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賬時,孩子指著避孕套問“媽媽這是啥?”,媽媽的回答值得借鑑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強的,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

,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做出一些,令父母感覺到非常尷尬的事情

結賬時,孩子指著避孕套問“媽媽這是啥?”,媽媽的回答值得借鑑


小陳的兒子今年5歲了,正是喜歡問問題的時候,看見什麼都想問個為什麼、幹什麼。

有一次,小陳帶著孩子去超市賣東西,在結賬的時候,孩子說想要買糖吃,於是就到收銀臺旁邊的架子上去挑選,挑了半天,也沒挑出想要的糖,結果卻突然指著旁邊的避孕套問“媽媽這個是什麼?”

小陳回頭看了一眼孩子,臉瞬間就紅了,自己覺得非常的尷尬,周圍的人很多,孩子還在不停的追問,到底該如何回答孩子好呢,回答好了順便還能給孩子科普下,如果回答不好,尷尬不說自己也不好說出口。

正在這時,小陳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一個完美的回答,她說“這個是隻有大人才能用的玩具,它就像是一把小雨傘一樣,用上它你就不會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而且這個是大人專用,小孩子是不能用的。

對於避孕套放在收銀臺旁邊大家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放在這裡,在結賬的時候,一起算就行,買完就能走,避免了尷尬的局面,而且也能便於收銀員管理和監督。

鑑於避孕套的特殊性,如果單獨在超市的某個區域陳列,會讓人產生羞於到那個地方去逛的想法,同時也會影響周圍陳列商品的銷售。放在收銀臺旁邊,反而就是最好的選擇。

結賬時,孩子指著避孕套問“媽媽這是啥?”,媽媽的回答值得借鑑


面對孩子提出來的問題,小陳的回答簡直是太好了,非常值得其他父母來借鑑,不僅避免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令人尷尬的詞,同時也正面回答了孩子提出的問題。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很多事情可能是問過,家長回答過,過後就忘了不會太放在心裡,家長一定要正面回答孩子,如果是遮遮掩掩支支吾吾,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更加的窮追不捨。

結賬時,孩子指著避孕套問“媽媽這是啥?”,媽媽的回答值得借鑑


當孩子跟家長提出尷尬問題的時候,家長主要做好下面的這兩點就好

1、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孩子3到8歲的時候,是自我意識生成的時期,孩子對於自我的認識越來越強烈,並且對於自身的性別開始關注,家長對於孩子提出的一些尷尬問題,一定要擺正心態。因為孩子不一定在什麼場合被什麼所吸引,就會提出一些不適宜,令人尷尬的問題。

如果家長的回答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孩子就會非常的好奇,覺得媽媽或爸爸說出的這個答案不太明確,裡面很定還有更多好玩的東西,於是就會更加的追問下去。而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事物還處在懵懵懂懂的時期,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尷尬,也不能分清楚是非,當孩子想要了解什麼的時候,就會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所以當孩子提出問題後,家長一定要正面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回答,就算孩子聽不明白,也會裝出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哦,原來這這麼回事。”

結賬時,孩子指著避孕套問“媽媽這是啥?”,媽媽的回答值得借鑑


2、回答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策略

對於孩子的問題,要正面回答,坦然面對是上上策,但是也要講究策略和用詞的。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非常不合時宜又令人尷尬,家長在回答孩子問題的用詞上,就一定要深思熟慮,避免出現一些尷尬的詞語,但是也要給孩子把問題解釋清楚。

像上面的小陳,就處理的很得當,把避孕套形容成一把小雨傘,孩子能夠通過想象給具象化,又用“不能再有弟弟妹妹”把作用解釋出來,最後還特別的強調了“只能大人用”,孩子就能清楚的收到這些信息。

結賬時,孩子指著避孕套問“媽媽這是啥?”,媽媽的回答值得借鑑


結語

每個孩子都是好奇寶寶,當孩子提出疑問的時候,家長就有答疑解惑的責任,正面明確的回答孩子的問題,避免了尷尬同時也給孩子做出了正向的指引。另外儘早給孩子普及性教育反方面的知識,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如何面對異性,才能儘量避免孩子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問出令人尷尬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