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那個曾發誓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曾今有這麼一本書叫做《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本關於教育子女成長的書卻成了當年多少父母教育子女的“聖經”。同時也成為了多少孩子當年的噩夢。在當年多少孩子心中“劉亦婷”就是那個父母眼中你永遠也比不上的

“別人家的孩子”。

1999年,劉亦婷以640分的託福成績收到了國際名校哈佛的錄取通知書。在那個出國熱高漲的年代,出國無疑成為了多少家長對於孩子的最大期望。劉亦婷的高分刺激了家長們的神經。劉亦婷的母親也將孩子的培養與成長經歷編撰成冊分享給全天下的父母親。

時隔20年,那個曾發誓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成才報國


書中提到,劉亦婷的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

“這個無奈的結論深深刺痛了我。希望中國快點富裕起來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走上陽臺仰望星空,點點繁星中似有女孩渴望的眼神。就在這一刻,我的心裡湧起一種強烈的衝動: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我要以科學文化知識為槓桿,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讓貧困的兒童都能上學;讓需要救助的人都得到救助……。”

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少女時時不忘祖國,勵志將來學成之後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來。這段言語成了那個時候人們為之振奮的話題。都說劉亦婷是:好樣的。但是,真實的劉亦婷並沒有履行他的諾言。這也成為了如今大眾攻擊劉亦婷的地方。然而真實的劉亦婷如今是怎樣的呢?

劉亦婷的美國生活


20年過去了,曾今的哈佛女孩如今已經在美國拿到了綠卡。劉亦婷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在美國的年月裡面劉亦婷一點點的改變了自己的初衷。多年的留學生涯讓劉亦婷適應了美國的生活方式。畢業後,劉亦婷在美國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並且嫁給了他的本科同學,對方現在是一名律師。

時隔20年,那個曾發誓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如今的劉亦婷在美國過著平凡的生活,對此我們不該過多的評論。畢竟我們國家並不缺一名海外學成的律師。只是太多人對於出國前後的劉亦婷人生選著上的前後巨大反差感到費解。因為人們不能接受這個當時人們心中的“優秀學子”這種“背叛”。

當初的出國熱


其實在上個世紀90年代,那時的中國颳起了一股出國熱。無論是西歐還是北美。一張永久居住權時十分珍貴的。因為這代表著高收入與國際化。同樣也反映著我們國家與世界經濟強國的差距。

多少出國留學的學生,在出國前都勵志學成之後回國效力。但是,面對發達國家的豐厚待遇、福利保障以及更多的發展機會。人們還是選擇了留在國外。同時,由於我們國家加入WTO的緣故,也急需與國外接軌和處境國際事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這股出國熱的形成。

時隔20年,那個曾發誓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各類英語學習的刊物,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一般的生長在這片中大地之上。在當初出國留學的這一批學子中有很多人選擇了在國外生活。但是如果說身在海外的他們時不思報國的話是不是也太過於極端。很多人在海外也依然積極參與了我們國家的發展與建設。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做著貢獻。

反觀如今的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成果來多個領域都趕超美國。正如《中國合夥人》中所說的那樣:“如今在美國留學的中國人,不再是想著怎麼留下來。他們更願意回國”。

時隔20年,那個曾發誓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寬容看待,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其實,劉亦婷放在今天看來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只是在那樣的年代,必然被捧成神話。如今的中國,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越來越的的中國學子拿到了像劉亦婷這樣的英語“高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拿到了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國學子,更願意回到中國融入主流文化之中,而不是在國外生活在遠離主流文化的邊緣地帶。

有人指責“劉亦婷”,認為劉亦婷違背了當初的諾言。對於這樣的言論,其實真的是過於苛刻。不同的年代人們因為生活的客觀原因,自然是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每個人在面對人生的時候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選擇。如果非要將這種選著放到道德的高度去看待的話,是否也太過於沉重。

事實上,當初的一名普通的少女和大多數出國的中國學子一樣。並沒有什麼不同。劉亦婷的母親分享出劉亦婷的成長經歷也是希望可以為更多的中國家庭“出謀劃策”。

但是卻因為人們對於出國熱情的高漲,將這個女孩推向了神壇。成名之後的劉亦婷也承受著與她無關的壓力。

在美國的劉亦婷,或許並不是因為想要這一張美國的綠卡選擇留下。如今的劉亦婷已經和自己的丈夫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有著自己的幸福家庭。如今劉亦婷漸漸的也淡出了公眾的視野,過著平凡的生活。然而一些好事之人總愛將一些過激的言論用到她的身上。

時隔20年,那個曾發誓要報效祖國的“哈佛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其實,無論別人當初是否立志報效祖國,或者說是否違背自己的諾言。劉亦婷也都只是遵循了內心的選擇。面對曾經的這個天才少女,我們是否也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畢竟這個曾今的“天才少女”只想過著自己的平凡生活。畢竟,心繫華夏,走到哪裡,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也改變不了生為中國人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