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區:創新栽植技術 加快植樹造林

今年殷都區計劃春季植樹造林12500畝,其中北嶺森林公園佔地5600畝,是今年殷都區春季植樹造林的重點項目。面對北部丘陵較為複雜的地質特點,殷都區林業局因地制宜創新栽植技術,確保栽植苗木成活率,加快推進植樹造林工作。

在位於殷都區洪積線洪河屯段義務植樹點,記者看到,造林施工方的工作人員正在給苗木做技術處理。

造林施工方一班組負責人胡海說: “這裡面是加了生根劑和保溼劑,這個泥漿給這個根部蘸一下,它能把樹根的水分給保住,促進它的生根,保證這個樹的成活率。”

為了確保栽植苗木的成活率,殷都區林業局技術人員在現場就栽植過程中的 “三埋兩踩一提法”進行規範性講解和示範指導。針對北嶺丘陵地帶鵝卵石較多的地質特點,殷都區林業局採取了深挖坑、覆膜、換土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栽植。

在洪積線趙家窯段植樹點,記者看到,現場有很多大塊的鵝卵石,在這裡植樹的難度可想而知,殷都區林業局的技術人員會怎麼解決這樣的難題呢?

殷都區林業局工作人員段秀飛說: “針對這種沙土質,基本上是沙,鵝卵石居多這種土質,我們採取的是“鋪地蓋天”,也就是你看到的這種下面鋪上塑料薄膜,或者是無紡布,然後我們再回填土,就是從別的地方運過來土,把它填到裡面,填到裡面種樹,種完樹以後就澆第一遍水,把第一遍水澆透,澆透完以後,我們再把多出來的薄膜,再把它給蓋上,蓋上以後,再用土敷上,這樣子就形成一個下面是鋪地,上面是蓋天,這樣子就形成一種像花盆式一樣的保水方法,也就是給我們的樹木起到保水保墒的作用。”

按照“無水源不栽,種樹就要種活”的總要求,殷都區採用“地埋管道”灌溉法,從深井把管道鋪到最高處,50米一個出水口,保證栽植的每一棵樹苗都能及時澆水,對以後長期的苗木灌溉和養護起到積極作用。截至目前,殷都區12個班組嚴格按照栽植技術要求,加快推進植樹造林工作,部分工段栽植工作已接近尾聲。

殷都區林業局副局長馬志傑說: “到目前為止,我們殷都區已經完成將近6000餘畝,植樹將近50餘萬株,已經達到我們整個造林計劃的60%左右,下一步,我們要轉入抓質量,促進度,採取更強的保護措施,保證我們的成活率,也保證我們在三月底完成我們的造林計劃和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