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是景德鎮陶瓷館,成立於1954年1月。21世紀初,重新選址的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於201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館內佔地5.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是一家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陶瓷專題博物館。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通透的屋頂採用自然光源節能環保,寓意“玲瓏剔透”;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頂層的通廊向上高挑,寓意“通向未來”。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大廳一側擺放有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朱樂耕 的《中國牛》作品。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景德鎮因瓷而生,因瓷而名。千百年來,景德鎮以其悠久的制瓷歷史,精湛的制瓷技藝,美輪美奐的產品享譽世界。

據《陶記》、《景德鎮陶錄》等古籍記載,景德鎮製作陶瓷始於漢代,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到了宋朝,這裡產的“影青瓷”獨步天下,得到了皇帝宋真宗的賞識,於是將他的年號“景德”送給了這個小鎮,所以把昌南鎮改成景德鎮,一直延用到了今天。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跨入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到東漢,我國發明瞭成熟的瓷器,瓷器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世界物質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陶豆,古代陶製食器,形似 高足盤,或有蓋,用於盛食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盛於商周。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元代設置“浮樑瓷局”,明代在其基礎上設立了御器廠,清代改為御窯廠,先後為皇室服務了600餘年。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早在唐代,浮樑便是全國最大的茶葉集散地,白居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的詩句,描繪出這一地區茶葉貿易盛況。鬥茶是宋代社會的一種時尚,在士大夫階層廣為風行。景德鎮青白瓷茶具晶瑩剔透,素有“饒玉”之稱,是上等的鬥茶器具之一,也是當時社會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元代,景德鎮在瑤裡發現了一種新的優質制瓷原料,就是現在的高嶺土。並有意將高嶺土與本地磁石混合使用,發明了“二元配方”制胎法。它的發明提高了瓷器的燒成溫度,是景德鎮陶瓷生產力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青花,釉裡紅,霽藍及紅綠彩的成功燒製,開創了世界彩陶史上的里程碑。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梅瓶小口,豐肩,收腹,器身至上而下繪五層紋飾。肩上覆蓮瓣紋,內繪八寶紋,腹部繪纏枝牡丹,下腹繪仰蓮瓣紋。整件器物層次多,紋飾滿,釉色青白,青花髮色濃郁。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明代,景德鎮陶瓷生產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峰,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明王朝設立的御器廠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地創造了許多新的品種,其中以青花,五彩和顏色釉為主流,把陶瓷藝術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地。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明朝宣德年間的紅釉缽。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古代,大龍缸作為御用之器,多為皇帝使用。它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作為冥器,陪葬時作為長明燈使用,另一個作用是儲水防火。由於工藝的時代侷限性,完整的傳世明早期大龍缸極其罕見,由此可知這件經修復的明代正統年間燒製的青花大龍缸如鳳毛麟角般珍貴。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成化之前,官窯製品多半器形碩大。到成化時期,藝風突變,制器以小巧精緻為主,青花料色淡雅,構圖疏朗,別具一格,並把鬥彩推上明代彩瓷的頂峰。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明代鬥彩雞缸杯就是其中代表。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明代民窯瓷片是研究明代景德鎮民窯原料配方,施釉方式,裝飾技法及社會民俗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採用沙畫,投影和球形屏幕等多種高科技展陳形式,讓觀眾在歷史的時空中自由穿越,感悟中國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大清雍正,年制款識。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康熙年間,清王朝先後派出督陶官藏應選,郎廷極赴景德鎮督陶,將景德鎮制瓷業推向高峰。主要品種有青花五彩及顏色釉。乾隆官窯在制瓷技巧上達到空前水平,造型上以瓶,尊等陳設觀賞瓷為主。彩粉瓷裝飾多用開光畫面和錦上添花的手法,增添了乾隆瓷的富貴氣息。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督陶官唐英及其《陶冶圖說》。其中,《陶冶圖說》是研究傳統制陶工藝的重要文獻。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光緒官窯品種和數量位居晚清各朝首位,創燒了水墨五彩,淺絳彩等品種。款識除了“大清光緒年制”青花和紅彩款外,還有“大雅齋”“天地一家春”“長春同慶”'永慶長春"等。另外。御瓷生產費用也十分巨大,僅慈禧太后三次壽辰大典就耗銀達20餘萬兩。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民國期間, 景德鎮瓷業處於困厄衰落之中。瓷器工業困境求變,主要表現在陶瓷藝術,陶瓷改革和陶瓷教育三個方面,為推動陶瓷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8年秋以王琦為首的一瓶瓷畫藝人組成“月圓會”,後人稱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在汲取中國畫營養的基礎上,借鑑吸收和運用西方繪畫技巧,用於改良傳統粉彩,把粉彩瓷創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中國陶瓷博物館內展示的“珠山八友”作品。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中國陶瓷博物館內展示的“珠山八友”作品。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1946年7月,蔣介石在廬山避暑。特召見時任江西陶校校長汪璠,令其燒製一批國禮瓷,贈送盟國首腦,以紀念二戰勝利。這批有銘文提款的國禮瓷被蔣介石夫婦贈送給了美國總統杜魯門和美國特使馬歇爾。1947年,江西陶校又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結婚,燒製了第二批國禮瓷-餐具,這套餐具至今保存在溫莎堡王宮皇家藝術品收藏館。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建國以後,隨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興起,瓷畫的題材漸漸與社會政治緊密相連,打下了時代的烙印。其中有我們熟悉的'文革瓷‘“神秘的7501瓷”““國禮瓷”“等。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1975年,因研製為毛主席用瓷的生產任務而簡稱為“7501”工程,故名7501瓷。後7501瓷被譽為“紅色官窯”,其畫面為水點桃花或水點梅花。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批採用優質瓷土和純手工製作的奧運瓷雕塑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現代無光黑釉四老奏樂瓷雕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從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珍品,涵括了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國陶瓷和千年瓷都的歷史輝煌。

地址;江西景德鎮昌江區紫晶北路1號

(拍攝於2018年10月26日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