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群体免疫”应对疫情引恐慌;全球科技巨头如何应对疫情?

英国“群体免疫”应对疫情引恐慌;全球科技巨头如何应对疫情?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信任与需要完成的工作相互关联。信任某人意味着相信他们会履行自己的责任。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员工如同你一样,更加可靠,彼此信任,那么就创造一个鼓励开放交流的环境。Paravis Partners 联合创始人 Amy 建议管理者:定期召开一对一会议,鼓励员工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不偏不倚地给予反馈,让每个人都知道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并按照绩效评估标准公平地给予反馈;接近那些可能在默默挣扎的人,因为有些团队成员可能对于主动提出问题感到不自在,作为领导应该懂得观察,员工是否由于经历艰难时期而出现情绪低落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英国“群体免疫”应对疫情引恐慌
✅全球科技巨头如何应对疫情?
✅商业服务企业为何也来做在线教育?
✅商业联姻的家族企业前景如何?
✅百亿中老年假发市场正在加速发展

今日头条:
【超八成职场人没有运动习惯】


虽然职场人内心都向往着健康生活,但大部分人还没有把运动这件事提上日程。近日,阿里体育和阿里钉钉共同发布的《职场运动白皮书》显示,中国 7.8 亿的职场人中,超过八成的人没有运动习惯。我国职场人士健康状况堪忧,深陷亚健康困扰,加强职场运动迫在眉睫。数据显示,82%的职场人士选择走路或跑步作为运动方式,44%的职场人士每天运动不到 5000 步。显然,办一张健身房年卡或许并不是最佳选择——84%的职场人士表示自己很难坚持运动,主要原因有没人陪、没动力等。界面新闻指出,现在年轻职场人的确难以抽出时间来运动,但运动步数也不能完全反映职场人的运动情况。现在的年轻一代更热衷于新兴运动项目,比如游泳、瑜伽和潜水。【你在工作之余是否有运动的习惯?】


英国“群体免疫”应对疫情引恐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英国制定出的抗疫方针是让 60%人口感染,以获得群体免疫,将疫情高峰延缓至夏季。这一应对疫情的政策饱受争议,引来在英留学和生活的华人群体恐慌升级。据悉,海航旗下的金鹿航空推出了 18 日伦敦飞北京的包机航线,每张售价高达 18 万元、40 张机票瞬间售罄。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表示,他完全不支持英国的抗疫政策:在一个新病毒出现、全体人民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最终只会出现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上海华山医院传染科张文宏团队则认为,在控制疫情的同时不会因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尽量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这就是英国所行策略背后的逻辑,但背后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且涉及的领域超出科学,可能会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的问题,存在巨大的隐患,或导致英国成为病原输出国。

全球科技巨头如何应对疫情?

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截至 3 月 12 日,各国感染人数已超 12 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也于 3 月 11 日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覆巢之下无完卵,钛媒体发现在此大势之下,全球的科技巨头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它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推特公司要求全球所有员工在家工作
上周,Facebook“强烈推荐”加州旧金山湾地区地区的所有员工周五开始在家工作。该公司在该地区的多个城市有分支机构,雇佣了数千名员工。然而,一些对现场安全至关重要的员工仍将被要求继续在现场工作。Facebook 还取消了加州湾区的所有活动,并建议员工取消所有进出该地区的商务出差。

谷歌已经采取了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
本周三,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建议北美、欧洲、非洲和中东的所有员工在家工作。上周,谷歌还宣布将对受办公时间减少影响的小时工进行补偿。谷歌还宣布其正在启动救援基金,为目前没有享受公司福利并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的非全职员工提供病假工资。此外,谷歌经过考量,还取消了其今年最大的活动,即一年一度的 I/O 开发者大会 ,该会议原定于 5 月中旬举行。

苹果也已主张多地员工居家办公,并降低公司和门店的人流密度
3 月 9 日至 13 日这一周内,苹果公司在全球各处的办公室员工可以“在工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远程办公”。库克还表示,苹果正在“尽全力减少人员密集度,并保证仍需要到办公场所办公的员工能够安全无忧地工作。”在信中,库克还表示,苹果正在致力于扩大人与人之间空间和加强深度清洁措施,包括降低“苹果课堂”和店内“专家预约”人员密集度。

亚马逊也采取了几项措施来帮助员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
亚马逊已告诉其西雅图、贝尔维尤、旧金山湾区、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州、马德里和意大利办事处的员工 3 月份在家工作。美国当地时间周三,亚马逊还表示,该公司将启动持有资金 2500 万美元的救济基金,用于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期间为送货司机和季节性员工提供帮助。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行业,uber 的情况比较特殊
Uber 日前通知全球多个国家员工居家工作,一直到 4 月 6 日,以避免被新冠病毒感染。据外媒报道,Uber 提出的要求性质是“强烈建议”,暂时还不是强制性要求,Uber 通知居家工作的地区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以及欧洲国家。该公司也表示,会单独与那些“已经用完病假或身体不适无法无法来办公室”的员工和其他人沟通。此外,Uber 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将在某些地方引入温度检测和额外的清洁措施。

✨你如何看待这次疫情对未来经济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苹果 #谷歌 #推特#互联网公司

商业服务企业为何也来做在线教育?

疫情之下,大多数行业被“黑天鹅”笼罩下,但线上教育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在这一派蓬勃的行业盛况之下,锌刻度发现,线上教育的师资乱像和资质顽疾依然存在。其实,关于培训机构师资、平台资质的不规范和相关整治工作,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可为何屡禁不止呢?

✅付款之后才给看的教师资格证
当家长问到能否看一看授课老师的教师资格证时,却发现家长只有在付款之后才能看到给孩子授课老师的相关资质。一位曾经在全国连锁的大型围棋培训机构任职的授课老师告诉锌刻度,现在很多培训机构在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资质上面其实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和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混合上岗,有些老师就只是业余爱好者,没有授课资质更别说专业等级证书。

✅外教能考中国教师资格证?


另一位家长发现网校的培训课一般由中教和外教两类课程组合而成。辅导老师声称,两个外教老师都是美国人,并且获得外教的教师资格证,而就外教能否获得国内教师资格证这个问题,锌刻度得知,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师资格证的报考条件中,首先要符合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此外,很多不具备任何从业资格的,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外教,更是以兼职的形式到一些较为偏远的培训机构或者私立幼儿园中任教。

✅商业服务企业也来做在线教育?
除了老师的资质问题之外,井喷式发展的在线教育行业中原本也存在着鱼龙混杂的问题。企业埋头狂奔背后的诸多乱象仍然桎梏着行业前进。通过在某招聘网站搜索“在线教育”相关职位,锌刻度发现了当前与之相关的企业五花八门。除教育咨询、教育科技公司外,离谱的是工程造价咨询类公司也在发布 1 对 1 课程顾问的招聘信息。

✅第二战场洗牌在即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线教育行业迎风向上发展几乎已是必然趋势。”精锐教育创始人张熙就公开表示,“未来一年内至少 60%在线教育公司会倒闭。”的确,当这场教育热退烧之后,如何留住免费课程与政策带来的巨大流量,才是生存的关键。抛开那些只想借一股热潮捞一笔就走,用不良手段在短期内获取大量利润的企业,剩下的从业者更应该注意在线教育行业的正确发展之道,技术、口碑、产品、服务缺一不可。这个区别于传统线下教育的第二战场,或许即将迎来一场势不可挡的洗牌期。

✨你认为线上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觉得线上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线教育

商业联姻的家族企业前景如何?

若当代企业家子女都追求婚姻自由,他们的企业前景会如何?
家族企业习惯用子女利用子女婚姻扩大商业网络,这篇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商业联姻到底有无效果,投资者是否喜欢家族企业这样做。

韩国和日本有深厚的通过联姻发扬家族生意的文化。比如韩国的三星手机、LG 电视、现代汽车其实是一家。三星集团创始人是李秉喆,他的子女、子孙分别跟 LG 集团、东方集团、东亚集团、Life 集团等大财团的家族子女联姻;LG 集团创始人具仁会的家族又跟现代集团、大林集团、斗山集团等多家财团的家族通婚。而三星、LG 和现代集团的家族又分别跟很多官员世家联姻。日本的丰田集团,其家族联姻网络中有两个首相和包括三井家族在内的七个商业世家。

而中国由联姻强化家族势力的历史当然很悠久。至少早在汉唐时期,婚姻已经是望族扩大、维护家族势力的两种最重要手段之一。但 1950 年代中国的家族企业都被公私合营、国有化了,经由商业联姻发展家业的传统被中断。但在泛亚洲地区,这个传统还是存在。因为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社会里,联姻是仅次于血缘的家族企业扩张发展手段。

投资者对家族企业的子女婚姻是非常关注的。有一个 2008 年由香港中文大学范博宏教授带领做的研究,选取了泰国最大的 150 家家族企业,分析了从 1991 年到 2006 年的 200 个家族企业婚姻样本,总样本里,33%家族企业子女婚姻是为政治联姻,商业联姻发生的频率是 46.5%,这两项加在一起,占总样本的 79.5%,将近 80%。家族企业子女中,只有 20%的婚姻是由于爱情。当上市的家族企业把子女婚姻对象的消息公布时,如果是爱情婚姻,那么股市对该家族企业的股票没有反应;而如果婚姻对象是官员或者其他家族企业的子女,那么,一个多月内,股价平均多涨 5%左右。资本市场很明显是喜欢家族企业利用子女婚姻扩大商业网络的。

这个调研还揭示了更倾向使用政治联姻、商业联姻的家族企业所在行业。在这些泰国家族企业样本中,房地产与建筑这类需要得到政府审批才能进入的行业中,其子女子女的婚姻 93%是政治联姻、商业联姻。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家族企业子女爱情婚姻的比例也高。

至于当下中国家族民营企业的状态,则面对挑战。中国目前的亿万富翁都是创业的一代,他们又基本都只有独生子女。这意味着商业联姻与政治联姻能发挥的效力大大减小,因为一个子女,也无法形成庞大复杂的亲缘网络。而职业经理人市场暂无法治环境的支持,这将挑战民营企业的长久投资价值。

✨你对家族企业的商业联姻怎么看?#商业观察

百亿中老年假发市场正在加速发展

老龄化正在推动假发市场的蓬勃增长。AgeClub 引用中泰证券 2019 年的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假发市场消费者中女性占 80%以上,其中 7 成是 40 岁以上女性群体,约 10%的消费者为 40 岁以上有脱发困扰的男性。另一方面,颜值经济盛行,老年人也在日益变好的生活条件下有了变美的需求,发型对中老年人也很重要。

对标日本,中国的假发市场远未被开发。2018 年日本 45 岁以上人口数为 0.6 亿,支撑了 83 亿元的假发市场。2030 年中国 45 岁以上人群数量将达到 7.76 亿,是日本同年龄段人群的 12.9 倍。假设未来仅有 20%-30%的目标客群使用假发,预计中国假发市场也将有 214-320 亿元行业规模。Ageclub 认为随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对高价物品接受度较高的 70/80 后正在陆续步入 45 岁这一目标年龄,国内假发市场增速拐点即将到来,百亿蓝海市场未来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目前全中国的假发店分布,一二线城市数量较多,三四线城市刚起步。根据大众点评截止 2019 年 12 月的店铺数据信息,全国目前共有假发店 1928 家。假发店数量最多的前八名城市均为直辖市或者省会,只有义乌和宁波是例外。而义乌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众多假发厂家也设有批发市场。

目前国内中高端假发以人发为主(占比在 70%以上),产品轻薄透气且逼真度较高,价格一般在 2500-10000 元;低端品牌以化纤发为主,产品厚重而且外观真实性欠佳,价格在 100-2000 元。电商渠道多为低端价位的产品,由此也对线下低端小店造成了冲击。中高端假发品牌的渠道以高端品牌聚集的百货/购货购物中心为主,主打品质体验和服务。

目前国内假发市场的龙头企业是瑞贝卡,在中高端假发品质上拥有极大品质优势,均价 3000 元左右,主要是在大型商场开设门店,主打节日、亲情营销。唐风采则是专为中老年男性服务的,走定制服务路线,门店开在写字楼,并积极拥抱社交媒体做传播。还有 VS,一家专注走时尚设计假发定制路线的品牌,不定期推出设计师定制产品,强调会员服务,买假发送清洗以及洗剪真发的服务。

随着老年消费需求的变化,从单纯满足生理痛点到心理时尚需求,老年人群的假发需求已经开始引起整个行业的重视,这个群体市场的消费潜力正有待挖掘。

✨考虑来一顶假发吗?你对假发生意怎么看?#消费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