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仙五子丸】到【五子衍宗丸】

道教中有一個由八位神仙組成的團隊,中國人稱他們為“八仙”。其中一位叫張果,因其年紀最大,故又叫張果老,因為他總是倒騎著毛驢趕路,形象鮮明,讓人難忘。

【守仙五子丸】到【五子衍宗丸】

張果老

《新唐傳·方伎傳》有傳,他隱居於中條山,往來汾、晉間,人們說他是“數百歲人”,這自然誇張了,但他高壽則很有可能。開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召他進宮,“親問治道神仙事,語秘不傳”。史家記載了這次皇帝親自垂詢,但也實事求是說不知道他和唐玄宗兩人之間到底說了些什麼。


【守仙五子丸】到【五子衍宗丸】

懸解錄

好在《道藏》的“洞神部眾術類”中有本叫《懸解錄》的書,記載了這件事,說是張果獻給唐玄宗一張養生的方子,名叫“守仙五子丸”。這“仙丸”方子由餘甘子、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五味中藥組成,還需配用枸杞嫩葉汁、好酒、生地黃汁等7種配料,工藝相當繁複。據說服用了此仙丸,能使“金丹氣通流於五臟,潤澤血肉,萬毒悉除”。從組方來看,張果送上的是一種補益類藥方,不過取了個很炫的藥名。

【守仙五子丸】到【五子衍宗丸】

攝生眾妙方

此方因載入道書而得以流傳世上,為醫家所關注,也被收載在許多中藥書籍中。醫生們根據實踐對處方有所調整,製法也有簡化。到了明嘉靖年間張時徹輯著《攝生眾妙方》,該書第11卷所載“五子衍宗丸”,將餘甘子改成枸杞子,其他藥沒變,製法為煉蜜為丸。方後附有說明:“男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平秘。舊稱古今第一種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藥,子孫繁衍,遂成村落之說。嘉靖丁亥於廣信鄭中丞宅得之張神仙四世孫,予及數人用之殊驗。”

【守仙五子丸】到【五子衍宗丸】

此藥組成、製法因此書而定型,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並被收入藥典,功能與主治為:“補腎益精。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不育、遺精早洩、腰痛、尿後餘瀝。”此方由五種植物種子組成,味厚質潤,性平偏溫,現在醫生還用於治療少精、弱精的男性不育,以及抗衰老、降血糖、增強免疫等。

【守仙五子丸】到【五子衍宗丸】

五味子

方中的五味子,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說此藥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五味子自載入藥書後,成為常用中藥,但它的功能也不僅是“益男子精”這麼簡單。


它的治“咳逆上氣”功能,被醫聖張仲景所重視。其所著《傷寒雜病論》原書已佚,後世流傳的過程中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在《傷寒論》中,小青龍湯治咳,小柴胡湯、真武湯、四逆散治兼證有咳者,在用其他藥的同時皆用五味子並配以乾薑。《金匱要略》大多論治雜病,用五味子的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小青龍湯系列,二是苓桂味甘湯及苓甘五味姜辛湯系列,三是射干麻黃湯和厚朴麻黃湯。張仲景治咳以五味子斂肺下氣的用藥理念,至今還影響著醫生。

【守仙五子丸】到【五子衍宗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