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攝影人物誌》

是一個在“我的攝影我的團”參團影人之中發掘

突出的、有代表性的或者

有趣的人物專訪活動,

通過攝影對這些大眾攝影人進行溝通交流,

分享各自不同的世界!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李志新

李志新,遼寧葫蘆島人,六○後,生長於遼西丘陵淩河南岸,生活在遼西走廊渤海灣畔。喜讀書,愛攝影,願賞齋室詩書畫印;好騎行,樂登山,欣享戶外苦辣甜酸。性喜淡泊,心追寧靜,奉老子《道德經》尾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為座右銘!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

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

遼寧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遼寧省旅遊攝影協會會員

遼寧省葫蘆島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獲獎經歷

2017年12月,《東關麵茶攤》獲《中國攝影報》“走進美麗興城”影友擂臺賽三等獎;

2018年12月,《水墨三河(組)》入選《大眾攝影》“攝影小鎮——三河古鎮”暨“探秘古鎮·圓夢肥西”全國攝影大展;

2019年4月,《三月江南》入選第四屆遼寧(國際)旅遊·攝影節雙年展;

2019年6月,《野長城》獲“尋圖啟示︱人民攝影官網封面大圖徵集”6期入圍獎;

2019年8月,《夜幕下的布達拉》獲“大美中國——2019首屆全國旅遊攝影大賽”旅遊風光類銅獎;

2019年9月,《老宅》參加2019第19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攝影感悟

攝影應當成為一種信仰。只要看見觸動我心的畫面,不管是宏大的場景、奇異的天象,還是一株小草、一片樹葉,都會激起我按動快門的衝動。我願意為攝影投入時間、精力、金錢,因為它已成為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攝影應淡漠“功利”。凡追求功利者,皆易走入歧途。攝影是快樂人生的一個途徑,我不在意拍到了什麼,我很享受拍攝的過程;我不苛求向高手學到了什麼,我願分享與影友交流攝影話題時的那份單純。快樂攝影,攝影快樂!攝影的“功夫”也應在“詩外”。攝影技術固然重要,但攝影從來就不是“技術”,而是“審美修養”。想學好攝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審美。管窺之見,不論什麼類型的攝影創作,追求畫面的唯美當作為重要的選項。


李志新作品:《野長城》


野長城——小河口至董家口 2013年至2016年間多次登臨 水平距離7km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小河口至錐子山 2016年3月19日 水平距離9km

此段長城有兩點叫絕處:一為“三龍聚首”。即於錐子山頭,三條長城會於一點。立於此,自西薊鎮長城從北京方向蜿蜒而來,向南山海鎮長城逶迤奔向山海關,往東遼東鎮長城漸漸消失在崇山峻嶺之中;二為“五連臺”。從遠處望這段長城,能見五座敵樓一字排開聳立於群峰之巔。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箭桿嶺至界嶺口 2016年4月16日 水平距離10km

此段長城最重要的是兩個“端點”。箭桿嶺過去是個關城,駐有兵營。而界嶺口關地理位置更加重要,關城之東西兩側曾修有兩個月城,還分別築有“金、銀”兩座墩臺,這次穿越的是東側的東月城和“金臺”。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錐子山至椴木衝 2016年5月14日 水平距離5km

此段長城是遼東鎮長城的起點,端頭就在錐子山頂的“三龍聚首”處,大多數城牆為石砌,利用山勢山險以懸崖替代城牆。椴木衝敵樓有碑一通,即“椴木衝樓題銘記”。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拿子峪至花廠峪 2016年11月5日 水平距離7km

此段長城精華看點有二:一是堅不可摧的烽火臺。拿子峪口有三座獨立於長城之外的烽火臺,下石上磚,底座砌石大如磨盤,堅固無比;二是“金邊長城”。階梯狀排列很有氣勢的垛口牆,並用條石鑲嵌,好像給長城裝飾上一道“金邊”。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錐子山至吾名口 2017年2月25日 水平距離5km

此段長城從“三龍聚首”處向南,最有特點的是在吾名口處,有一處城牆上修建一道通向關內外的小門,為長城之所不多見。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吾名口至婁家溝 2017年3月11日 水平距離8km

此段長城破損較為嚴重,但依然有區別於他處的看點:一是一敵樓內部結構區別於其他敵樓,沒有任何支柱的大廳式構造,比較罕見;二是有一實心敵臺,外觀與其他敵樓無異,但四面無窗,僅一面有門,沿外牆內側以磚砌臺階直通臺頂。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婁家溝至九門口 2017年4月9日 水平距離9km

這段長城最出名的,當屬“世界文化遺產”的九門口關,也稱“一片石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李自成與吳三桂所引清兵曾在此展開“一片石之戰”,直奉兩系軍閥在此拼殺,解放戰爭人民解放軍也曾浴血激戰九門河谷。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梁家灣至箭桿嶺 2019年9月7日 水平距離7km

此段長城總的特點是,敵樓為磚結構,而連接敵樓的長城牆體卻無一塊磚,均為石砌。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畫家村至柳觀峪 2019年9月14日 水平距離14km

此段長城大部分牆體不存,最有特點的:一是“雙樓”,在一懸崖間,並排矗立兩座敵樓,相隔不過10米,以高牆相連,十分罕見;二是碑刻,多處敵樓存有刻銘石碑,有的甚至被盜僅存鑲嵌痕跡。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劉家口至桃林口 2019年9月21日 水平距離12km

此段長城起伏很大,全程四個“V”型降升,及其消耗體能。起點劉家口關,是河北境內一座保存最好的過水關樓;終點桃林口關,現已被水庫所淹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平頂峪至董家口 2019年10月13日 水平距離8km

此段長城保存較好。有頂層樓櫓完好的敵樓,有高大雄壯且垛口齊整的城牆,有萬里長城唯一的刻有“忠義報國”四字的敵樓,特別是還有長城上罕見的稱為“夜不收”的出城通道。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平頂峪至楊來樓 2019年10月19日 水平距離7km

此段長城景色絕佳。特別是石林樓(也叫穿心樓),高聳在絕壁石林的峰頂,十分險絕壯美。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洪山口至西城峪 2019年11月2日、3日(兩日連穿) 水平距離23km

這是兩日連穿的一段長城,中間下撤點——龍井關,曾發生深刻影響大明國運的事件——己巳之變,又稱“後金攻明京畿之戰”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野長城——角山至老龍頭 2019年11月16日 水平距離15km

此段長城完全築建在平原之上,沒有上下起伏,長城牆體高大平整,將角山長城、山海關城、老龍頭入海長城三個景區串聯,長城築建形制觀賞更具多樣性。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訪談內容

以下對話:

W = 我的攝影我的團 L = 李志新

W : 您好,李志新老師,很開心您接受我們的訪談!

L : 我也很開心、更很榮幸能接受“我的攝影我的團”的提問!雖然答案只是我個人的一孔之見,但我非常願意回答一切與攝影有關的問題。

W : 您是如何與攝影結緣?為什麼會喜歡上攝影?

L : 說起這個問題,恐怕還與“我的攝影我的團”有關呢!

我最初摸相機源於工作關係,就是用單位的相機以“傻瓜”模式幫助拍幾張開會之類的記錄照,只要留存下場景就行。當時完全是隨手瞎拍,與攝影算不上結緣,只能算“相識”吧。因為喜歡戶外的原因,2008年買了臺卡片機用以記錄行程。2012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臺單反相機,大多數時間也就是給家人、朋友拍個到此一遊之類的“留念照”而已,很少用於所謂的攝影創作。

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攝影,緣於第一次隨“我的攝影我的團”出行採風。2015年11月,同事兼同好的勝己兄約我參加“我的攝影我的團”組織的“一網打盡‘皖南秋色婺源秋景’深度專業採風攝影團”,有幸結識了小尤團長,才真正體會到了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那麼簡單,它需要思考、它需要等待;它需要美學的修養、它需要光影的提煉……此行,不僅學習到了攝影的技能,更加領略到了攝影的樂趣,算是真正與攝影結了緣。

喜歡上攝影,還緣於有志哥、郎哥(勝己)等愛好相同的同事的影響與薰染;有江波主席、建華老師等身邊的攝影大咖的提攜與指導;有懷軍、憲軍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兄弟的幫襯與陪伴……

W : 如我們所見,您的作品拍攝了很多以野長城為主題的作品。是什麼讓你如此執著於拍攝野長城呢?

L : 這個說來話長。

早在2005年“五一”前夕,單位組織郊遊採風,去的就是遼寧省綏中縣的小河口長城,現在這一帶也被統稱為“錐子山長城”。那是我與從未修繕過的原始長城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立刻被那原汁原味、野趣十足的長城深深吸引。當時尚未涉足攝影,初始的感覺促使我回來的幾天總有股寫作的衝動,於是寫了篇題為《野長城》的散文發表在當地的媒體,從此對野長城情有獨鍾。

第二次登臨野長城,已經是時隔八年後的2013年8月了。當時已經有了相機,也耳聞了當地的長城攝影名家,於是專門拜訪了一位守護野長城的攝影奇人——刁鵬柱老師。後來我和勝己兄還專程去找刁老師一起拍攝野長城。幾年來前前後後去了五六次位於綏中縣永安堡鄉的原生態長城進行攝影創作,也因拍攝長城結識了建華兄、路鵬兄等一批當地攝影達人,從此就更加喜歡上了野長城。

這只是在一個“點”上拍攝野長城。執著於用相機沿線記錄野長城,還是緣於我的戶外愛好。一次偶然的與戶外驢友的野長城穿越之旅,讓我徹底愛上了這項運動。他們選擇週末時間,沿著遼冀交界處的明長城,一段一段地攀爬。我只要有空,就會跟著他們沿著長城攀行,用相機隨走隨拍,直觀記錄下沿線野長城的破敗與殘缺,竭力表現野長城這不加雕琢的野性雄渾之美。幾年來,已在遼冀交界的明薊鎮長城、山海鎮長城、遼東鎮長城斷斷續續實地拍攝了上百公里。

W : 野長城是一個很宏大的題材,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拍,對此你有什麼自己的想法?

L : 是的,在我們當地,有很多拍攝野長城的攝影大家,特別是位於綏中縣境內的錐子山長城的西溝段、金家溝段,每年都有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影友雲集於此,拍攝野長城的雲海霧流、日出日落。可以說好片都被他們拍盡啦,我們後來者再怎麼拍,也不會出其左右。所以,隨驢友一段段以圖像全方位記錄野長城而不追求於特殊的天象,逐漸成為我拍攝野長城的思路。今後,我還會抓住一切機會,隨驢友們繼續一段段地爬下去,將那些藏在峻嶺上、深山裡、密林中鮮為人知、罕有人至的野長城記錄下來。

W : 在拍攝野長城題材創作的過程中是否發生過難忘的故事?可以具體的跟我們分享一下麼?

L :拍攝野長城,每一段都很難忘。攀爬過的每一處險絕之地、登臨過的每一座形制獨特的敵樓、撫摸過的每一塊雕花的券門石……都是那樣的歷久彌新,今日想來彷彿依然歷歷在目。但說到故事,具體倒講不出什麼了,只是在沿途行進的艱難過程中,每一次都能體會到驢友團隊的友愛與互助,每一次都能從驢友處學習到有關長城的新知識,每一次都能現場觀摩到每一處長城區別於他處的獨特形制。這一點也許就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吧? !

W : 您也是一位戶外徒步愛好者,這項愛好有沒有帶給您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攝影場景?

L : 肯定會有,但很難。戶外徒步運動,會有很多難以預測的情況出現,也不排除遇到可遇不可求的場景。但出於避險的需要,戶外運動要提前做好功課,諸如對天氣之類的要求,可能恰恰與攝影相反,因此很難在極端氣象條件下出現在想要拍攝的場景面前,這也是戶外徒步與攝影結合的一點遺憾吧,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也。

W : 您自己平時對於哪一類的攝影題材更感興趣?風光?紀實?還是藝術?

L : 總體還是風光吧!但紀實類的作品也有拍攝,只是沒有太過專注於此而已。其實不論風光還是紀實,我在按動快門時內心還是想把它拍得藝術些,這是我個人的偏好,就如同我喜歡張望老師的禪意攝影一樣,我也偏好於極簡類攝影。我習慣於把紀實類當作風光類作品去拍,背景的蕪雜會讓我毫不猶豫地將鏡頭從可能很有內容的紀實場景前移開,這也許是我的紀實類攝影作品產出不大的原因吧,對耶?錯耶?我不知道。

W : 在攝影的路上,收穫到最多的是什麼?未來還有哪些方面的計劃和拍攝項目呢?

L : 快樂!攝影帶給我最多的是快樂。攝影讓我發現生活中別人看不到的美好,小小的成就感讓我快樂;攝影讓我在紛繁雜亂的世界裡無人能擾,對著取景框就能自己與自己對話,鬧中取靜的感覺讓我快樂;攝影讓我忘卻孤獨,就算一個人,帶著相機都不會覺得形單影隻,靜中獨處的感覺讓我快樂;攝影讓我結識一些神奇的朋友,早的不說,單單於2019年上半年隨“我的攝影我的團”雲南、廣西兩次採風中結識的“歡樂攝影”大家庭,每天在微信群裡享受到這些來自五湖四海、海峽對岸、大洋彼岸的影友們帶來的多少歡樂啊!

我對攝影目標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劃。我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於攝影,也是順其自然、隨心所欲。我不在乎拍到了什麼,我更願意享受拍攝的過程。我很喜歡架著三腳架或端著相機等待日出或日落、等待一個合適的場景出現時的感覺,就是那種“等待”,帶給我獨特的享受和無限的快樂!

W : 現在喜歡攝影的人其中有很多都是器材發燒友,您對器材有特別的喜好嗎?您覺得是不是一個好攝影師必須有一臺好照相機?

L : 我對器材沒有特殊要求,夠用就行。我覺得,用什麼攝影器材與拍攝內容有很大關係。你看,我隨驢友出行記錄野長城,為了攜帶方便、利於攀爬,且因絕大多數時間都不在攝影的最佳時段內,所以大部分都是用索尼小黑卡拍攝的。

雖然我不是“器材控”,但我不否定好的器材對攝影的重要性。濾鏡就是風光攝影的必備利器,有和沒有,效果大不一樣。相機也一樣,同等條件下好的相機還是要比一般的相機出東西。記得有一次我在黃山晨起拍攝時,弱光條件下我的“無敵兔”自動對焦時拉起了“風箱”,而身邊一位影友的“無敵獅”(5D4),卻能瞬間對焦成功,差別很大呀!

好的攝影師與好的照相機結合,才是絕配,就如同關雲長與青龍偃月刀、修瓷大師與金剛鑽的關係,“巧手還得傢什妙”嘛。 我相信,我遲早也會“添新”的!

W : 訪談就到這裡,很開心跟您交流,謝謝您!

L : 不客氣!也祝願“我的攝影我的團”齊聚天下影友他你我、遍攝祖國東西南北中!


我的攝影我的團《攝影人物誌》李志新,和他的長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