑微但不自卑,率性但不張揚,不刻意,不造作,不與風爭鳴,不與日爭榮,自由自在詮釋生命的充盈,悄然地完成自己平淡卻豐富的一生。

王陽明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不過,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導下追尋這些,有的人卻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著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

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但要能以良知為指引,少計較得失才能更幸福!





禪心素語


每個人都在“得”“失”“進退”中徘徊過……得到就會快樂,失去就會傷神……得到未必正在快樂,失去未必不是一種“營養”……不可否認,失去的滋味很難受,但是瞬間剎那的感覺,而非恆久,我也曾經掙扎過抗衡過,執拗過,終其結果沒有預想的可怕……後來“接納”一詞出現,我覺得很美,把自己的心,鬆綁,把一呼一吸都拉長,當寬度足夠的寬,你所謂的失去,只是在適當的年齡與自己繞了一個圈,所有的失去都是為成長鋪設的舞臺…


萬祥更新654


分情況,當二者兼顧。

社會的複雜決定了人心的多樣化,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人與事。

在重大利益面前,每個人都要權衡利弊,考慮得失。

屬於自己的,奮力爭取,不用客氣。

好比戰場上敵我雙方,面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鬥爭,就要勇於亮劍,敢於拼命。

面對父母,師尊,要順從本心,循規道矩。

恪守本份,堅持原則,善惡分明。


靜靜的墨石


衡量成熟的標準不是年齡,而是做事。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得失,要豁達示人,休休有容,顧全大局,同樂共享,營造和諧的環境,是為成熟之道。

人生是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當你對一件事作出了選擇,無論對錯,都要勇敢去面對;如果結果是錯誤,去後悔己沒什麼用,我們能做的,就是糾正錯誤和避免同樣錯誤再發生,並告誡自己:凡事三思而後行,充分考慮利弊得失,不草率作出決定;這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才能減少很多挫折,少走很多彎路,讓失敗的機率變小,讓成功和機會變大!


芸希小姐姐


做事情,順從本心為主,考慮得失為輔。

做事情,首先要問心無愧,要盡力而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住公司付的薪水,要在工作中磨練自己,要把重點放在個人成長,不要把得失看得過重。

關於得失,要權衡利弊,自己努力能拿到的,要爭取每一次機會。如果自己能力不足,要懂得取捨和暫時放棄,只有這樣才能身忙心閒,遊刃有餘,不患得患失,不追悔莫及。

有贊同此觀點的,請在下方點贊,有不同觀點或者好的建議,請在下方留言。


王桂東


無論是順應本心還是考慮得失,對於我們來講做任何事情,我們首先要考慮問題本身,如果它很難抉擇,我覺得應該順應本心,雖然順應本心有時候是錯的,但是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味考慮得失,反而得不償失,這會讓我們迷失自己,在利益的圈子裡不停打轉……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利益,那麼就感受不到人間冷暖。就事情本身而言考慮得失無可厚非,但是過於理性卻往往事與願違。《完美關係》裡的顧凱雷,他在處理楊墨過勞而死這件事情上,如果一味考慮得失而不去順應本心的話,有可能會失去人心,作為紐菲斯的老闆,他不能只從商業價值角度來衡量一件事,而是要在道德單位內通盤考慮,他最終給了楊墨妻子200萬的撫卹金,這不僅讓楊墨的家人得到了安慰,也讓他們的員工們看到了公司對他們的態度,不僅獲得了讚譽而且還贏得了人心。


欣戀yll


那要看你是什麼樣的本心,問心無愧就好,得失,看你的心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