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非985、211學生在大學努力考到985,他們為什麼不選擇在高中努力直接考到985?

壹號菠菜


如果單純從未來的發展空間上看,更建議復讀上985。因為第一學歷其實是後面沒有機會再提升的,碩士和博士相對來說無論從入學考試的難度和其他渠道機會上看都要多一些。比如你本科是清華的,其實沒有人會關心你是應屆考試還是復讀考上的,但是你博士是清華的,可能他們會問一句你本科是哪裡的。

當然,復讀的壓力也很大,從我的學生裡面看,理科的復讀分數提升貌似要優於文科的復讀提分,所以還是要結合自己的特長、抗壓能力來綜合分析。畢竟考研的知識點相對於高中還是偏少,而且可供你準備的時間週期更長,如果是自制力比較好的同學,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的優勢還是比較大的。

而且也要早點弄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如果是定位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就就業的話,現在光靠學歷其實是很有限的,還是要注意平時多積累自己的實習經歷和職場能力。如果是想走科研的導師,那麼一鼓作氣讀到博士會比較好,而且你的導師其實很關鍵,有時候導師資源受用一生。




這裡說職場


講講孩子的親身經歷吧。

廣州,初三畢業時上了高保線,直接上重點高中。那一屆,十一萬多初三學生,只有五萬多能上高中,而上高保線的也就10%左右的孩子。儘管如此,一切還只是開始。重點高中裡有普通班,次重點班,重點班,還有火箭班。

無可厚非,為了高考的不同層次學校的錄取率,學校這樣做是最好的資源分佈,沒有對錯。沒有好的錄取率,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資源,這是壓在學校頭上的大山。

中國人口多,高校少,985才39所,211也就100多一點,每年的高三畢業生有多少。那年孩子每一次考試,差一分,在全市同級孩子裡面就差一兩千人,這種競爭的殘酷程度豈是局外人想象得到的。再加上不同高校在各地的招生人數是分配的,數量少得可憐,填志願就像賭博,保守的孩子還是會選擇更有保障的普通高校。但,這並不能扼殺孩子們追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理想,不管出於什麼目的。


楊君lena


我,十六歲讀大學,雙非。高中三年睡覺、逃課。大學四年光英雄聯盟就打了一萬多場。大學畢業三年後才考研,下一步正準備考博。

雖然我是個純粹的學渣,但好在智力水平應該達到了及格線,完全符合題主說的那些孩子的發展路線。

無非就是什麼時候自覺而已。學習需要的是長期的堅持和積累,一門成熟的學科也沒有天才可言。


不用留我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討論

1、因為高中同學多數都不想學習,已經到了思考人生的階段,但是卻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到了大學,對事物走了一定的認知,覺得學習很重要,所以多數人選擇努力。

2、到了大學以後整體學習氛圍影響著學生自身的選擇,會跟高中階段有一個明顯的差別。

3、學生成長階段與學習階段不成正比,成長的速度跟不上學習階段的速度。

那我們就從以上幾個方面來探討一下。

第一、我們身邊都有學生,並且自己也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通過對比,再加上調查顯示不難得出,大多數成年人最後悔的一件基本上都是上學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

那麼這一點也普遍反應著一個現象,多數同學在上學階段都是比較厭學的,或者說沒有學習動力,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以高中為力,直接表現為叛逆,談戀愛,上網,打遊戲等等一些“精神消費”,而並沒有把心思完全的花在學習上。

這都屬於高中生成長時期會出現的必然現象

多數同學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一些現象存在。這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問題,高中時期為什麼不想著考進985的原因。

那麼到了大約以後多數同學又選擇重新學習,考進一個更好的學校,其實還是因為成長的原因。到了大學以後,對一些事物重新有了一個認知,包括同學之間的比較,包括自己對於更好的大學的嚮往,包括對未來社會的憧憬,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學歷,取得更高的工資。

第二、到了大學以後沒人管術,又高中的被動學習,到大學的主動學習,多數同學可以更加清晰的明確自己想要的,並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第三、小憶學姐認為,學生心理的成熟成都跟不上學習階段的變化,所以也是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飛飛學姐


因為沒考上,考上你以為他那時不去啊?至於當初努力了還是沒努力,這就難說了。

其實我覺得吧,沒上985、211的這些學生,現在有想法再考,不管是考研還是其他方式 ,有上進的想法還是值得肯定的。

不妨,我先給你普及一下985和211。

985工程大學:也叫世界一流大學:1998年5月4日,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211工程大學:211”的含義是“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將全國各地挑選出的約100個高等學校設立為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資金中獲得優先對待。

近期教育部在官網上發佈相關消息:“現已將“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統籌為“雙一流”建設(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高中階段為什麼沒有努力直接考到這些學校?

這個問題不錯,其實是這樣,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層次,

有些人天生就是學習型的,並且還是應試型的,聰明的頭腦加上性格,考上985、211的確是件值得祝賀的事。

但偏偏有些人腦袋也不笨,但是在某些學科會有偏差,就是我們常說的偏科,這樣即使他很努力,去補救,但是往往還是事與願違,所以進入普通院校甚至專科中專都很正常。

而且在高中階段,每個人都繃得緊緊的,考試時稍有差池,想進入理想的院校可能就會成為泡影。而且即使是一所重點高中,每年錄取到重點院校的比率也不是高到不得了(當然不排除確實有些很牛的學校,重點院校升學率奇高)。

在普通院校再深造,選擇重點院校,是好事,值得支持。

不管是出於對於學歷的要求,還是出於對未來就業創業的考慮,還是為了提升專業深度,還是嘗試新的學習高度,都沒有錯,值得肯定和鼓勵。

當然,普通人不會去考慮具體叫985、211還是雙一流,其實更重要是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不管是學校的名氣大小,也不管是專業的設置如何,最終給到以後若干代學子的,可能還是學校教育的實踐性和務實性。

過去的三十幾年,985和211並沒有改變,還是那112所和39所,目前雙一流的名單也未出其右。因而在選擇的時候,除了學校的名字以外,更多還要考慮你所選擇的專業。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什麼時候努力都不晚,只要有一顆堅持終身學習的心,未來都是你們的。


向隅陽光197


雙非大學生積極報考985大學研究生是客觀事實,但高中不能直接報考985高校也是現實的無奈,事出有因。

首先,高中生考985高校比大學生考研到985難多了,高中要考到985高校,必須每門課都要很優秀,按傳統的文理科來說,每一門課都要很高的分數才行,否則也不至於每年全國985高校的平均錄取率才1.62%,安徽才1.1%,可見難度有多大!稍微有點偏科,985都是沒有希望的,連211都靠不住。

但從雙非院校考研到985則完全不一樣了,雖然難度也很大,錄取率也不高,但是很多學生到了雙非大學之後完全可以放棄自己薄弱學科的包袱,可以全身心的鑽研自己喜歡的學科,這樣一來實際上考研的能力並不差,甚至是非常優秀。

我就有一個同學是一個地級市的雙非地方院校畢業,但是在校期間就成了學霸,考研直接就考到了中科院某所,然後讀博,現在是副研究員了。要是換成高考直接考,那可是難於上青天啊!

其次,這些雙非大學生為何要考985高校,為什麼不考本校或者一本的院校呢?道理也很簡單,過去失去的,現在要彌補回來本科學歷不夠漂亮,那就在研究生學歷上把失去的拿回來,而且在實際就業過程中也的確是有幫助的。

總的來說,通過雙非院校重新考入985研究生是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同學都是這樣做的,也有大把的成功案例,我也建議這樣去努力。


美蛙英語


有好多人都認為現在985,211出來的好搶手,但你們殊不知這種情況都是公司,社會造成的,形成思維定式,以前看出身,現在看學校,難道真的只有985,211出來的人是人才其他的學校出來的不是嗎,難道只有985,211出來的能給你們帶來效益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例:一個公司老總聘用普通大學的人才,需要的錢又少,這個普通大學出來的人才,因為有人賞識,感恩而拼命為公司產生效益,就不算感恩,為了工資普通大學的人才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效益;反觀名校出來的,你拿聘用普通大學的工資,人家都不願意來,就算來了,也得把他們當“爺”一樣的供起來,請問那個公司老總願意請個“爺”。其實這些老總找名牌大學的人,根本不是看重他們是人才,專業學的厲害而是品牌效應,他們的品牌就是“985,211”,這跟買東西認名牌一個道理。公司花了品牌的錢,請的這些人,沒給公司帶來等量的收益,最後裁員的都是這類“985,211”這些所謂的品牌出來的,被外界看到,都是這麼傻眼的“985,211”出來的,然後被外界瘋傳連“985,211”都沒工作,好好學習,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學校好壞沒關。先別急著反駁我,仔細想想吧!



如果高考就能夠直接考到985、211大學的話,大家肯定希望去985、211大學上本科,因為這可是含金量比較高的第一學歷。

如果高考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考上985、211大學,那麼大學四年好好準備考研,考研的時候努力讓自己考到985、211大學,實現自己前程似錦的願望。

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各省的大學錄取率都不一樣。據統計,一本大學的錄取率在8%到15%左右,而985、211的錄取率更低,只有3%到6%之間。競爭如此激烈,所以高考能夠考上985、211大學的人都是精英,而且是少數的。

高考被成為最難考的考試,雖然高考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是沒有考上985、211大學的同學們,仍然擁有再去985、211學校的希望,那就是考研。考研的競爭雖然也很大,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有一部分大學畢業同學選擇參加工作不考研,這樣可以去掉一部分的競爭者。

剩下的那些堅定的考研同學,一定是想去好的大學讀研究生,而985、211大學肯定是很好的選擇。不論是從學校的資源,還是老師的能力,985、211大學都具有相當的優勢。

“考研一定要上985、211大學,真的和普通大學的研究生不一樣”,一個學長這麼對我們說。他也是通過努力從一所二本大學考上985大學的研究生,他說在那個平臺上,可以接觸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平臺和資源,對於以後的研究和工作幫助很大。

因此,只要有想努力的心,有想要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的心,不論是在高考的時候,還是在考研的時候,都是機會。就看我們能夠把握住哪個機會,努力才是通往夢想的最好法寶。


暖暖淺談教育


高考我考過,考研我也考過,都進了985院校,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應該是競爭對象的不同,高考競爭對象是一個省或者全省的考生,考生級別在幾十萬上百萬,這個數量級下來比你聰明比你努力的人數很多,所以你的成績達到一定水平很難再上去了 維持一定的水平,考研呢,和你競爭的一般也就幾百或幾千人,而且是智力水平差不多,就看誰努力多一分,所以高考是看智力和努力,考研更加看重努力。


推土機技術哪家強


高考 特別是江浙等地的考生 中考削去了一半 剩下的考生素質應該是全面領先全國的 畢竟率先濃縮了嘛 但是985和211的錄取率反而幾乎墊底 結果相對全國來說高素質江蘇學生的反而只能上普通大學

恰恰是這群人 考進985--211 研究生概率要比其它省份的輕鬆的多 畢竟智商和素質的確是領先全國大部分地區的 甚至可能比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考進985-211的學生素質和智商都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