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優勢”讓中國經濟“解凍”迎春

最新數據表明,在全球疫情助推的市場波瀾中,中國經濟“方舟”舵盤穩、續航能力強,具備顯著的抗風險韌性。海外眾多機構和分析人士認為,得益於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效顯著以及經濟前景向好等因素,中國資本市場正成為國際投資者追逐的投資熱土,中國經濟魅力愈發彰顯。

不懼風雨,破浪前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猶如現代化進程中又一次“壓力測試”。種種數據和跡象表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穩中向好的趨勢和前景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發展擁有更加光明美好的充足底氣。

充足底氣源於經濟韌性強勁優勢。一直以來,韌性強勁是中國經濟的優勢和特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雖然工業、消費、投資等數據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經濟結構仍顯現不少亮點,以有力的事實證明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充分彰顯出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主要指標規模可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逆勢增長,3D打印設備、智能手錶等產品產量增長100%以上。不難看出,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可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充足底氣源於內需空間廣闊優勢。中國經濟的最大底氣,依然來自於內需市場。我國經濟正處於消費升級的關鍵時期,消費對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前不久發佈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就顯示,從內需結構看,內需特別是消費對於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明顯。過去一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顯而易見,中國經濟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巨大購買力,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可靠保障和有力引擎,也決定了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只要辦好自己的事,做大做強國內市場,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也將為產業升級和市場拓展創造更大空間,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

充足底氣源於產業基礎雄厚優勢。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發展,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門類齊全、獨立完整、規模巨大、分工協作的產業體系,既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特徵,也是我國參加國際競爭的有利條件,更是我國應對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優勢。因為產業體系的完備性、規模性可以在更大領域、更寬範圍內形成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和集聚經濟。誠如專家所言,產業體系完備,抗衝擊能力很強,中國經濟騰挪空間很大,當某一個領域受到影響,其他部分可以迅速補上來,而不像小經濟體,一旦受到衝擊往往很難恢復。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揆諸現實,中國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展望未來,有理由堅信,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全黨全國堅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中國經濟也一定能在淬鍊中迎來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