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記住詩的情感?

GerrardTorres


對於詩歌,也是本人的愛好之一。就拿創作一首詩來說,首先得對某一事物有所感觸,這份感觸,要直達內心,然後構思後進行字詞句的組裝,這個時候,只需要用合適精美的詞語將心中最深刻的感受表達出來即可。這應該是創作一首詩的簡單步驟。

那麼,無論一首詩的作者是誰,作為一個讀者來說,如何記住一首詩的感情?個人認為,首先這首詩在拜讀體會之後自己要深有感觸,這個感觸,大部分是因為自身曾經的一些經歷,可以是一個物品,也可以是一件事,一個人,甚至可能是社會的一些現狀。感同身受很難得,但也是非常可貴的。這種情況下你的靈魂會跟這首詩所表達出來的情感產生共鳴,那麼這首詩的情感你可能會記住一輩子。

本人從高中時候開始對詩歌情有獨鍾,記得多年前跟自己當時的女朋友分手之後痛徹心扉,因為當時她是對我特別好的一個女孩,我也對她付出了全部心意,但還是因為一些原因分開,當天夜裡我寫了一首詩,取名傷城。後來的日子,我也陸續寫過很多詩文,唯有那首詩,我一直記得我所寫的每個字,裡面所描述的每一個詞的傷痛,記憶猶新,彷彿一切就在昨日。

正如此例,倘若本身對一首詩沒有任何情感的共鳴,那麼要想記住詩的情感是非常困難的,但若強行去理解感受,反而會適得其反,與原本的情感發生偏差。沒有直擊靈魂的情感,那便不是共鳴。


秀才凱


你好,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常言道“詩言志,歌傳情”。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詩,其內容,手法,語言,都是詩人表達情感的一種媒介,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表達詩人的情感。筆者認為以下“四點”有助於記住詩的情感。

一:強化詩歌情感意識

一首詩的情感通常是複雜的,樹立這樣的意識有利於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把握情感,更有助於於在情感的概括上做到不缺不漏。如杜甫《登高》,范仲淹《岳陽樓記》,王勃《滕王閣序》等,這些詩歌的情感都呈現出複雜,變化,交錯交織的特點。

二:把握詩歌情感的“五個藉助”

1.藉助詩歌標題。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書憤》中的“憤” 字。

2.藉助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即知人論世。如李清照《如夢令》《醉花陰》《聲聲慢》,這三首詩分別寫於李清照的青年、中年、晚年,對應的情感分別是:少女時代的無憂無慮,中年婚後的相思之苦和離別之痛,晚年的喪夫之哀和亡國之恨。

3.藉助意象意境,即緣景明情。如杜甫的《登高》用疾風、高天、哀啼之猿、落木等帶有感傷色彩的意象營造淒涼蕭瑟的意境抒發詩人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

4.藉助詩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和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詞。如李益《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的“愁”這個字。

5.藉助註釋。如劉禹錫的《秋詞》,這首詩有一個註釋: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朗州司馬時。利用這條註釋更深刻地理解詩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所表達的樂觀豁達。

三:“四類情感”銘記於心

詩歌常表達的情感無非是:豪、喜、閒、悲四情感。常用來描述這四類情感的詞語有:

1.豪情:建功立業、精忠報國的雄心壯志。

2.喜情:歡暢、愉悅、興奮、樂觀等。

3.閒情:恬淡、恬靜、閒暇、寧靜祥和、悠閒自得等。

4.悲情:惆悵、孤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時光流逝、離愁別恨、思鄉念親之情等。

四:逐句落實,逐條歸納,不空不漏,全面完整。舉一陸游的詩《幽居初夏》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餘誰共午甌茶。

1.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2.尾聯“嘆息”,一是嘆息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息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這首詩也是主要體現了詩歌情感複雜的變化交錯和交織,在分析概括時,也是主要運用了二和四。大多讀者只看到作者陸游就先入為主,把情感概括為報國無門的慨嘆苦悶等,完全忽略了詩句本身的內容。希望以上四點能有助於你記住詩的情感




甄尹仕


古詩詞鑑賞中,最難的莫過於讀了好多遍,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仍舊沒讀出來。一旦詩歌情感沒能解讀,那麼考查詩歌內容的選擇題、考查作者情感傾向的主觀題都容易做錯。那麼如何高效解讀詩歌情感呢?董老師今天給大家分享4個解讀情感的角度,希望大家在平日的練習中積極運用!

1

關注詩的題目

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詩歌的題目往往點明瞭詩的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閱讀時要注意將詩句的內容與詩歌題目結合起來理解。

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題目中就透露了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從題材上可以判斷,這是一首懷古詩;二是懷古的地點,在京口北固亭。順著這個思路下去,結合詩歌的背景,我們就能迅速地讀懂這首詩了。

2

注意詩歌的創作背景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葉紅了,有人讚美“紅於二月花”,有人卻傷心地覺得“總是離人淚”。因此,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如何、境況如何,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如何、朝政如何。聯繫這些背景,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註釋,有的屬於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註,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3

注意關鍵詞句、情感詞

在詩歌中,作者往往會通過某些詞語或者句子來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態度,這就是直抒胸臆。想要把握詩歌的情感主旨,就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句子和詞語。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就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於友人的勉勵之情。

4

把握景/物的特點與作者情感的共通之處

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就是藉助景色描寫、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李華的《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在這首詩的後兩句“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就是通過描繪一副暮春山行圖來渲染寧靜、孤寂的氛圍,藉此表達作者面對大好河山的無比寂寞之感。作者的情感是隱藏在景物描寫之後的,並不直接顯示出來。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杏花,絢麗而脫俗,傍水杏花,更是風姿綽約,神韻獨絕。本詩寫臨水開放的杏花,是一首詠物詩,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潔人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強個性的體現。

以上4個解讀情感的角度大家都記住了嗎?希望大家多讀幾遍,加深理解與記憶。

話說回來,“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需要掌握的不僅是方法,還要把方法落實到日常的練習中去哦!

“高中語文古詩詞專項訓練”已進行一週,詳解高考與模考試題,共14次鞏固練習。趕快運用解讀古詩詞的新方法進行訓練吧!



爆料高密


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一是看題目,題目是一首詩的濃縮,有利於把握該詩情感主旨;二是通讀全詩,對整首詩詞有個大概感覺;三是瞭解作者身世、創作風格及詩詞創作背景,與作者產生共情;四是吃透詩中所用典故,扣住關鍵句找準詩眼;五是反覆讀反覆品,逐步體味所含詩詞意境、作者所要表達情感。久之,鑑賞水平就會提高,鑑賞水平提高了,詩的情感自然而然瞭然於胸。




風吹荷葉煞


一,關注詩的題目

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從創作動機上講,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詩歌的題目往往點明瞭詩的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閱讀時要注意將詩句的內容與詩歌題目結合起來理解。

二,注意詩歌的創作背景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三,注意關鍵詞句、情感詞

在詩歌中,作者往往會通過某些詞語或者句子來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態度,這就是直抒胸臆。想要把握詩歌的情感主旨,就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句子和詞語。





終南山共生家園


①關注詩的題目

題目是解讀詩歌的鑰匙,古詩詞的特點是抒情性,詩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發感情,借某一場景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

②注意詩歌的創作背景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遭遇、心境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注意關鍵詞句、情感詞

在詩歌中,作者往往會通過某些詞語或者句子來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態度,這就是直抒胸臆。想要把握詩歌的情感主旨,就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句子和詞語。

④把握景/物的特點與作者情感的共通之處

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就是藉助景色描寫、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1小陳滿眼星辰1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詩的感情來契合你的內心,用“詩的情寫你的心”。

當你因為感情傷神時,讀一下李清照的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當你生活困頓潦倒時,感受一下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當你重燃鬥志決定與命運死磕時,念一念李白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你記住了自己當時的感受,更記住了詩裡的情感。





小魚的漫天星空


多理解詩歌情感,多想象詩歌場景,然後自己要有點詩意。

對於詩詞而言,不能像單純知識一樣通過記憶力來死記硬背,因為詩詞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字句裡的辭藻和美麗的修辭更在於詩人詞人在創作時豐富的情感,詩能帶給人的是感同身受,是情感。 如果你要用它,你需要的是記住它所代表的感情,記住你讀它時,它給你的感情。所以當你感同身受,觸景傷情或者興高采烈時你腦子湧現的不是高興,不是悲傷,不是這些簡簡單單的詞語,而是詩詞歌賦。

一句話總結就是:相信這美麗的句子在將來的某天在遇到類似場景和感到類似心情的時候會從你嘴裡脫口而出,那麼自然,就像發自你的內心。

詩歌常見的感情基調

(1)感情基調: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閒適、激憤、思念 激昂、消沉等。

(2)常見主題: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憶友懷舊、思鄉念親、離愁別恨。如:《春望》、《山坡羊 潼關懷古》、《歸園田居》、《送友人》、《如夢令》等。

(3)不同詩歌類別感情不同:

邊塞征戰詩,有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

即事感懷詩,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生髮,抒寫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閒情逸趣等。

詠物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鑑賞點撥

(一)注重平時積累

鑑賞詩歌時要注意作者、題目、註解。要做到知人論世以察詩情;題目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平時多讀一些名作或自己感興趣的詩詞,多研讀一些關於古詩詞賞析的文章,增強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評價能力。要了解古代詩歌的一些基礎知識,記住一些術語。弄清與詩歌鑑賞有關的名詞術語,以便鑑賞時恰當選用。

(二)、分析詩歌意象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詩詞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詩詞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含蓄,大多都是藉助景或物來抒發情感的,這些景或物都明顯帶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載體。我們就是要抓住這些意象,仔細體味,通過聯想、想象感悟詩詞營造的意境,從而準確“入情”。因此,在鑑賞詩歌時要注重反覆誦讀,養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分析形象的習慣。

(三)注重表達技巧

詩是藝術的精品,詩歌創作離不開各種藝術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可大致分為四類: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借古諷今、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等;

2、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比、誇張、雙關、互文等;

3、表現手法,如鋪陳、渲染、烘托、象徵、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小見大等;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賦、比、興”手法在詩歌中的應用,要理解“賦比興”所特指的含義,抓住要點體會內涵。

4、景物描寫的角度,如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視覺、聽覺、嗅覺、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等。分析表達技巧,不僅能細緻地體會到詩詞的藝術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詩人的情感傾向。



嘿呦那大叔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是不是可以和提問者商量一下,修改問題中的一個詞語——把“記住”修改為“感悟”。我認為,詩歌的情感不是去“記住”的,而是應該去“感悟”的。

詩歌,用美好的文字記錄美好的情感,去“感悟”它,更有溫度,更有活力。

我覺得,詩的情感,最重要的感悟方式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瞭解作者生平,以及寫作此詩時候的背景、經歷。詩人會因為其當時的遭遇、心境的不同,即使所見所聞是同一景物同一聲音,也會有不同的情感抒發。詩人有感而發,情鬱於中,發之於外者,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詩。

第二:注意尋找詩的“詩眼”,就是最關鍵最重要最能淋漓盡致抒發作者情感的詞句。你找到了詩眼,就找到了學習一首詩歌的鑰匙,就能打開大門,很好地感悟到詩中蘊含的情感。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我國最精美的經典文化,我們的中華經典詩詞值得每一個人去熱愛去親近,值得每一個更用心地學習去傳承!

與君共勉!


豐文豐語


一切盡在不言中,其實很多事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更懂。詩詞的美,在於意境和心境的完美結合,更貼近人的情感,如同身臨其境。尤其那些自古名句,比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讓人不知不覺感到其中感情,如同自己的心境所想,多年以後還是終身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