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新冠肺炎中藥處方分析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重症化傾向明顯,目前尚無特效藥物。雖然抗生素類藥物可以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病毒因與細菌組成結構不同,對抗生素類不敏感。並且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副作用大,在治療過程中有一定的侷限性。

  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抗病毒中藥的研究日益增多,因其具有毒副作用低,活性成分多,作用靶點多樣,資源豐富等優點,已有部分中藥應用到抗病毒感染的領域。中藥在中藥處方各組分協同作用下,在治療病毒性疾病上具有獨特的效果。

  中醫認為,冠狀病毒感染屬於“疫病”範疇,外在因素是人體感受到疫病之邪,內在因素是人體正氣不足。《內經》曾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扶正祛邪是中醫重要治療原則。研究發現,部分中藥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即中醫理論的“祛邪”療法,可以直接殺滅病毒,抑制病毒在體內的增殖與擴散;而部分中藥具有調節免疫器官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即中醫理論的“扶正”治療,可以間接達到抗病毒的作用。

  截至目前,中醫藥在整個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大作用,2020年2月17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對輕、普通、重、危重、恢復期的患者均有良好的療效。中醫藥治療的介入,是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徑。對於不同症狀與不同體質的患者應使用不同的中藥處方,本文彙總常用的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中藥處方,對後續病毒感染的治療和中藥的開發及利用提供參考。

  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組織專家對救治工作進行分析和研判,陸續制定和修正了一系列診療方案,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不同症狀的患者使用了不同的中藥處方。

  清肺排毒湯(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

  處方組成:麻黃9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30克(先煎)、桂枝9克、澤瀉9克、豬苓9克、白朮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黃芩6克、姜半夏9克、生薑9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射干9克、細辛6克、山藥12克、枳實6克、陳皮6克、藿香9克。

  寒溼鬱肺證(輕型患者)

  處方組成:生麻黃6克、生石膏15克、杏仁9克、羌活15克、葶藶子15克、貫眾9克、地龍15克、徐長卿15克、藿香15克、佩蘭9克、蒼朮15克、雲苓45克、生白朮30克、焦三仙9克、厚朴15克、焦檳榔9克、煨草果9克、生薑15克。

  溼熱蘊肺證(輕型患者)

  處方組成:檳榔10克、草果10克、厚朴10克、知母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赤芍10克、連翹15克、青蒿10克(後下)、蒼朮10克、大青葉10克、生甘草5克。

  溼毒鬱肺證(普通型患者)

  處方組成:生麻黃6克、苦杏仁15克、生石膏30克、生薏苡仁30克、茅蒼朮10克、廣藿香15克、青蒿草12克、虎杖20克、馬鞭草30克、幹蘆根30克、葶藶子15克、化橘紅15克、生甘草10克。

  寒溼阻肺證(普通型患者)

  處方組成:蒼朮15克、陳皮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草果6克、生麻黃6克、羌活10克、生薑10克、檳榔10克。

  疫毒閉肺證(重型患者)

  處方組成:生麻黃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3克、藿香10克(後下)、厚朴10克、蒼朮15克、草果10克、法半夏9克、茯苓15克、生大黃5克(後下)、生黃芪10克、葶藶子10克、赤芍10克。

  氣營兩燔證(重症患者)

  處方組成:生石膏30~60克(先煎)、知母30克、生地30~60克、水牛角30克(先煎)、赤芍30克、玄參30克、連翹15克、丹皮15克、黃連6克、竹葉12克、葶藶子15克、生甘草6克。

  內閉外脫證(危重型患者)

  處方組成:人參15克、黑順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

  肺脾氣虛證(恢復期患者)

  處方組成:法半夏9克、陳皮10克、黨參15克、炙黃芪30克、炒白朮10克、茯苓15克、藿香10克、砂仁6克(後下)、甘草6克。

  氣陰兩虛證(恢復期患者)

  處方組成:南北沙參各10克、麥冬15克、西洋參6克、五味子6克、生石膏15克、淡竹葉10克、桑葉10克、蘆根15克、丹參15克、生甘草6克。

  在此之前,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已經發布了《關於推薦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湯”的通知》。通知中清肺排毒湯是由中醫經典方劑中的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組合而成,四方都出自《傷寒雜病論》,有清熱化溼、祛邪外出的功效。10個省臨床救治觀察進一步證實,此中藥處方臨床應用效果良好。據統計,救治確診病例總有效率高達90%以上,在第六版國家診療方案中已將其作為通用方推廣。在第五版國家診療方案的中藥治療處方中,只有四個證型的區分,分別為初期寒溼鬱肺證、中期疫毒閉肺證、重症期內閉外脫證、恢復期肺脾氣虛證。隨著疫情的加重,中藥處方的使用也在改變。與第五版相比,第六、七版中藥治療的證型區分更為精準,處方組分和用量也更為複雜。另外,第七版中醫藥治療增加了危重型患者出現機械通氣伴腹脹便秘或大便不暢者可用生大黃5~10克,以及出現人機不同步,在鎮靜和肌松劑使用的情況下,可用生大黃5~10克和芒硝5~10克。仝小林等分析新冠肺炎屬於“疫病”中的寒溼疫,是感受寒溼疫毒而發病,所以在用藥上是本著散寒除溼、避穢化濁的原則。

不同地區的中藥預防方

  有研究指出,位於我國東南的廣東與地處西北內陸的甘肅兩省的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案,地理環境與氣候的不同用藥有一定的差異,強調了中藥臨證辨治需注重因地制宜。據報道,我國多個省市相繼發佈了新冠肺炎的中醫預防方案,以下為6個省市的方案節選。

  湖北省 預防處方一:蒼朮3克、金銀花5克、陳皮3克、蘆根2克、桑葉2克、生黃芪10克。

  湖北省 預防處方二:生黃芪10克、炒白朮10克、防風10克、貫眾6克、金銀花10克、佩蘭10克、陳皮6克。

  北京市 預防處方一:麥冬3克、桑葉3克、菊花3克、陳皮2克。

  北京市 預防處方二:金蓮花2朵、麥冬5粒、青果2粒(打碎)、白菊花2朵。

  北京市 預防處方三:生黃芪9克、北沙參9克、知母9克、金蓮花5克、連翹9克、蒼朮9克、桔梗6克。

  北京市 預防處方四(兒童):金銀花3克、蘆根6克、陳皮2克。

  江西省 預防處方:生黃芪12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貫眾6克、佩蘭10克、陳皮10克、蒼朮10克、桔梗10克。

  山東省 預防處方:黃芪12克、炒白朮9克、防風6克、太子參12克、雲苓12克、陳皮6克、連翹9克、金銀花9克、蘇葉6克、炙甘草3克。

  陝西省 預防處方(成人):生黃芪15克、炒白朮10克、防風6克、炙百合30克、石斛10克、梨皮30克、桔梗10克、蘆根30克、生甘草6克。

  陝西省 預防處方(兒童):生黃芪9克、炒白朮6克、防風3克、玄參6克、炙百合9克、桔梗6克、厚朴6克、生甘草6克。

  天津市 預防處方:柴胡18克、黃芩12克、枳殼12克、桔梗10克、厚朴12克、檳榔18克、銀花15克、貫眾10克、草果6克、青皮6克、佩蘭10克、荷梗6克、生黃芪18克、炙甘草6克。

  由上可見,在各省的預防處方中,生黃芪是使用最多的一味藥材。早在2003年防治SARS處方中,已經充分肯定過黃芪的補肺氣、健脾胃、調節機體免疫力的功效。黃芪除此之外還具有昇陽舉陷、益氣固表、利尿消腫、託毒生肌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其對干擾素系統有促進作用,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有改善作用,對流感病毒小鼠有保護作用,並有廣泛的抗菌作用,以及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律失常、保護肝臟等作用。黃芪組方對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降低患者炎症反應水平,改善動脈血氣和肺功能,提高治療效果。

  早期研究表明黃芪也可以影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及其下游的Mas受體信號通路,而新冠病毒通過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受體結合進入細胞內,闡明瞭黃芪對於新冠肺炎的防治有一定的藥理學意義。一般認為新冠肺炎是先侵犯人的肺脾,然後攻襲心肺,而黃芪主要補脾肺之氣,最能阻截病邪“逆轉心包”(心臟),由此可以看出,黃芪有預防新冠肺炎的作用。但在北京市的預防藥方中,只在處方三適用於流行期間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或慢性基礎病成人患者的預防中有生黃芪,說明生黃芪應酌情配伍,不同的處方應有所區別。在以上6省市的中藥預防處方中還應注重寒熱、補瀉的平衡,需遵循處方說明按需服用。

醫學觀察期中成藥的應用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推薦的中成藥分別為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主要組成如下。

  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廣藿香、白朮(炒)、厚朴(姜制)、法半夏、紫蘇葉、白芷、陳皮、茯苓、桔梗、甘草、大棗、大腹皮、生薑。

  金花清感顆粒:金銀花、石膏、麻黃(蜜炙)、苦杏仁、黃芩、連翹、浙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疏風解毒膠囊:虎杖、連翹、板藍根、柴胡、敗醬草、馬鞭草、蘆根、甘草。

  防風通聖丸(顆粒):防風、荊芥、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朮(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