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女性名人本就不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風塵女子名傳千古

縱觀中國歷史,從秦始皇一統六國,到清王朝滅亡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里。

歷史上男性名人不計其數,但女性歷史名人雖然沒有達到屈指可數的地步,但相較於男性名人來說卻是少的可憐,不足男性的十分之一。

但偏偏這些為數不多的女性歷史名人中有數量不少的是風塵女子。例如,李師師、蘇小小、薜濤、魚玄機、梁紅玉、杜秋娘、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等。不勝枚舉。

封建社會女性名人本就不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風塵女子名傳千古


其實封建社會的風塵女子(也統稱為妓女)分為兩種:妓女和伎女,妓女指賣身的,而伎女,伎女指賣藝不賣身的,而歷史出名的風塵女子大多是第二種。那麼,為什麼古代的風塵女子相較於普通人家的女子更容易出名呢?

思想的禁錮、才藝的不同:

封建社會,一直都是把女人當作男人的附屬品的,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說。普通人家的女子根本就不可能學習各種知識,即使學習,也是學習些做飯,女工,三從四德之類,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出嫁後更好的服侍丈夫。像李清照那樣,普通人家出來的才女在封建社會歷史上是屈指可數。而且李清照的父親是官員官至員外郎,大文豪蘇軾的學生,母親是狀元郎王拱宸的孫女,遠非一般人家可比。

而風塵女子在正式出道前,為了更好的招攬生意。老鴇都會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以便更好的拉攏生意。相比普通人家的女子風塵女子更有知識和才藝,更容易出名。例如,唐代的薜濤、魚玄機就是以詩聞名;秦淮八豔中的馬湘蘭就是以畫聞名。

封建社會女性名人本就不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風塵女子名傳千古


接觸的人群不同:

在封建社會里,普通女性是不能隨意的拋頭露面的,隨意的拋頭露面會讓別人感覺很輕孚。在人們意思裡只有風塵女子才會每天拋頭露面。

而風塵女子,由於職業需要,會接觸不同的人,而且,在古代不是誰都可以出入風月場所的,古代生產力低下,好多人還在為溫飽而發愁。而且古代進出風月場所的價格也是不菲,能進出風月場所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其中不乏官員與才子,甚至皇上,這些相當有身份的社會上層人士。例如宋朝的李師師,才子張先、晏幾道、秦觀、周邦彥都和其有交往。周邦彥還為其寫下了宋詞名篇《少年遊·並刀如水》,歷史上甚至還流傳著她與皇帝宋徽宗的一段佳話。這樣的李師師想不出名都難;唐代的薜濤與大才子元稹的感情糾葛;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大多都與官員或是才子有一段佳話;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封建社會女性名人本就不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風塵女子名傳千古

李師師


大多被迫入風塵,更值得同情。有過更多社會經歷、敢愛敢恨:

封建社會中,普通人家的女子,遵守著三從四德等各方面的約束,人生大多千篇一律。婚前,學習女工、三從四德、不隨意拋頭露面。婚後相夫教子、孝敬公婆。

而封建社會中的風塵女子,基本是被逼無奈墮入風塵,例如薛濤是因為父親早亡,母女倆生活無依才做了營妓;柳如是也是幼年不幸,被輾轉販賣,淪落風塵。所以,這些女子淪落風塵並非品德有汙,而是生活的不幸更值得同情。而這些女子幼年不幸,經歷過種種後,更懂得珍惜生活,也更敢愛敢恨。例如:柳如是在抗清失敗後,敢約錢謙益一起投水殉國,最後竟是錢謙益認慫了,後來更是投降滿清。可謂女中豪傑;李香君為了愛情甘願一死,在田仰強行要李香君做妾時,她乾脆一頭撞在欄杆上,血濺在情郎候方域送她的扇子上。候方域的朋友楊龍友利用血點在扇中畫出一樹桃花,清代文學家孔尚任據此寫下了《桃花扇》的傳奇劇本。

封建社會女性名人本就不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風塵女子名傳千古

李香君


綜上所述,由於,封建社會的風塵女子與普通人家女子相比:才藝更加全面、接觸到更多的人群,而且大多是社會上層人士。她們基本是被迫淪落風塵,並非品德有汙,更值得同情、經歷的更多,往往敢愛敢恨,性格特點更加鮮明,所以更容易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