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摄影人物志》

是一个在“我的摄影我的团”参团影人之中发掘

突出的、有代表性的或者

有趣的人物专访活动,

通过摄影对这些大众摄影人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自不同的世界!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李志新

李志新,辽宁葫芦岛人,六○后,生长于辽西丘陵凌河南岸,生活在辽西走廊渤海湾畔。喜读书,爱摄影,愿赏斋室诗书画印;好骑行,乐登山,欣享户外苦辣甜酸。性喜淡泊,心追宁静,奉老子《道德经》尾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座右铭!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

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

辽宁省葫芦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获奖经历

2017年12月,《东关面茶摊》获《中国摄影报》“走进美丽兴城”影友擂台赛三等奖;

2018年12月,《水墨三河(组)》入选《大众摄影》“摄影小镇——三河古镇”暨“探秘古镇·圆梦肥西”全国摄影大展;

2019年4月,《三月江南》入选第四届辽宁(国际)旅游·摄影节双年展;

2019年6月,《野长城》获“寻图启示︱人民摄影官网封面大图征集”6期入围奖;

2019年8月,《夜幕下的布达拉》获“大美中国——2019首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旅游风光类铜奖;

2019年9月,《老宅》参加2019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摄影感悟

摄影应当成为一种信仰。只要看见触动我心的画面,不管是宏大的场景、奇异的天象,还是一株小草、一片树叶,都会激起我按动快门的冲动。我愿意为摄影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因为它已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摄影应淡漠“功利”。凡追求功利者,皆易走入歧途。摄影是快乐人生的一个途径,我不在意拍到了什么,我很享受拍摄的过程;我不苛求向高手学到了什么,我愿分享与影友交流摄影话题时的那份单纯。快乐摄影,摄影快乐!摄影的“功夫”也应在“诗外”。摄影技术固然重要,但摄影从来就不是“技术”,而是“审美修养”。想学好摄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审美。管窥之见,不论什么类型的摄影创作,追求画面的唯美当作为重要的选项。


李志新作品:《野长城》


野长城——小河口至董家口 2013年至2016年间多次登临 水平距离7km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小河口至锥子山 2016年3月19日 水平距离9km

此段长城有两点叫绝处:一为“三龙聚首”。即于锥子山头,三条长城会于一点。立于此,自西蓟镇长城从北京方向蜿蜒而来,向南山海镇长城逶迤奔向山海关,往东辽东镇长城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二为“五连台”。从远处望这段长城,能见五座敌楼一字排开耸立于群峰之巅。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箭杆岭至界岭口 2016年4月16日 水平距离10km

此段长城最重要的是两个“端点”。箭杆岭过去是个关城,驻有兵营。而界岭口关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关城之东西两侧曾修有两个月城,还分别筑有“金、银”两座墩台,这次穿越的是东侧的东月城和“金台”。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锥子山至椴木冲 2016年5月14日 水平距离5km

此段长城是辽东镇长城的起点,端头就在锥子山顶的“三龙聚首”处,大多数城墙为石砌,利用山势山险以悬崖替代城墙。椴木冲敌楼有碑一通,即“椴木冲楼题铭记”。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拿子峪至花厂峪 2016年11月5日 水平距离7km

此段长城精华看点有二:一是坚不可摧的烽火台。拿子峪口有三座独立于长城之外的烽火台,下石上砖,底座砌石大如磨盘,坚固无比;二是“金边长城”。阶梯状排列很有气势的垛口墙,并用条石镶嵌,好像给长城装饰上一道“金边”。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锥子山至吾名口 2017年2月25日 水平距离5km

此段长城从“三龙聚首”处向南,最有特点的是在吾名口处,有一处城墙上修建一道通向关内外的小门,为长城之所不多见。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吾名口至娄家沟 2017年3月11日 水平距离8km

此段长城破损较为严重,但依然有区别于他处的看点:一是一敌楼内部结构区别于其他敌楼,没有任何支柱的大厅式构造,比较罕见;二是有一实心敌台,外观与其他敌楼无异,但四面无窗,仅一面有门,沿外墙内侧以砖砌台阶直通台顶。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娄家沟至九门口 2017年4月9日 水平距离9km

这段长城最出名的,当属“世界文化遗产”的九门口关,也称“一片石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此展开“一片石之战”,直奉两系军阀在此拼杀,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梁家湾至箭杆岭 2019年9月7日 水平距离7km

此段长城总的特点是,敌楼为砖结构,而连接敌楼的长城墙体却无一块砖,均为石砌。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画家村至柳观峪 2019年9月14日 水平距离14km

此段长城大部分墙体不存,最有特点的:一是“双楼”,在一悬崖间,并排矗立两座敌楼,相隔不过10米,以高墙相连,十分罕见;二是碑刻,多处敌楼存有刻铭石碑,有的甚至被盗仅存镶嵌痕迹。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刘家口至桃林口 2019年9月21日 水平距离12km

此段长城起伏很大,全程四个“V”型降升,及其消耗体能。起点刘家口关,是河北境内一座保存最好的过水关楼;终点桃林口关,现已被水库所淹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平顶峪至董家口 2019年10月13日 水平距离8km

此段长城保存较好。有顶层楼橹完好的敌楼,有高大雄壮且垛口齐整的城墙,有万里长城唯一的刻有“忠义报国”四字的敌楼,特别是还有长城上罕见的称为“夜不收”的出城通道。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平顶峪至杨来楼 2019年10月19日 水平距离7km

此段长城景色绝佳。特别是石林楼(也叫穿心楼),高耸在绝壁石林的峰顶,十分险绝壮美。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洪山口至西城峪 2019年11月2日、3日(两日连穿) 水平距离23km

这是两日连穿的一段长城,中间下撤点——龙井关,曾发生深刻影响大明国运的事件——己巳之变,又称“后金攻明京畿之战”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野长城——角山至老龙头 2019年11月16日 水平距离15km

此段长城完全筑建在平原之上,没有上下起伏,长城墙体高大平整,将角山长城、山海关城、老龙头入海长城三个景区串联,长城筑建形制观赏更具多样性。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访谈内容

以下对话:

W = 我的摄影我的团 L = 李志新

W : 您好,李志新老师,很开心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L : 我也很开心、更很荣幸能接受“我的摄影我的团”的提问!虽然答案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但我非常愿意回答一切与摄影有关的问题。

W : 您是如何与摄影结缘?为什么会喜欢上摄影?

L : 说起这个问题,恐怕还与“我的摄影我的团”有关呢!

我最初摸相机源于工作关系,就是用单位的相机以“傻瓜”模式帮助拍几张开会之类的记录照,只要留存下场景就行。当时完全是随手瞎拍,与摄影算不上结缘,只能算“相识”吧。因为喜欢户外的原因,2008年买了台卡片机用以记录行程。2012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大多数时间也就是给家人、朋友拍个到此一游之类的“留念照”而已,很少用于所谓的摄影创作。

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缘于第一次随“我的摄影我的团”出行采风。2015年11月,同事兼同好的胜己兄约我参加“我的摄影我的团”组织的“一网打尽‘皖南秋色婺源秋景’深度专业采风摄影团”,有幸结识了小尤团长,才真正体会到了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需要思考、它需要等待;它需要美学的修养、它需要光影的提炼……此行,不仅学习到了摄影的技能,更加领略到了摄影的乐趣,算是真正与摄影结了缘。

喜欢上摄影,还缘于有志哥、郎哥(胜己)等爱好相同的同事的影响与熏染;有江波主席、建华老师等身边的摄影大咖的提携与指导;有怀军、宪军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兄弟的帮衬与陪伴……

W : 如我们所见,您的作品拍摄了很多以野长城为主题的作品。是什么让你如此执着于拍摄野长城呢?

L : 这个说来话长。

早在2005年“五一”前夕,单位组织郊游采风,去的就是辽宁省绥中县的小河口长城,现在这一带也被统称为“锥子山长城”。那是我与从未修缮过的原始长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立刻被那原汁原味、野趣十足的长城深深吸引。当时尚未涉足摄影,初始的感觉促使我回来的几天总有股写作的冲动,于是写了篇题为《野长城》的散文发表在当地的媒体,从此对野长城情有独钟。

第二次登临野长城,已经是时隔八年后的2013年8月了。当时已经有了相机,也耳闻了当地的长城摄影名家,于是专门拜访了一位守护野长城的摄影奇人——刁鹏柱老师。后来我和胜己兄还专程去找刁老师一起拍摄野长城。几年来前前后后去了五六次位于绥中县永安堡乡的原生态长城进行摄影创作,也因拍摄长城结识了建华兄、路鹏兄等一批当地摄影达人,从此就更加喜欢上了野长城。

这只是在一个“点”上拍摄野长城。执着于用相机沿线记录野长城,还是缘于我的户外爱好。一次偶然的与户外驴友的野长城穿越之旅,让我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他们选择周末时间,沿着辽冀交界处的明长城,一段一段地攀爬。我只要有空,就会跟着他们沿着长城攀行,用相机随走随拍,直观记录下沿线野长城的破败与残缺,竭力表现野长城这不加雕琢的野性雄浑之美。几年来,已在辽冀交界的明蓟镇长城、山海镇长城、辽东镇长城断断续续实地拍摄了上百公里。

W : 野长城是一个很宏大的题材,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拍,对此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L : 是的,在我们当地,有很多拍摄野长城的摄影大家,特别是位于绥中县境内的锥子山长城的西沟段、金家沟段,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影友云集于此,拍摄野长城的云海雾流、日出日落。可以说好片都被他们拍尽啦,我们后来者再怎么拍,也不会出其左右。所以,随驴友一段段以图像全方位记录野长城而不追求于特殊的天象,逐渐成为我拍摄野长城的思路。今后,我还会抓住一切机会,随驴友们继续一段段地爬下去,将那些藏在峻岭上、深山里、密林中鲜为人知、罕有人至的野长城记录下来。

W : 在拍摄野长城题材创作的过程中是否发生过难忘的故事?可以具体的跟我们分享一下么?

L :拍摄野长城,每一段都很难忘。攀爬过的每一处险绝之地、登临过的每一座形制独特的敌楼、抚摸过的每一块雕花的券门石……都是那样的历久弥新,今日想来仿佛依然历历在目。但说到故事,具体倒讲不出什么了,只是在沿途行进的艰难过程中,每一次都能体会到驴友团队的友爱与互助,每一次都能从驴友处学习到有关长城的新知识,每一次都能现场观摩到每一处长城区别于他处的独特形制。这一点也许就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吧? !

W : 您也是一位户外徒步爱好者,这项爱好有没有带给您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摄影场景?

L : 肯定会有,但很难。户外徒步运动,会有很多难以预测的情况出现,也不排除遇到可遇不可求的场景。但出于避险的需要,户外运动要提前做好功课,诸如对天气之类的要求,可能恰恰与摄影相反,因此很难在极端气象条件下出现在想要拍摄的场景面前,这也是户外徒步与摄影结合的一点遗憾吧,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也。

W : 您自己平时对于哪一类的摄影题材更感兴趣?风光?纪实?还是艺术?

L : 总体还是风光吧!但纪实类的作品也有拍摄,只是没有太过专注于此而已。其实不论风光还是纪实,我在按动快门时内心还是想把它拍得艺术些,这是我个人的偏好,就如同我喜欢张望老师的禅意摄影一样,我也偏好于极简类摄影。我习惯于把纪实类当作风光类作品去拍,背景的芜杂会让我毫不犹豫地将镜头从可能很有内容的纪实场景前移开,这也许是我的纪实类摄影作品产出不大的原因吧,对耶?错耶?我不知道。

W : 在摄影的路上,收获到最多的是什么?未来还有哪些方面的计划和拍摄项目呢?

L : 快乐!摄影带给我最多的是快乐。摄影让我发现生活中别人看不到的美好,小小的成就感让我快乐;摄影让我在纷繁杂乱的世界里无人能扰,对着取景框就能自己与自己对话,闹中取静的感觉让我快乐;摄影让我忘却孤独,就算一个人,带着相机都不会觉得形单影只,静中独处的感觉让我快乐;摄影让我结识一些神奇的朋友,早的不说,单单于2019年上半年随“我的摄影我的团”云南、广西两次采风中结识的“欢乐摄影”大家庭,每天在微信群里享受到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海峡对岸、大洋彼岸的影友们带来的多少欢乐啊!

我对摄影目标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于摄影,也是顺其自然、随心所欲。我不在乎拍到了什么,我更愿意享受拍摄的过程。我很喜欢架着三脚架或端着相机等待日出或日落、等待一个合适的场景出现时的感觉,就是那种“等待”,带给我独特的享受和无限的快乐!

W : 现在喜欢摄影的人其中有很多都是器材发烧友,您对器材有特别的喜好吗?您觉得是不是一个好摄影师必须有一台好照相机?

L : 我对器材没有特殊要求,够用就行。我觉得,用什么摄影器材与拍摄内容有很大关系。你看,我随驴友出行记录野长城,为了携带方便、利于攀爬,且因绝大多数时间都不在摄影的最佳时段内,所以大部分都是用索尼小黑卡拍摄的。

虽然我不是“器材控”,但我不否定好的器材对摄影的重要性。滤镜就是风光摄影的必备利器,有和没有,效果大不一样。相机也一样,同等条件下好的相机还是要比一般的相机出东西。记得有一次我在黄山晨起拍摄时,弱光条件下我的“无敌兔”自动对焦时拉起了“风箱”,而身边一位影友的“无敌狮”(5D4),却能瞬间对焦成功,差别很大呀!

好的摄影师与好的照相机结合,才是绝配,就如同关云长与青龙偃月刀、修瓷大师与金刚钻的关系,“巧手还得家什妙”嘛。 我相信,我迟早也会“添新”的!

W : 访谈就到这里,很开心跟您交流,谢谢您!

L : 不客气!也祝愿“我的摄影我的团”齐聚天下影友他你我、遍摄祖国东西南北中!


我的摄影我的团《摄影人物志》李志新,和他的长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