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在防控一線散發光芒

孝感日報 特約記者孫敏 通訊員湯愛清 記者管業渠

3月8日,應城市城中街道留觀點。

“情況咋樣?你還好吧?”剛剛安撫完被隔離人員,應城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民警徐晨怡被一個聲音叫住。

循聲望去,一個陌生又熟悉的人影令她淚奔。“報告,留觀點一切正常……只是,我想您了。”雨中的這朵90後小“警花”筆直敬禮,雙眼泛紅。面前的,正是她20多天未見的父親、督察民警徐國華。

父親笑了,為她整了整警服,還以一記敬禮,扭身向下一個卡點走去。

聞令而動,當先鋒、打頭陣、作表率。

疫情發生以來,孝感市公安系統廣大民警、輔警衝鋒在前,浴血奮戰——危急關頭,他們分秒必爭赴戰場;生死一線,他們捨身忘我當先鋒;艱難險阻,他們不眠不休咬牙堅守……

疫情如命令 民警衝在前

快一點,再快一點!

雨中的鄉間小路溼滑泥濘,顧不上泥巴裹滿褲腿,曾今朝蹬著弓步,推著三輪車,奔向安陸市巡店鎮顧李村的家家戶戶,車上有他們最急需的生活物資。

2015年,作為安陸市公安局的一名幹警,曾今朝下派至巡店鎮文劉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2年時光,文劉村脫貧摘帽;服從組織安排,他轉戰顧李村,又是3個年頭。疫情爆發,曾今朝駐村防控40余天,全村217戶無一人感染。“多虧了曾書記,有他在,有希望,有奔頭。”村民們說。

說到這裡,曾今朝把頭一低,雙手掩面。

春節前,為了便於就醫,他把母親接到市區居住。可疫情暴發以來,曾今朝以村為家,妻子又不慎摔傷,手臂骨折;母親病情加重,於3月初去世。

“對不起母親,對不起妻子!”曾今朝說,母親臨終遺言是——帶我捐100元給政府,你要帶著鄉親們好好幹。掏出那張100元的捐款收據,老曾淚如雨下。

這,就是一名孝感公安民警的責任與擔當,人民的生命重如泰山,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在孝昌縣海川大酒店隔離點,民警段鶯帶著在派出所實習的兒子並肩作戰,這是兒子邱炫“求”來的崗位,只因這裡“環境複雜、風險高,需要年輕人”。他們是母子,也是戰友。

在與武漢接壤的漢川市西江鄉派出所,巡邏多日的民警範連齊難得回家吃餐飯,終於有了一次機會,他也遠離家人蹲在門口吃,妻子抱著剛滿1個月的孩子隔著玻璃哭。“還要巡邏,我先走了。”撂下這句話,他匆匆離開。

在孝感城區的東方夏威夷酒店集中留觀點,孝南區三里棚派出所民警趙建輝異常忙碌。面對密切接觸、高危人群、感染風險等敏感詞語,他說:“拼了這把老骨頭,也要跟病毒鬥到底。”此時,距離他退休,還只有1個月。

戰鬥!繼續戰鬥!截至目前,孝感市公安系統3350名民警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收到1600餘封請戰書,組建32個“黨員突擊隊”……

這,是一組沉甸甸的數字,振奮且篤定。

真心換真情 輔警不落伍

把5歲的兒子單獨留在家中!

這位“狠心”的媽媽名叫郭紋,孝感交警直屬一大隊的一名輔警。“誰敲門也不開,外面都是病毒,小朋友不能出去。”3月6日一早,和每天出門一樣,郭紋對著5歲的兒子千叮嚀萬囑咐。門縫越來越小,直到“砰”的一聲徹底關閉,郭紋的心裡五味雜陳。

丈夫陳登峰是孝感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特警大隊一中隊中隊長,疫情發生以來每天在孝感火車站武裝值守,她主動請纓下沉一線執勤,對各類車輛及行人進行檢查、測溫、勸返和登記。

一組數據,見證了郭紋的付出——共檢查車輛1500餘輛、檢測人員體溫18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份、勸返人員315人次,查扣違反禁令的非機動車185臺。“要對得起身上的這套警服。”她說。

和公安民警相比,輔警的責任並不輕,遇到的風險並不低,才越發彰顯出他們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面對特殊時期網絡輿情,孝感市公安局網安支隊輔警向鄭芬、程卓等同志堅守陣地,共接收梳理網民舉報的各類信息520餘條,轉遞線索近90條,發佈文章108篇,引導網民傳播網絡正能量,齊心協力抗擊疫情。

需要帶領民兵巡邏時,雲夢縣公安局隔蒲潭派出所輔警秦勝堅決執行,日均走路3萬多步,一雙新皮鞋走成了“舊鞋”,腳底磨出水泡也不叫苦。

需要護送人員赴武漢雷神山時,安陸市公安局應急處突隊輔警彭雷第一個請戰:“人家醫生都不怕,我更要衝在第一個。”

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3000多名輔警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真心換取真心。

維族兄弟博得米爾布拉·艾拜一家人封閉在家,擔心飼養的羊無人餵養,漢川市公安局城關水陸派出所輔警劉利芬每天繞行3公里,把羊喂得膘肥體壯。艾拜給劉利芬送上大拇指:“等疫情過去,來我家裡吃羊肉。”

這,是一股警民攜手的力量,溫暖且持久。

退休不退崗 白髮獻餘熱

“這是一群已經退休的老警察,但是他們的心從來沒有退出過隊伍……64歲的汪柏林、62歲的劉漢楚等50多名退休的老民警,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又一次穿上自己心愛的警服……”

2月20日,央視一套《新聞聯播》花了2分15秒,濃墨重彩地講述了孝感公安隊伍裡一群“爺爺”警察的故事。

退休四年的汪柏林每天都要忙活10個小時,社區巡查、上門宣講、卡點執勤、人員流動管控……“女兒女婿都在一線,我是老警察,更要上!”只有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這個“三警之家”才會用視頻互報平安。

63歲的大悟縣公安局退休民警杜平每天駐守大悟縣人民醫院門口和留置觀察點,他身後就是確診病人隔離區、發熱門診接待處。有人問他:“這麼大年紀,這麼危險的地方,您不擔心嗎?”杜平說:“越危險的地方我們越要敢衝,這是交棒年輕人最好的方式。”

在孝感,越來越多“爺爺警察”加入到這場兇險的戰“疫”。

在孝南區,62歲的退休民警劉漢楚重新回到九真社區上崗,看到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老劉又回來了,居民們都很是高興。

“送點菜您吃,天氣冷了就不要出去,菜米油不夠的隨時跟我們聯繫……”劉漢楚貼心的詢問,收穫群眾連聲感謝。每隔幾天,他都要爭取把社區裡的每個困難戶關懷問候一遍。“工作了幾十年的地方,我放心不下他們!”劉漢楚說。

在應城,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退休民警沈慧敏重披警服,老舊小區沒有電梯,他堅持每天爬六、七層樓給住戶測量體溫;長久站立和爬樓導致腰疼的老毛病復發,他就找花壇、找護欄靠上去,緩解一下疼痛,繼續下一戶的排查。

還有安陸市68歲退休民警曾憲明,雲夢縣68歲退休民警李長軍……在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年紀,他們選擇了“疫”流而上,幫助國家渡過難關。

這,是一種不勝不休的信念,珍貴且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