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吃飯?核心產品種豬競爭力變弱 天兆豬業擬登港交所擴產能

遭遇行業逆週期時,天兆豬業抵抗風險能力與大規模企業相比較低。2018年,豬行業逆週期疊加特殊情況,天兆豬業營業收入和淨利分別下降5.41%和74.74%


靠天吃飯?核心產品種豬競爭力變弱 天兆豬業擬登港交所擴產能


《投資時報》研究員 羅藝


A股養豬巨頭在過去的一年,盡享“超級豬週期”紅利,業績大幅飆升,在資本市場也成為追捧的對象。


但港股市場的豬肉版塊卻是另一番光景。比起A股市場多個豬肉概念股年漲幅超過50%,港股市場本來就很少的6只豬肉概念股,年漲幅一般,且其中4家處於破發狀態。


但四川天兆豬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兆豬業)依然想去港股市場“碰碰運氣”。2月末,天兆豬業在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擬募資繼續擴充豬產能。


多年來專注於種豬的天兆豬業,與養豬巨頭的規模差距甚大。而對比近年公司業績可以看到,2019年其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上升。但整體來看,營業收入和淨利的上漲並非來源於其核心產品種豬,而更多受益於商品豬的整體上漲。


這種週期性上漲帶來的“好業績”並不能讓企業高枕無憂。天兆豬業核心產品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也越來越激烈,核心競爭力有所減弱。


規模較小 優勢不突出


建築科班出身的餘平,因在改造和盤活重慶農貿批發市場的過程中,發現了生豬市場在當地的空白,遂看準豬行業存在商機,闖入生豬行業。


經過多種嘗試,餘平最終鎖定種豬行業,並於2008年從加拿大Hylife公司引進866頭原種種豬,且用200萬美元買斷該公司旗下FAST基因公司在中國的種豬基因改良技術的許可權利。這一舉動讓他在行業成名。


然而16年之後,從新三板轉戰港交所的天兆豬業,與同行全產業鏈公司相比,規模和利潤已不可相提並論。且在這個集中度越來越強的行業中保持住自身的“小而美”事業,看起來並不太容易。


招股書顯示,天兆豬業是一家生豬養殖公司,主要提供高質量種豬和商品豬。與溫氏股份、牧原股份這類商品豬全養殖鏈企業相比,天兆豬業更側重上游的種豬。


該公司現擁有37座養豬場,大多數位於重慶及四川,其餘位於黑龍江、甘肅和貴州。截至2019年9月30日,其年度最大出欄產能為30萬頭。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九個月(下稱報告期內),天兆豬業營業收入分別為4.75億元、4.49億元和4.7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9億元、0.41億元和2.48億元。


結合天兆豬業在新三板掛牌公佈的業績,可以更清楚看到其業績發展脈絡。2014年到2016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51億元、1.85億元和3.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64億元、-0.11億元和1.29億元。


從2014年到2019年前9個月的業績來看,天兆豬業與行業內所有企業一樣,受豬週期影響,業績呈現一定幅度的波動。


2019年前9個月,該公司營收和淨利分別增長59.21%和2154.22%,而同期出欄量同比增長24.59%。出欄量雖有所增長,但與淨利的上漲幅度差異甚大,主要受益於2019年的非洲豬瘟帶來的需求量增長,但更主要的還是市場價格上漲所致。


從單價來看,天兆豬業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商品豬的價格上漲。報告期內,每頭豬的平均售價分別為1992.73元、1997.35元、2231.64元。


從產品類型來看,種豬單價增幅較小,2017年每頭單價為2798元,2019年前3季度為2873元,增長微弱。而商品豬則由2017年的每頭豬平均1657元增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1809元,商品豬(幼豬)2017年每頭豬平均771元,2019年前三季度達1077元。


綜合上述情況可以看到,天兆豬業2019年前三季度的業績爆發主要得益於商品豬,而非其核心產品種豬的增長。論商品豬規模,天兆豬業與其他同業公司相比規模甚小,並不具備突出的競爭力。而豬肉屬於強週期行業,靠漲價帶來的業績增長並非可持續的常態。


種豬競爭力下降


此外,餘平及天兆豬業在行業的成名,來自於其在種豬行業率先引進加拿大優質種豬及種豬基因改良技術的許可權利。但從報告期內數據來看,天兆豬業的種豬於該公司內部的重要性在減弱。


報告期內,天兆豬業種豬營業收入分別為1.98億元、7662.3萬元和9709.8萬元,佔公司當期整體營業收入比分別為40.6%、15.1%和18.6%,呈降低趨勢。


灼識諮詢報告稱,養殖戶傾向於在豬肉價格高漲時增加產量。然而,由於種豬仍為豬養殖的主要來源,種豬價格較商品豬價格而言相對穩定。受非洲豬瘟影響,豬肉價格於2019年大幅上升,而天兆豬業種豬單價同比只出現微弱增長。


此外,種豬市場整體規模也在縮減。國內種豬價格隨高昂的豬價格於2016年達到歷史高峰,整體市場規模達886億元,隨後開始下滑,2017年到2019年分別為808億元、660億元和534億元。


除整體規模縮減外,以賣豬肉為核心業務的全產業鏈公司,都在開展種豬業務。而全產業鏈企業選育方向更有針對性,能把最好的種豬都留給自己公司。這部分企業自建種豬業務,也擠壓了天兆豬業這類以賣種豬為主營業務的公司的空間。


大規模的養殖企業向上遊種豬行業佈局,除了有足夠資金和實力、技術外,同時迴避風險風險能力也更強。因為相對封閉的大規模自繁自養模式,需要大量種豬進行更新,會消耗更多產能。


而天兆豬業在行業遭遇逆週期時,抵抗風險的能力也較大規模企業略低。2018年豬行業逆週期疊加非洲豬瘟,天兆豬業營業收入和淨利就分別下降5.41%和74.74%。


分析人士認為,在養豬企業紛紛斥巨資擴充產能的當下,豬肉供給的平衡點也會很快到來,到時,天兆豬業這類行業中的小規模企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將是其繼續生存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