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酒:李清照的一句“人比黃花瘦”會讓兵戎相見雙方放下武器


藝術與酒:李清照的一句“人比黃花瘦”會讓兵戎相見雙方放下武器

作者書《前赤壁賦》局部


王羲之《蘭亭集序》有言:“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古往今來放浪形骸之外者多沉湎藝術,沉湎酒。在沒有視頻音頻的漫長古代,他們用詩詞歌賦記錄了自己藝術與酒的動人狀態。

不論是正史野史小說演義,論飲者,李白都是最為豪氣干雲、酒氣沖天的一個。

我有個比喻,李白是一張強弓,酒是其堅韌有力的弦,詩則是這弓弦射出的劃過千秋的響箭。

李白在《將進酒》說“惟有飲者留其名”,我想他心裡應該有一串飲者的名字,於是有意思的問題就來了:飲者李白如何看飲者劉伶?

“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香”是一副著名的酒聯,對聯又叫對仗,李白和劉伶在對聯裡幹仗。

劉伶佔得上聯,如佔上風,可他一張口就是一個問路者的請教姿態。而李白在下聯給出了一個明確答案“此處香”,李白是劉伶的指路人。

人們一直敬李白為酒仙,而劉伶不過是世俗眼光審視下的酒鬼。酒仙無疑擅品酒,而酒鬼就只不過是貪杯。

但如果現在開設一個超級飲者擂臺賽,我個人認為劉伶會以其飲酒界“犀利哥”的形象受到更多人追捧。

當李白口占《將進酒》,劉伶會回以《酒德頌》,只這一回合劉伶就會給大眾評委一個驚喜,記起他“竹林七賢”之一的身份,李白是酒仙,劉伶為什麼不能稱之為酒賢呢?

不過這“賢”的帽子實在難以戴到劉伶頭上。此人曾不穿衣服在屋裡喝酒反詰譏笑進屋的人:天地是我房屋,居室是我衣褲,你為什麼要鑽進我的褲子裡來?《晉書》上記載他常乘鹿車,攜一壺酒,讓人扛著鐵鍬跟著自己,說“死便埋我”。這等放浪形骸,我想就是被詩聖杜甫譽為 “飲中八仙”之一的張旭也會被他雷到。

張旭被譽為草聖,常在酩酊大醉後呼叫狂走,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但這充其量只是把自己當作一支喝醉的毛筆,而劉伶身後是跟著一個扛鍬人的。

這些男性藝術家喝酒喝得很鬧騰,李白的詩明顯有喝大了的跡象,口氣太大,彷彿嗓門也大,令人懷疑他的一些詩就是酒後大喊大叫首發的。劉伶還寫《酒德頌》呢,我只要想到他後面跟著個扛著鐵鍬的人就想笑。

我有時會想,如果“惟有飲者留其名”中飲者都是上面這一幫男人,那該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一件事。

非常令人安慰,飲者中還有女子李清照。

看了李清照獨自低眉淺吟“三杯兩盞淡酒”,再回頭看那一桌李白在叫“會須一飲三百杯”,就覺得太鬧。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婉約,婉約中有一種令人入神又出神的力量。

李白說:“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清照說:“人比黃花瘦。”

戰爭一觸即發,李白和李清照上前各說一句,“人比黃花瘦”會讓兵戎相見的雙方放下武器。


藝術與酒:李清照的一句“人比黃花瘦”會讓兵戎相見雙方放下武器

作者書《後赤壁賦》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