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平安農機示範市 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平涼市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紀實

創建平安農機示範市 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平涼市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紀實

平涼市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是甘肅東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東部省區產業轉移與開放開發的“東大門”,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

全市轄五縣一市一區、102個鄉鎮,常住人口211.91萬,總土地面積1.1萬平方公里,農業用地101萬公頃。是一個農業大市,也是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公佈的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2019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26.58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2.02%,農業機械擁有量3.27萬臺,農機從業人員2.91萬人,農業機械已成為主導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主力軍,遠去了,耕牛‘服役’的歷史,踏上了,鐵牛“當家”新徵程,全市農機化事業發展由中級向高級邁進的新階段。

加強領導促創建

多年來,平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平安農機”創建工作, 將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機監理所納入市安委會成員單位,成立了平涼市“平安農機”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創建工作組織領導。

一方面,平涼市政府印發了《平涼市創建“平安農機”市實施意見》,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創建活動納入到鄉鎮黨政工作考核,落實領導責任。

另一方面,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農機監理機構落實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監督鄉村組織、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合作社、農機戶落實主體責任。

部門配合分級管

平涼市各級安委會建立安全生產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突出問題,財政部門積極保障“平安農機”創建工作經費,教育部門將“農機安全進校園”納入中、小學校安全教學計劃,積極開展宣教活動,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切實監管生產流通領域農機及配件生產經營、維修工作,鄉鎮“交管站”、村“交管室”把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融入職責範疇,加強了農機安全監管基層基礎薄弱的“最後一公里”。

同時,建立健全了“監督在市、主體在縣、管理在鄉、延伸到村”的管理體制,有力的推進了“平安農機”創建。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凉市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纪实

源頭管理抓預防

平涼市嚴格落實新修訂的拖拉機和收割機“兩規定”“兩規範”要求,紮實開展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註冊登記和年度檢驗工作,認真落實農機駕駛員培訓、考證、換證等管理措施。

同時,堅持節假日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連續三年在涇川縣、莊浪縣、崆峒區承辦了“甘肅省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活動,全面檢驗了全市農機事故應急處置的組織、協調、指揮、處置能力。

另外,修訂完善了《平涼市農機事故應急預案》,規範農機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堅持把創建“平安農機”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兩學一做”活動緊密結合起來,7人被評為全國農機安全監理“為民服務 創先爭優”崗位標兵。

安全檢查嚴治理

平涼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制定了農機安全督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市農機監理所貫徹落實“月統計上報、季督查通報、半年分析形勢、年終考核評比”監管措施,縣級農機主管部門及農機監理機構堅持農時季節上地頭、農閒時候入場院、集中整治聯合上道路開展安全檢查。

檢查中,突出“人、機、環、管”找隱患,採取“清單式檢查、臺賬式管理、對標式消號”的工作方式,落實“一制度五措施”落到位、“一臺賬六環節”管到底的工作措施,有效排查治理了農機安全隱患,保障了全市農機安全生產。

堅持不懈抓宣教

平涼市各級農機部門緊緊圍繞牆上有標語、農民手中有資料、電視上有圖像、路口有警示、報張雜誌有文章、廣播上有聲音的“六有”要求,連續18年開展了農機“安全生產月”宣傳諮詢活動。

宣傳諮詢活動採取製作安全宣傳警示教育片、開展專題講座、開展農機安全文化進鄉村演出等,努力提高了農民群眾和農機駕駛員的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著力營造“領導重視、政府支持、社會關注”農機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和環境。

創建活動顯成效

通過多年努力,全市農業機械註冊登記率達到87.96%,農業機械駕駛員持證率89.2%,農業機械檢驗率、駕駛證有效期到期換證率每年均在90%以上。14年未發生較大以上農機事故,一般事故也很少,沒有發生農機違法、違規案件,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目前,平涼市七縣(市、區)全部創建成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市、區),80.4%的鄉鎮創建成全省“平安農機”示範鄉鎮。平涼市農機監理所被原農業部、原國家安監總局評為2011-2012年度全國農機安全監理“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範窗口,多次受到原省農牧廳、省農機監理總站、平涼市政府的表彰獎勵,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