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卫健局传递战“役”最强音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东红)“再苦再累,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丝毫不能松懈,大家要坚持到底、不胜不休”,3月15日,冷水江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小龙在会上掷地有声。这是卫健局抗击疫情的第57天,责任再一次在这里传递。

争分夺秒 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号角手”

1月19日, 冷水江市卫健局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医疗组、疫情防控组、后勤保障组、督查组、宣传报道组、乡镇指导组、爱卫管理组等8个工作组,保障各项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落实。1月21日,冷水江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响应,1月24日,又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抗击疫情现在就是天大的事、全系统取消休假”,这是张小龙在抗疫战斗动员会上说的第一句话,就这样,全局干部职工取消春节休假,时刻保持“白+黑”“5+2”的作战状态,办公室里搭起了简易的行军床,24小时在岗值守,大年三十,大家伙年夜饭只能用泡面裹腹。全系统干部职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第一时间吹响了疫情防控的“集结号”。

全力出击 当好疫情防控“拳击手”

兵贵神速,精准防控。卫健局认真履行疫情联防联控的牵头职责,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和“四早”工作要求,着力抓好“四防四控,并快速构建起科学研判、全面排查、人员管控、病例救治,健康干预、防控指导的全流程闭环防控模式,截至3月14日24时,全市累计核查湖北返乡人员等健康登记人数9320人次,开展核酸检测6193人次。

早防早控,织密路网。市卫健局整合医疗资源,先后调集300余名医务人员到高速路口、火车站等检疫卡口日夜驻守;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开通,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并完善预检分诊登记台帐;设立了2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坚持做到24小时值守,实行管控、体温监测和日常消毒管理等工作,同时安排市中医医院煎制新冠肺炎预防1号药方中药汤剂包,助力预防新冠肺炎;强化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核酸检测和CT诊断“双筛查”方式,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强化联防联控,充分发挥五级微信群的力量,建立层层负责、层层落实机制,多种方式强力推出“电子健康码”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防控参考,并为市民提供线上问诊服务。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企业采集咽拭子标本,开展核酸检测,为全市复工复产复业奠定了扎实基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网格化管理,设置举报电话,守护好每一道防线。

科学救治 ,高效应对。紧紧围绕“四早”“四集中”的要求,切实加强医疗救治工作,迅速明确市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集中全市最好医疗专家和医疗资源,实行“一患一案”精准施治,未雨绸缪,指导中连乡卫生院6天改造完成第二家定点医院,腾空病床26张,并成立了医疗救治预备队,做到房屋、设备、人员”三落实。极速上线微医互联网医院,开通发热门诊网上APP,在线咨询人数达4000多人。

周全保障,筑实后方。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想尽办法抢购防控物资,千方百计联系货源,发动爱心人士捐赠急需物资。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购买防疫保险,及时联系了供一线医务人员休息的宾馆。落实医疗废物处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控、各医疗单位人员自身防护和健康监测措施;落实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医学观察和人员管控,对他们所经停、居住的村(社区)、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消杀,做到不漏一处、不留死角。共出动车辆60余次,监督人员280余人次。

强化宣传,凝聚合力。市卫健局组织各单位通过小喇叭、宣传车、微信公众号、敲锣打鼓、张贴海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组织印刷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多万份,切实打通宣传引导“最后一公里”,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和各级媒体的联系,全系统先后在电视台、新湖南等媒体上稿宣传报道100余篇;深入一线挖掘医务人员感人事迹,苏俊夫妇、方小武等事迹还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频频获赞。

夙夜在公 扛起疫情防控责任“硬核担当”

率先垂范,冲锋在前。每个夜晚,市卫健局大楼灯火通明、彻夜不熄!班子成员每天召开碰头会,为了啃掉疫情防控中的各种“硬骨头”,深夜的高速路卡口、危险的发热门诊、令人谈之色变的疫点、居民小区的岗亭里都有他们的身影。张小龙每天马不停蹄地在指挥部、各医疗单位、各卡口、集中医学观察点等地之间来回,经常通宵达旦呆在指挥部,多少次的寒风凛冽下却一直冒着冷汗!他从没喊过累。郭海作为疫情防控组组长,有时一天得收集、汇总、整理上千条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信息,一个多月来和老爸吃上一顿饭都成了奢望,但她没叫过苦。爱卫管理组组长谢亲明,一位在扶贫岗位4个月没休息且2月底即将退休的领导,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他每天奔波在一线指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勇不言退!

勇担重任,党员本色。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彭平作为医疗组组长统筹全市医疗救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带领张红和李金华同志从2月8日开始至今一直驻守在冷江宾馆隔离点,每天冒着风险忙得脚不沾地,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排头兵”,抗疫“急先锋”苏明东、潘丰华,一个才下扶贫一线还来不及歇口气又立刻投入抗疫斗争中,另一个是十年的“老”办公室主任”,作为综合组成员,不停的敲打键盘伴他们渡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他们一起经手的发文现在已有200多个,90后的“小能手”曹倩妮,在指挥部办公室每天的文件必须当天处理,投诉必须及时解决,多的时候电话达200个以上,她每天的12小时就像陀螺一样的转着,陈志良是一名退伍军人,抗疫让他成为“特种兵”,他把自己的私家车变为公车,每天不停地奔波,经常以指挥部办公室为家,车尾箱里的方便面成了主食,“军人的作风就是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关键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这就是他的铮铮誓言。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所有干部职工昼夜坚守阵地,疫情防控组的吴慕媛在疫情初期每天接打电话都是上百个,和其他同事一起逐个核对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情况、标本采样情况等等,为指挥部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高质量数据支撑,一天下来手臂酸了,喉咙也是嘶的,经常睡眠不足3小时,可第二天她还能像打了鸡血一样继续投入工作,还有朱志敏、伍剑辉、陈琼、刘严……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刻下了自己的坐标,书写着平凡人的不平凡,“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就是卫健尖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