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不能外出踏青,六招幫您釋放焦躁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正是外出踏春的好日子,但疫情防控不能鬆勁,大多數人仍隔離在家,且隔離時間已近兩個月,焦躁情緒再次突出。

春暖花開不能外出踏青,六招幫您釋放焦躁

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家服務隊成員、武漢晴川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胡嶽認為,這種外面美好的世界與內心煎熬的狀態很容易讓人產生焦慮。在這種情緒影響下,與自己相處、與家人相處都會產生一些衝突,主要表現在自我否定、莫名的煩躁、失眠或者睡眠質量不高、心跳加快等。

她解釋說,因疫情宅在家,一直處於封閉空間,很多想法和行動無法實施,情緒無處釋放,人自然會煩躁不安。同時,疫情仍未結束,不確定情況也很多,如果個人產生消極的自我對話、存在錯誤的信念、缺乏自我呵護的能力,那不僅是產生焦慮情緒,甚至可能出現嚴重焦慮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間,或者在任何危及到生命的情況下,存在焦慮、恐懼的情緒反應都是正常反應,是人類的生存本能,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允許這種情緒存在,接納這種情緒,與其和平共處,以積極心態和方法去對待,或許會讓你更自如地去面對和適應當前的疫情環境。”

當焦慮情緒已經影響到生活,可以試試用以下幾種方法改善:

一、放鬆身體。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鎮定呼吸:讓自己身體處於一個舒服位置,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直至你的極限,再慢慢呼出,反覆進行,堅持每天兩次,每次5分鐘,至少堅持兩週,你會明顯感覺到焦慮情緒有所緩解。

二、放鬆精神。冥想能讓人完全靜下來,專注於此時此地,接納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消極的情緒等。

三、動起來。除了運動之外,還可以打掃衛生,整理物品,為自己和家人做美食等。

四、呵護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允許自己去選擇(比如學習、運動、做家務),而不是“應該”“必須”。

五、停止憂慮。試著讓自己從焦慮思維狀態中解離出來。第一步,覺察自己當下的想法(明白這些想法只是腦中的一系列詞語和想象,可以寫下來);第二步,認清想法後,問自己這些想法是否有用,能否幫到自己(如果無用,那麼焦慮的意義是什麼,是否應該停止,而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六、寫信、寫日記。可以試著寫一段給家人或他人的文字,譬如對對方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寫完後當面(或者打電話)念給對方聽。如果能每天念一封信,你會體驗到更多快樂而非焦慮。

 [溫馨提示]

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組建的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家服務隊心理援助熱線4007-027-520,每天9:00-21:00可以撥打,也可在微信“武漢微鄰里”公眾號“心理輔導”上留言諮詢。此外,服務隊出品的《心理減壓操》和《公眾心理防疫自助手冊》可掃描湖北日報新媒體二維碼查詢。

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4009678920、010-67440033、027-59427263也已開通。有任何心理不適,不要害怕,專家為您做好心理支持。(方琳 鄭媛)

(來源:《湖北日報》2020年3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