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在上世紀70年代後半期,在中國政壇上有兩個人非常特殊。這兩個人都是從最底層出來的,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從政的經歷,卻被火箭般提拔為副總理。

這兩個人,一男一女,一個代表了農業,一個代表了工業,男的叫陳永貴,女的叫吳桂賢。

關於陳永貴,我們應該都不陌生,那個標誌性的頭巾、標誌性的笑容,直到今天仍然經常出現在媒體上。但關於吳桂賢,卻不是很多人瞭解,今天本文就介紹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最年輕的副總理。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吳桂賢1938年出生於河南鞏義,在抗戰時期,河南遭受大災,民不聊生。吳桂賢一家在那場大饑荒中離開了家鄉,來到陝西咸陽謀生。

1951年,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紡織廠——陝西西北國棉一廠開始招工,年僅13歲的吳桂賢就去報了名,從此開始了大起大落的傳奇一生。

吳桂賢雖然年紀小,但學東西非常快,沒幾年就被調到了趙夢桃小組。趙夢桃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勞動模範,全國紡織戰線的一面紅旗。

1963年,趙夢桃因病去世後,吳桂賢接過了趙夢桃的班,成為全國紡織戰線的代表,經常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但吳桂賢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會跟周恩來總理站在一起,成為他的助手。

文革開始後,她被樹為“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和當時許多勞動模範一樣,被推上了政治舞臺。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1974年8月18日,吳桂賢進京開會,會議結束時,毛澤東批示:“陳永貴、吳桂賢兩同志留下參與政治局工作。”對這次工作安排,吳桂賢事先毫無準備,也沒帶多餘的糧票、多餘的錢,就這樣走馬上任了。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若干年後,吳桂賢對於主席當年的決定才略知原委。

在1974年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江青提出政治局女同志太少,應該增加,並推薦了上海的王秀珍。周恩來考慮這樣四人幫在政治局力量過大,就立即針鋒相對地表示,要從西北的工人勞模中選拔。

他連夜打電話給陝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李瑞山,要求速調吳桂賢的檔案到中央。陝西省派飛機把吳桂賢的檔案連夜送給中央的。提拔吳桂賢也得到了毛澤東的認可,因為早在1974年以前,他就計劃提拔一批工農基層幹部到中央,往領導隊伍中“摻沙子”,把黨中央打造成“工農商學兵集合”,政治局要有這5個方面的代表人物,而吳桂賢恰好符合“工農基層幹部”的出身。

留在北京後,36歲的吳桂賢進入政治局,負責“文革”中被破壞的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的重建籌備工作,她感到壓力很大。

住宿也讓吳桂賢感到不習慣。到中央後不久,她搬進了釣魚臺國賓館11號樓。住進來的第一個晚上,她看到上下兩層樓裡有很多房間都空著,心裡很不是滋味,一晚上沒睡好覺。她想,這要在工廠,能住下上百名工人姐妹吶。

當時住在釣魚臺國賓館10號樓的是江青。1975年春節過後,丈夫王振濤帶著4歲的兒子來北京看望吳桂賢。吳桂賢當時與丈夫“約法四章”:不讓孩子往外跑、室內保持安靜、丈夫不要隨意出門、在院裡不隨便與首長講話。但一天晚上,王振濤和兒子還是撞見了出來散步的江青。江青一看見他們,就徑直進了吳桂賢住的樓質問:“這裡只能住領導幹部,你是政治局候補委員才能住進來,家屬怎麼能進來呢?”吳桂賢只能帶笑說:“馬上讓他們出去。”之後,吳桂賢要求搬出釣魚臺,說是怕孩子影響領導同志休息。後來,她搬到了花園村,又搬到了交道口,才算安定下來。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1974年底的一天,周恩來因病未能出席政治局擴大會議。當天晚上,吳桂賢來到醫院看望周總理,在病床前,吳桂賢簡單彙報了負責的工作,然後說:“總理啊,我來中央工作幾個月了,我覺得我年輕,知識面也不廣,經驗也不足,想回基層鍛鍊鍛鍊。”但周恩來沒有同意她回基層的要求,只是笑著表示,希望她“留下來繼續學習”。

鑑於周恩來當時已經身患重病,急需有人給他分擔繁忙的工作,毛主席也提出,要從工農兵中選拔幹部,最好是一個男的,一個女的,擔任副總理。就這樣,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時,吳桂賢在國務院副總理的候選人名單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還是覺得自己一來年輕,二來沒有經驗,不適合做副總理,又一次找到周恩來,希望換一位有經驗的老同志。周恩來回答說:“桂賢同志,這只是個候選名單,你能不能選上還不知道呢!馬上就要開會了,看大家選舉吧!”結果,吳桂賢順利通過選舉。這次大會任命周恩來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同時任命了12位副總理,其中有3個人格外引人矚目,分別是:山西大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排名第七;西北國棉一廠紡織女工吳桂賢,排名第八;天津內燃機廠工人孫健,排第十二。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作為副總理,吳桂賢分管紡織部和衛生部。吳桂賢表示自己對紡織業比較熟悉,但要她管都是知識分子的衛生部,恐怕不行。

周恩來再次鼓勵她:“讓你們3個年輕人(陳永貴、吳桂賢、倪志福)上來,就是要培養你們。”然後他又問:“桂賢同志,你參加九大,毛主席講的話你還記得嗎?”吳桂賢說記得,毛主席對工農委員講 “三三制 ”,三分之一勞動,三分之一學習,三分之一下去考察。“ 對,你就按照毛主席的 ‘ 三三制 ’ 去做。”周恩來指示說。

此後任副總理的3年多時間,吳桂賢每年都打報告回到陝西3個月。先到西北國棉一廠,然後參加省委常委會,跟省委書記一塊下鄉,到渭南、漢中等地區,深入基層解決問題。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在擔任副總理期間,有一件小事很值得一提。吳桂賢到北京一個月後,突然接到了通知,要求交5塊錢的茶葉錢。原來,當時有規定,領導開會喝茶都得自己掏錢,吳桂賢一個月下來應該交5塊錢。

據說這個規定是周恩來親自制定的。

從那以後,吳桂賢開會時再也沒喝過茶,只喝白開水。原來吳桂賢當時雖然是副總理,但拿的工資卻仍然是西北國棉一廠發的,每個月62塊錢,其中20塊錢給父母,20塊錢給子女,自己只有22塊錢作為生活費,如果喝茶就得花5塊錢,吳桂賢當然捨不得了。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 文革 ” 結束後,中央解放了一大批老幹部,吳桂賢再次產生了回陝西的想法。1977年9月,黨的十一大之後,吳桂賢親自給華國鋒主席、黨中央打報告,請求回陝西。報告交上去之後,華國鋒給她打電話:“ 你也知道接待元首我是第一次,我要做準備,所以你等等,我接待完鐵托後抽時間再見你。”

後來,華國鋒與汪東興一起接見了吳桂賢。吳桂賢跟華國鋒說:“ 把我的副總理免了吧,我在報告上寫了要回西北國棉一廠工作。”華國鋒說:“ 副總理就不免了,等開五屆人大再說吧。不要回西北國棉一廠了,你還是陝西省委副書記之一,回陝西省委工作吧。” 吳桂賢沒有再堅持,只想快點離開北京。

後來,經黨中央批准,吳桂賢如願以償地回到了西北國棉一廠。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回到陝西的當天夜裡,吳桂賢顧不上休息就直奔西北國棉一廠。得知“趙夢桃小組”在上夜班,吳桂賢穿上工作服就往車間走:“我是個工人,我的姐妹在上班,我也要上班!”因為坐了20多個小時車,又沒好好休息,吳桂賢在車間裡一直吐。姐妹們讓她在一邊休息,她不肯。“不行,把我的4臺車給我!”那一夜,她工作到了天亮。

但讓吳桂賢沒想到的是,回到陝西后,關於她的謠言和大字報開始四處蔓延。有人說她是在中央犯了錯誤被趕回來的;還有人說她的子女生病時,曾動用專列到北京看病;甚至說吳桂賢當副總理時回答外賓問題,居然點了李時珍的名字,讓外賓認識一下……“ 這些笑話傳到國棉一廠,吳桂賢的姐妹們都急得哭了,誰知道怎麼編出來的?吳桂賢聽後一笑了之,她文化低,但善於學習的,看過很多歷史資料。李時珍這樣的知識小學生都知道,她怎麼會鬧出笑話呢?!吳桂賢后來說,自己當副總理的3年,總想著 “ 不能給工人階級丟臉 ”,想做點實事。在會見外賓之前,她都會提前查看外交部送來的材料,生怕出紕漏。歐美國家的人名很難記,她就把代表團團長的名字寫在一個小紙片上,壓在茶杯下面,萬一忘記了,她就挪挪茶杯看一眼。

面對流言蜚語,吳桂賢心靜如水,她說我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這輩子什麼酸甜苦辣都嘗過,一路各種運動都經過了。我要不是度量大,早就不在了。自己一心聽毛主席和黨的話,盡了自己的力,不怕別人怎麼說。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1981年5月,胡耀邦主持工作後,曾專門針對吳桂賢作了一個批示,指示陝西省委為吳桂賢安排工作,並對她回地方几年的表現進行公正評價。陝西省委有意將吳桂賢安排到省婦聯或省總工會工作。但她本人堅持留在西北國棉一廠,擔任黨委副書記。

1982年,吳桂賢再次獲得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1988年,吳桂賢又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在丈夫的鼓勵下,50歲的吳桂賢隻身來到深圳,擔任鴻華紡織印染公司副總經理,半年後又升任董事長兼副總經理。

上任後,僅用了10天,她就招了108名員工,老中青搭配,從工人、技術員到總工程師一應俱全。一開始,生活設施跟不上,吳桂賢和其他7個人就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裡。同時,她還多次到有關部門遊說,爭取員工進城戶口指標。

有一次,坯布(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供應緊張,她9次前往新疆等地購置坯布。對方一聽說是吳桂賢,都感到十分驚訝:“吳桂賢不是赫赫有名的西北國棉一廠的紡織女工,還當過國務院副總理嗎?現在她為特區效力,我們應該大力支持呀!”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1998年,吳桂賢退休了。中共中央組織部專門下發文件對她按正廳級待遇。

她退崗不退休,不僅繼續從事扶貧事業,還帶頭成立了深圳市振興陝西促進會,為陝西招商引資,搞宣傳。“ 夢桃精神就是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不但自己要先進,還要幫助大家人人先進。”吳桂賢說,“ 我們這一代人受傳統教育、毛澤東思想灌輸長大,我心裡只有黨和國家。只要還有力氣,就願意再做點事。” 從此, 她為深圳、陝西兩地的企業牽線搭橋,做了大量工作。

勞模吳桂賢的傳奇人生

從西北的一個普通紡織工人,到37歲成為共和國首位最年輕的女副總理,回到原點後,又成了深圳外貿集團的董事長,吳桂賢的人生,就這樣在大起大落中成就了一個個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