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標:不脫貧 不收兵——記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陳大標:不脫貧 不收兵——記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今年遇到疫情,眼看就要雞飛蛋打,幸好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及時為我解決了雞的銷路問題,替我挽回了經濟損失。”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年近50多歲的養雞貧困戶張宏基高興地說道。

2020年初突然襲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受疫情影響,北通鎮社根村貧困戶養雞大戶張宏基存欄2000多隻成雞賣不出去,每多養一天就要虧1000多元,駐村工作隊員陳大標瞭解到這個情況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當即與第一書記一起商量,要儘快想出辦法幫貧困戶解決銷路問題,他們當即將情況向上反映,同時決定親自幫貧困戶宣傳賣雞。

陳大標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各自的朋友圈、微信群等進行宣傳,陳大標所在的浦北縣第三中學老師紛紛響應,2月20日當晚就有25只的訂單,因為活禽不能流通,所以需要宰殺好才能賣出去,陳大標帶著女朋友雙雙上陣,殺雞、拔毛、去內臟一氣呵成,雖然天氣寒冷,手都被凍僵了,但是能為貧困戶辦實事心裡還是很開心的。到次日訂單大規模上漲到500多隻,陳大標將訂單彙總起來發給第一書記以便進行配送,加上政府幫忙收購1000只,僅僅兩天時間就解決了貧困戶雞銷售問題。張宏基養雞存欄壓力大大減輕了,他養的2000多隻雞也差不多銷售一空,淨賺近5萬多元,今年他表示將計劃擴大規模繼續飼養,有堅實的後盾,更加堅定了他脫貧致富的決心。

熟悉政策,提高工作效率

在社根村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大家都稱陳大標為數據庫,是政策通。扶貧工作要用到大量表格和大量數據,如何用好表格,掌握大數據成為陳大標駐村以來的首要任務。經過他自己摸索學習,陳大標精通了處理表格數據的各項公式應用,大大的縮短事情處理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駐村兩年多來,社根村的各項扶貧數據處理的工作就落在了陳大標身上,每年社根村的以獎代補材料收集、合作醫療參保材料收集、雨露計劃材料收集、特色產業等材料收集,社根村總能出色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陳大標功不可沒。

陳大標:不脫貧 不收兵——記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2018年社根村要實現脫貧摘帽的任務,需要收集完成“十一有一低於”脫貧指標,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指標全村合作醫療參保率要到達98%。當時離指標驗收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是離98%還有好幾個百分點,大約還需300多人繳費才能完成脫貧摘帽指標,去哪裡找這300個人啊,支書、第一書記、聯繫鎮領導心急如焚。為完成脫貧摘帽指標,必須儘快找出未交費人員名單,陳大標知道後,沉著應戰,通過信息比對,信息篩選,很快通過電腦數據找出未交費的人員名單,同時列出了死亡人員名單,外嫁人員名單,在外參保人員名單,目標明確後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幹勁上來了,一鼓作氣紛紛去動員宣傳,找參保證明材料,經過通力合作醫療參保率很快就達到了98%,如期實現了有基本醫療保障這一項重要的脫貧摘帽指標。

“有了大標同志,我們的基層工作大大減輕了不少,社根村的脫貧摘帽,陳大標這個數據庫,功不可沒啊。”村支書陳祖良感激地說道。

培養能力,提高村幹部素質

脫貧攻堅,關鍵在人。陳大標來到社根村時,因為村幹部多數成員都比較年長,都不怎麼會用電腦,甚至都不會打字,工作效率急需提高。村文書不會用電腦,陳大標幫她下載拼音打字練習軟件,教她學習打字,教她基本的文檔處理,但進展緩慢。陳大標見此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年輕人接受新知識快一些,陳大標決定先從培養年輕幹部入手,一步一步教年輕的團支書和信息員處理各種文件和表格,把自己知道技巧和絕招的完完全全教給他們,有問必答,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問得比較多,後來知道多了,形成能力之後,問的問題就少了,也就意味著後備人才幹部培養成功了,陳大標也就放心了。

陳大標:不脫貧 不收兵——記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村兩委幹部同樣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讓村幹部如何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直是陳大標思考的問題。在工作中,陳大標發現部分村幹部仍存在對脫貧攻堅新政策把握不夠,思維工作方法滯後問題,因此他開始和駐村工作珍開展著手加大培養力度,著重教育引導村幹部提升能力素質。一是堅持分類施策,針對村幹部個人業務素質差異的具體情況,採取分類指導的方式,通過組織專題講座、聘請專家授課、外出考察學習方式,促進素質能力提升。二是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學習借鑑優秀本地和其他村幹部能力素質培養的優秀經驗和做法,創新工作思路和舉措,積極拓展村幹部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三是及時掌握村幹部動態,有針對性補短板,正視弱項、解決弱項,化弱為強,共同為決勝脫貧攻堅齊心協力。

抓住根本,發展產業扶貧

社根村地處山坳、山嶺居多,以往村民多是零散種些水稻、花生、茶樹等作物,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發展欠缺。

陳大標:不脫貧 不收兵——記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依靠產業扶貧才能讓村民穩定增收,實現真正脫貧。但發展些什麼產業好呢?陳大標在進村走訪發現社根村委山林資源豐富,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為此,陳大標打起了“山林”的主意。

陳大標:不脫貧 不收兵——記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在與駐村同事、村幹部深入研究後,陳大標決定在社根村發展優質稻、雞、豬和茶葉“3+1”的特色產業。為發展好村特色產業,陳大標親自帶隊到欽州發展產業的先進示範村開展交流,實地參觀產業發展基地,學習先進發展經驗。同時通過利用產業“以獎代補”政策、發展產業設施獎補等政策,激發貧困群眾的產業發展積極性,引導帶動群眾主動參與發展特色產業。為了完成村120戶的貧困戶的以獎代補項目發展工作,他跑山頭,下水田查看驗收貧困戶的種養項目。要完成申請資料的收集整理,厚厚的一打文件,整理起來要花4、5天的時間,並非易事,但為了能儘快完成工作,陳大標也豁出去了,在辦公室常常一坐就是半天,默默付出,不發一句怨言。從2018年至今,陳大標為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已申請落實發放產業發展獎補資金30多萬元,“3+1”特色產業已覆蓋96.67%的貧困戶,依靠產業發展實現脫貧致富,村民的日子將越過越紅火。

陳大標:不脫貧 不收兵——記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已經駐村兩年多了,陳大標仍奮戰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在接到年內保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穩定的通知後,陳大標毅然決然選擇堅守,因為他知道,社根村需要他這樣一個數據庫、這樣一個政策通,奔波在社根村的村尾地頭,他心裡想著的是怎樣讓每個貧困群眾都能上好日子,想著的是如何在2020年實現社根全部貧困人口脫貧,因為全面實現小康的那天才是他的收兵之年,不脫貧,不收兵!

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 吳達立

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駐村工作隊員 黃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