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宅家觀劇,成為了人們疫情期間的主要娛樂方式。在過去,電視劇要借各種營銷方式為自己造勢,今年的《安家》《完美關係》和《我在北京等你》等因為受疫情影響,

沒有大肆宣傳,卻憑藉自己“氣人”的特點,收視率持續破2,屢上熱搜,話題度頗高。但透過這些“熱鬧”,可以發現,“氣人”背後既有“可圈可點”之處,亦有國產劇“懸浮”問題再升級。幾天前,《人民日報》轉載了《工人日報》發表的《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劇評文章,再次將對國產“懸浮劇”的鞭笞推向了“高潮”。


“氣人”成特色,國產劇的新“倫理”


疫情期間,是贏得高收視率的最佳時期。《安家》上星北京衛視和上海東方衛視,《我在北京等你》登陸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湖南衛視獨播《完美關係》3部劇在5個平臺的收視率都取得了連續破2的好成績。與高收視率形成呼應的,是每部劇都會有不同的話題登陸熱搜,網友們甚至紛紛表示“

最近的電視劇太氣人了”。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完美關係》的熱議問題包含了#江達琳的人設#、#衛哲的“油膩”#和公關的行業內幕;《我在北京等你》的關注點則主要在男女主人公的CP感以及不同劇情線的安排問題上;《安家》更是打包了關於#張乘乘出軌#、#房似錦原生家庭#、#搶單#、#老嚴夫婦被趕出家門#、#霸佔富豪親戚房產#等一票熱點。每一部戲都有讓觀眾氣得捶胸頓足的人物和情節。


頻頻上熱搜背後,難免有營銷成份在裡面,靠“黑紅”博出位。但觀眾“生氣”並因此而展開的熱議,可以窺見劇集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大家的痛點。而且縱觀這些“氣人”的點,就可以發現,這些劇集都在盡力探討生活中的問題,從“撒狗血”轉為關注事件背後的倫理問題。


當代中國社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對道德問題產生了新的價值判斷標準,電視劇因其影視藝術的特性便成了解決時代困惑與精神危機的“烏托邦”,觀眾希冀在裡面看到問題和解決方法。此次熱播的三部劇集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這項任務。


首先是家庭倫理問題。在家庭中,最為核心的判定標準就是孝順。而在現代社會的倫理價值觀念中,強調獨立、自由、平等、民主又是普遍共識,這就使孝順這一倫理觀念與倫理行為,在現代社會中可能會受到強烈衝擊。《安家》中的房似錦,即使沒有享受過母親一天的照顧,但在母親眼中,她是家中賺錢最多的人,必須擔負起養家的責任。從房似錦不是一味滿足家族索取的行為,編劇已經通過角色的猶豫和周圍人的勸導給出了評價。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其次是職場倫理問題。《安家》關注的是房屋中介行業,在劇集初始便拋出了上司是否可以搶單的問題,劇集後續也慢慢轉移到職業素養和個人情感間的衝突之上;《完美關係》聚焦了公關行業,如何開展公關、如何達成業界資源的合理利用、如何平衡個人信仰和職業的問題等都在劇集中有所體現;《我在北京等你》也涉及了律師行業,其中為安娜維權的情節,透露出了司法公正與資本間的艱難博弈。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這三部劇集最引發熱議的還是情感倫理上的問題。在討論出軌的內容上,《安家》設定了美豔妻子張乘乘的激情出軌,《完美關係》裡的崔英俊則一邊“吃軟飯”一邊出軌,《我在北京等你》中賈小朵也對閨蜜的男友情難自已。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忠誠”與慾望、利益混合產生的糾葛是現實題材劇的重要素材。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比起“撒狗血”的寵溺和無腦,關注生活各方面下隱藏的倫理問題,才是國產電視劇成為上流之作的命門所在。儘管以上三部劇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已經在嘗試深入現實生活,深植時代變革,捕捉百姓生活焦點,直面社會轉型問題。


靠話題出圈但劇情還需“落地”


可以說,《安家》《完美關係》和《我在北京等你》的破2和上熱搜的頻率、速度是近年來劇集裡所罕見的。即使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而未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但三部劇集已然靠“氣人”的話題出圈。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僅看《安家》所登陸的熱搜榜便可以看到,劇集裡的每一個人物及其演員,每一個情節都引發了大家的關注。但在話題和倫理視角之外,本階段熱播的三部劇集還有可以精進的地方。


當下劇集喜歡用“職業”包裹“愛情”,忽視了類型上的深耕。從理論上說,每個人都只能履行一種天職,於是,這些不同的道德形式便完全適用於個人所組成的不同群體。初入職場的人士並不熟悉該行業的規範,因此電視作為一個理想的平臺,能對客觀現實職業環境進行鏡子式再現。相對應而言,職業劇在滿足觀眾基本需求的同時也在積極傳遞製作方所希望傳遞的主流價值觀。


三部劇集分別將視角對準了房產中介、公關行業和律師、設計師,因此觀眾最想了解的便是這些職業是什麼和要幹什麼。在三部劇集中,《安家》在職場內容的呈現上做到了相對的真實。不僅反映了不同的購房現象,也將過戶和付款所涉及的法律條文都恰當體現,例如“筍盤”等行話也拿捏到位。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反觀《完美關係》,因為追求戲劇感而忽略了行業的真實生態。劇中所講述的出軌、討薪、商業剽竊等問題都屬於危機事件,但實際上,現實中的公關公司鮮有以危機公關為主業的。而廣義“公關”所包含的廣告、整合營銷、活動策劃等都未在劇中得到鋪陳。


以小見大,是優質劇集的重要任務。《安家》借劇中人物在買房上遭遇的問題,反映了當下的現實百態,並進一步表現了每個人都有能力追求幸福的理念;《完美關係》也以期通過衛哲和江達琳來窺探公關行業的發展,與1989年中國首部職場劇《公關小姐》形成呼應;《我在北京等你》則以“紐漂”和創業作為故事主線,既能承接經典劇《北京人在紐約》留下的話題,又包裹著時下流行的創客精神。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但深厚的立意不能干擾到敘事的進行,導演和編劇講故事時在尊重邏輯的基礎上,一定要條理清晰,技巧“落地”才能深入人心。


《安家》採取的就是幾集一個案例的線性表達方式,不同的賣房故事是情節主線,每一個人物也都會有自己的情節副線。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劇集內容豐富,而且使得人物形象更立體。劇中,主要角色之外,靜宜門店的其他員工都有包含學習、家庭和情感等維度的人物前史。


《完美關係》想另闢蹊徑的採用倒敘的手法,通過衛哲在採訪中的回憶來串聯其所處理的公關事件,卻略顯累贅。《我在北京等你》則因為貿易戰等問題,後期增補了錚錚在國內創業的情節,使得紐約和北京兩個時空發生的故事是割裂的,導致觀眾產生誤解。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話題能夠出圈,足見劇集內容擊中生活痛點之直接。但劇情懸浮於真實行業情況之上,敘事技巧一味求新,都會淡化故事本身的現實底色。當職場細節、角色人設和敘事手法都“落地”後,才能讓內容更接地氣。


廣告植入搶眼,特殊時期的特殊營銷


電視劇是廣告植入的肥沃土壤,此次的三部劇集也不例外。《安家》植入了安居客、良品鋪子、歐派、東鵬特飲、超能、香飄飄、雅培、金六福、維達、愛仕達、別克、寺庫、依雲等品牌。《完美關係》的廣告主則有:貝殼找房、思念水餃、御泥坊、克麗緹娜、聖培露、惠普、yvvy家居、農夫山泉、露娜洗臉儀等。


相較於以往靠生硬的臺詞和特寫的方式,當下劇集講究的是綁定關鍵情節,通過製造相關情境來突出品牌。在《安家》當中,良品鋪子是職員們帶客看房時的必備點心,也是辦公室的常備零食,更是朱閃閃被男客戶欺負後,王子健為安慰她送挑選的禮物。可以看到,良品鋪子完全融入到劇情之中,這些生活化的場景已悄然將品牌形象建立起來。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除了場景營銷,很多品牌的植入也在通過人物角色及其行動達成。如王子健在收到獎金後,為贏得女友芳心,便換了一臺別克車;樓山關為了拿下高端門面的訂單,從給客戶送西瓜轉為送依雲礦泉水;張乘乘的職務便是寺庫的店員,包具的售賣和鑑定情節也在寺庫展開;劇集中女性角色的日常護理和美妝也植入了御泥坊、克麗緹娜、露娜洗臉儀等相關品牌。


都市懸浮劇:倫理吸睛、話題出圈、植入搶眼,氣人成國產劇標配?

除了融入到劇情中的品牌,播放平臺在特殊疫情時期的品牌營銷也很搶眼。騰訊視頻在《安家》的劇情內容中,提煉出了“愛+聯盟”的營銷主題,將“買賣房產”昇華為“房子=家=幸福”,聯合了包括日化、教育、數碼、網服

等在內的9大品牌參與其中。因為劇中涉及學區房的問題,疫情期間又大力推行網課,“作業幫直播課”和“學而思網校”便與劇情完美契合。此外,貝殼的“VR看房”也呼應了劇情和疫情。由於疫情,很多廣告都只能單純依靠明星口播和對劇情進行二次剪輯,雖然相對生硬,但也足見品牌和平臺反映之迅速。


結 語


疫情期間,《安家》《完美關係》《我在北京等你》因為“氣人”而備受關注。但在疫情結束之後,人們的注意力又會被其他影視或泛娛樂內容吸引。正如《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中所言,劇集仍然需要將整個製作環節下沉,好好去了解所要展現的行業和行業中的人和事,依靠過硬的內容來打開市場,而倫理探討、話題設計和行業元素,將會是昇華內容的新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