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高分電影我看很一般,如《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反而覺得《疾速追殺》才是好電影?

666的早晨


很多高質量的高分電影是需要走心的,看不懂理解不了不要緊,說明你還年輕還有更多機會。反之,等閱歷豐富了經歷的多了,對電影產生了共鳴那就不知道是好是壞了。如果是慶幸,那值得喜悅,如果是同病相憐惺惺相惜那就悲哀了。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幾個角色在肖申克監獄裡服刑的故事,故事的主題就是希望和自由,但通過監獄的強制性限制和令人絕望的黑暗來展現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和對自由的麻木,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反思。

美麗心靈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孤僻數學家,靠堅強的意志在與病魔鬥爭的同時,潛心研究學問,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這是一個典型的勵志故事,讚美了人的情感和心靈。

至於極速追殺故事就比較簡單了,說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退休殺手,單槍匹馬殺向黑幫復仇的故事。復仇記,簡單直接粗暴,不用鋪墊不用人物心理昇華,直接拿特效砸,只要故事發展邏輯不翻車,那基本就算得上流行爆款了。

對比題主所說的三部電影就能知道,高分的經典電影是走心的,它有醜惡也有美好,更多的是希望。這類電影的賣點是情懷和思考。這也是它成為經典的原因。而極速追殺這類電影屬於感官類,能讓人快速入戲,簡單易懂還刺激,但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刺激一次是這個點,但下一次想要受到刺激就不是這個點了。這也是這類電影只能流行不成經典的所在。希望大家都珍惜自己不諳世故單純璀璨的年輕歲月。


抽完煙叼牙籤


當年22歲記得在網吧土豆上面看的 阿甘正傳 看完後整個人一下午都恍恍惚惚 心裡沒有喜也沒有悲 只覺得回味無窮 後來陸陸續續又看了不下五遍 豆瓣評分前100部電影看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已經三十五歲的我回頭想想 電影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三體 改變了我的世界觀


之乎者也19


首先你可能不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這類的電影,其次疾速追殺也非常好看。

1,我看過的片到目前為止也有幾千部了,基本都看國外片,肖申克的救贖我個人感覺也挺一般吧,但很多喜,評分也很高,我認為主要是電影的故事寫的不錯,挺激勵的。

2,美麗心靈是我高中時候看的,那年獲得了奧斯卡獎,這部片子還是挺不錯的,劇情懸疑,整體不錯。

3,極速追殺三部曲應該是第一部最好,後兩部中上水平吧,看的比較過癮,一般這類電影很難拍好,它算不錯的一個。


卓別別1


每個人的審美不同,不分對錯的,什麼片子都有特定的人群去喜歡。你說的救贖啊,美麗心靈啊,被評為神片,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和審美,你的沒感覺只是審美不同。就像我一姐夫看火藍刀鋒看的特來勁,我跟著看了一會,[吐血]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的。看你自己喜歡的就好!


兔八哥177299025


我兒子幼兒園時喜歡喜洋洋和灰太狼,小學時看光頭強,現在中學喜歡看邏輯性強的偵探片了,跟個人欣賞水平有關係,我十七八歲的時候迷戀港片,武俠的槍戰的都愛看,現在沒事翻出來當年的片子一看,(媽的,什麼玩意兒)[大笑]


逸涵老爹


我就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很一般,我以前看過一次,那時還不知道這部電影是什麼高分電影,後來過了幾年聽說這部電影評分很高,還說什麼人生必看的一部電影,又去仔細的看了一遍,感覺更一般了,要不是想知道他到底高分在什麼地方,我都不想看完。


塢咔咔


一,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對同一個事物,每個人的欣賞角度都是不同,電影當然也是如此。

就你舉的這幾個例子來說,《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都是豆瓣評分很高的佳片,它們的藝術性,觀賞性毋庸置疑,是我心目中的經典。而同時《疾速追殺》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被國內外許多影迷奉為經典,拋開拍攝技巧,剪輯手法,鏡頭語言等影視專業方面的原因不說,就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精神內核,關於人類對自由的渴望,對希望和理想的堅持,都是直達人心靈深處的東西,所以會被許多人認可。


《美麗心靈》是世界著名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完美還原了數學家在愛妻的幫助下與病魔抗爭,靠著堅強的意志最後取得成功,為數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電影所表達出來的那種頑強和抗爭精神令人深思,給人鼓舞和震撼,這是它最成功的地方,也是被許多影迷送上高分寶座的最主要原因。

而《疾速追殺》雖沒有多麼深刻的精神內核,但這並不影響它是一部好看的,讓許多人認可的好電影。不管是酣暢淋漓的打鬥還是狂風暴雨般的槍戰,都在精湛的剪輯手法,以及基努·裡維斯神乎其神的演技中的呈現的淋漓盡致,讓觀眾看得爽,看的蕩氣迴腸,所以有非常多的人喜歡上這部電影,我對《疾速追殺》三部曲都非常喜歡。

二,即便同一個人,對同一部電影,在不同的年齡段,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最好的例子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許多人年輕時看是看樂子,看裡面的搞笑無厘頭情節,看完之後哈哈大笑。但隨著年齡變大閱歷增多,再去看《大話西遊》就會發現裡面更多深沉,悲情的東西,看完之後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三,看電影,選自己最喜歡的就好,不必強迫自己去看排行榜。

看電影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一種放鬆和娛樂的方式,所以喜歡,舒服最重要,沒必要去看高分榜單,更沒必要去看別人在看什麼。


寫手素食主義


不同年齡對電影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就比如《泰坦尼克號》上映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對電影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完全不理解,覺得還不如《真實的謊言》熱鬧好看。和我媳婦談戀愛的時候,和她一起看《泰坦尼克號》又感觸愛情對於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原來如此奢侈。

所以能夠理解你對《肖申克的救贖》和《美麗心靈》的感觸不是很深。其實這兩部電影都是經典著作。肖申克的救贖是要告訴你,人生要充滿希望,而且每個人都在為之努力奮鬥。主人公安迪涉嫌殺害妻子和她的情人而深陷牢獄之災,對於他而言面臨的是未來的日子暗無天日,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向才是人生的意義。“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所以希望才能支撐安迪勇敢的活下去。

《美麗心靈》其實告訴我們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上帝為你打開一扇大門,可能也會為你關掉幾扇窗戶,天才也必須為之付出代價,而這種代價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這部電影其中還闡述了藝術與愛情,到底是大腦和心靈誰更美麗,這也是看完這部電影后,觀眾所需要思考的。

你說的《疾速追殺》我都沒看過,也不好妄加評論,但是我猜可能是和《真實的謊言》類似的大片吧。看的時候很刺激,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盛宴。但是看完後一段時間,你不一定記得電影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謝謝你的問題。






歡樂玩具總動員


我是一名劇作者,當然也是一名電影觀眾。

題主所提問題,其實是一個現象級的問題。很多觀眾,都有類似這樣的問題。比如,我覺得這部點很好看,為什麼大家評介卻很一般,甚至很差呢?又比如,很多觀眾都覺很多商業大片很好看,為什麼沒有得獎呢?那些得獎的影片,很多似乎不那麼好看,怎麼會得獎呢?等等等等。其實,這是由於觀賞角度和觀賞目的不同而導致的一種現象。就像我們欣賞書法、國畫一樣,你覺得好看的書法,書法家說那只是毛筆字,你覺得畫得不太像的國畫,卻被行家贊為精品。

好,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

拍攝於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和拍攝於2001年的《美麗心聲》兩部美國電影,不僅豆瓣評分高,也是世界電影史上的兩部經典之作,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對影視創作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那麼,兩部電影經典在哪兒?這實際上是一個電影欣賞的問題。有句俗話,叫“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內行人看的是什麼門道?簡而言之,第一,就是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獨特而又“真實”。第二,看故事。是否感動、是否符合人物像的塑造、是否具有一波三折的技巧,情景、情節是否“真實”。第三,看節奏。故事的推進是否能帶動觀眾進入忘我的情景中去,是否能觸動觀眾心覺、視覺、聽覺等立體綜合效應。第四,看主題。人物、故事、節奏等,是否能清晰地表達出作品要反應的主題。《肖申克的救贖》,塑造了一個被冤入獄的銀行家,想在監獄裡洗清自己的“罪行”,卻同樣遭到監獄黑暗的層層阻力,為了衝破這些阻力,他用他最擅長的金融知識,從容應對。而不是用我們常常想到的英雄式的暴力去應對,這就使得人物的所有行為變得很合情合理,很“真實”。然而,當他努力掙扎奮戰到最後,他所看到的、經歷的現象,卻讓人改變了初衷,給了觀眾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美麗心聲》則講述的是一位英俊古怪的數學家小約翰納什的故事。他讀研究生時就發明了著名的博弈理論,使他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卻得了精神分裂症,打破了他生活的平衡。為了回覆平衡,他開始與疾病做鬥爭,最終依靠愛情的力量和他堅韌的意志,戰勝了病魔,迴歸平靜。給人以震撼而又感動的勵志力量。影片中太過合情合理的情節把主人翁的古怪性格塑造地淋漓盡致,人物形象十分鮮明,讓人刻骨銘心。這兩部電影有許多相同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挖掘人性的同時,沒有去放大、浮誇主人翁的“英雄形象”,一切都是那麼合情合理,順其自然,雕琢無痕。

相反。電影《疾速追殺》則是一部英雄復仇故事片,也是典型的商業電影大片(大投資)。它塑造了一位無所不能的退休殺手為了過世妻子留下的狗報仇,一路殺到紐約最終與自己的朋友馬庫斯決死的故事。通片看完,人物都是雷同化,沒有典型性和真實感,故事都是你都編的老套路,除了觀看時有一點視覺暴力衝擊以外,沒有任何可留戀。這,或許就是與前面兩部電影的區別。

在電影圈,有“文藝片”和“商業片”之分。文藝片,通常投入少,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商業片,一般投入較大,更注重故事的觀賞性和刺激感。有沒有兩者相結合的呢?有。比如像《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等。




巴山老九


你這問題太好了!非常具有代表性!非常樂意回答這樣的問題!說到愛好與口味,千人千面,正所謂: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眾口眾味,才形成了這個斑斕多彩的社會!說回到你說的關於藝術作品的問題,別人覺得好,而你覺得一般,甚至都看不下去一點都不奇怪,這就是所謂的各花入各眼,每個人的欣賞角度,與思考層面不同,所以才導致了對某些作品的冷落與摯愛,比如,20歲左右的年輕人可能大部分都喜歡灰姑娘與王子之類的愛情題材,但是到了40歲的時候可能就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趣來去哪怕看一眼當初的“摯愛”!再就是,每個人能代表的只有他自己,對某人某事某作品特別喜歡或者厭惡,全是出自他內心的真實感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各種愛好的讀者,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經典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樣很好!具體你在問題裡說到的電影,我有幸都看過,個人感覺都還可以,(個人感覺)都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當然,不可能每個人看了都會有相同的感受,但這並不影響這些作品的偉大!只要能給人帶來輕鬆,愉悅,那就可以稱之為好電影!說到電影,再多說一點,《大話西遊》,想必很多人看過(不止一遍)!其實最初我是看不下去的,越看越暈,直到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遍!忽然覺得,每看一遍都還會笑,但這笑容卻是五味雜陳,每看一遍也還會哭,但這悲傷卻千變萬化,無從捉摸!這也許就是人生吧,有哭有笑,有喜有悲!!這哭看似為別人,實則為自己,這笑,看似為自己,實則為別人!人生像極了紅樓夢的開篇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如果你喜歡某些作品,但又覺得看不下去,建議沉澱一下之後再去看看,也許,感悟會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