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莎士比亞說: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享受生活、獲得財富。

本曲為《音樂之聲》原聲音樂,聆聽時彷彿能看見萬花筒般奇妙的意象糅進抒情的華爾茲旋律中,流淌著豐富的詩意。《音樂之聲》的故事發生在奧地利與瑞士邊界,而我們今天的詩人,也在瑞士這片風景如畫的大地上,度過了他的金色年華。


正確打開方式:

​第一步,按下音樂播放鍵 ↑↑↑↑;

第二步,找一個舒服的地方讀詩貨;

第三步,點擊分享鍵轉發詩貨。

詩貨一枚

將詩歌演繹哲學,

用乾貨堅實行動。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今日詩歌

七月的孩子

【德】黑塞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我們,七月裡出生的孩子,

喜愛白茉莉花的清香,

我們沿著繁茂的花園遊逛,

靜靜地耽於沉重的夢鄉。

大紅的罌粟花是我們的同胞,

它在麥田裡,灼熱的牆上,

閃爍著顫巍巍的紅光,

然後,它的花瓣被風吹跑。

我們的生涯也要像七月之夜,

揹著幻夢,把它的輪舞跳完

熱衷於夢想和熱烈的收穫節,

手拿著麥穗和紅罌粟的花環。

赫爾曼·黑塞,瑞士籍德裔作家,詩人。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熱愛音樂與繪畫,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詩歌賞析】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今天,

我們來談談付出與收穫的關係。

當我們收穫之時,

我們像七月裡的孩子一樣幸福。

然而,

在我們收穫之前,

我們卻需要辛勤地耕耘每一寸田野,

希望的種子方能長出美麗的芽。

生活中,

方方面面皆有收穫。

恰如詩人歌唱的那樣,

七月的孩子,

手拿麥穗和火紅的罌粟花環。

珍貴的財富的積累是一筆收穫,

它就像那沉甸甸的麥穗。

而優秀的習慣的養成,

則是更加珍貴的收穫,

它就像那群孩子們精心編織成的,

美麗而明豔的,

罌粟花環。

【乾貨清單】

習慣正一天天地把我們的生活變成某種定型的化石,我們的心靈正在失去自由,成為平靜而沒有激情的時間之流的奴隸。

——托爾斯泰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一、好習慣&壞習慣

大多數壞習慣都是即時滿足,而好習慣是延遲滿足。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關於細嚼慢嚥

拿吃飯來說,如果我們看到美味的食物,從本能的角度都會吃的多並吃的快,這就是一種即時滿足。但如果你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不僅有助於消化,避免多吃、保持身材,同時還能呈現一個優雅的吃相,但這種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因為延遲滿足而獲取的。

關於持續運動

一天工作下來,身體疲憊不堪,最好就是手捧爆米花+可樂來個葛優躺,在刷手機和玩遊戲中度過閒暇時光。這是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當時你會獲得即時的滿足,過後會覺得異常空虛,併為自己的懶癌和拖延買單。但如果持續建立一種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使你精力充沛、體格強健,但這種收穫是需要經過時間慢慢積累的,也就是延遲滿足。

關於閱讀書籍

現在是一個碎片化的閱讀時代,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再加工、低劣、低俗的信息流,最簡單和快捷的方式就是刷小視頻。很多人淪陷在刷小視頻的短暫快感中,有時候一刷就是4-5個小時,時間流逝一無所獲,這就是一種即時滿足。而閱讀相對於視頻,要枯燥很多。這就好比說,一個人吃慣了經過加工精製的細糧,就很難吃得下原生態的粗糧一樣。閱讀可以培養我們主動思考能力、探索能力、語言能力。特別小朋友從小建立起閱讀的習慣是終身受益的,但這是一種延遲滿足。

二、為什麼要培養好習慣?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有人曾問過愛因斯坦一個問題,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是什麼?愛因斯坦回答:不是原子彈的爆炸威力,而是複利。股神巴菲特曾經講過,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這裡的定投就是複利原則。複利的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複利思維不僅能用在財富積累、知識積累和健康積累上,同時也可以用在建立良好習慣上。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根

三、5種方法建立好習慣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1、【習慣記分法】

主動養成好習慣,需要對一個人有較高的要求,即你的渴求非常強列,換句話說就是你改變習慣的動力特別強。比如我之前一直想建立一個早起學習的習慣。當我參加了早起打卡社群后,這個習慣就自然堅持了,而且看到自己一天天增長的早起天數也特別有成就感 。這就是主動養成習慣的習慣記分卡。

2、【習慣疊加法】

就是在你自有的習慣下面疊加一個你想要養成的好習慣。比如,我特別喜歡烹飪,經常會在廚房裡一待就是3-4個小時。但我如果又有一個讀書學習的目標,那就可以運用這個方法,一邊做飯一邊聽書,兩全齊美,愛好和學習雙不誤。

3、【環境營造法】

環境對習慣的養成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想讓孩子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首先,家長自己要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其次,可以給孩子多買她喜歡看的書,多和她聊書裡的故事,在家裡到處都放上書,營造一種處處有書,隨手即閱的閱讀氛圍。

4、【喜好綁定法】

就是把你想做有難度的事情,與喜歡做而且經常做的事情綁在一起,這樣讓高頻的事情帶動想建立的新習慣同時進行。比如我已經養成了每天早起打卡的習慣,但最近我又想提升文學修養每天讀首詩,於是我開始早起後在朋友圈打卡疊加了讀詩這個習慣。未來我還計劃,每天欣賞一幅名畫,每天聽一首滋養心靈的音樂,都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實現。

習慣是很難被打破的,誰都不能將它拋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哄著它從樓梯上走下來

——馬克吐溫

四、4大定律解綁壞習慣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定律1-讓它脫離視線

行為轉變最重要的是避免將自己置於充滿誘惑的環境中。比如你最近有戒菸的計劃,那就儘量減少和煙友在一起,脫離有煙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想要減肥,那就儘量少在飢餓的時候去超市,儘量少買高熱量的零售,把食物放在你肉眼看不見的範圍。

定律2-讓它缺乏吸引

還是拿戒菸為例,很多人戒菸失敗,是因為在意識上對煙有錯誤的認知。比如他們認為吸菸有助於社交,比如他們認為吸菸可以緩解壓力。比如,在戒菸時,有人遞過來一支菸,他會說我在戒菸,而不是說我不抽菸。從意識上他還是把自己列入抽菸人的行列。如果你想要成功戒菸,首先應該從意識上讓香菸的魔力消失。如果你沒有這個意識,只憑意志力戒菸,註定會失敗。據說每天默唸以下口絕100遍對戒菸有奇效:1)戒菸對我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2)我完全不用抽菸就可以社交3)吸菸並不能緩解壓力,反而破壞神經系統。4)別人給我遞煙,我會告訴他我不抽菸,而不是我正在戒菸。

定律3-讓它難以施行

如果你覺得控制不了去刷手機、追劇、遊戲成癮等行為,那就在手機上設置一個時間限制,也可以使用蕃茄鍾,或者工作的時候把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將這些壞習慣的執行增加一個門檻,讓其難以施行。

定律4-讓它令人厭惡

如果你想養成一個每天閱讀或者每天運動的習慣,可以廣而告知,讓大家都來監督你。比如朋友圈或社群裡打卡告示,也可以讓家人來監督。同時立一個懲罰規則,如果有一次沒做就發紅包給監督你的人。通過這種方式將惡果公開化監督自己。

閱讀|全美500萬人都在學習的習慣攻略,點擊查看

祝大都能通過以上的學習,脫離壞習慣,實現人生的重大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