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看文、聽書,有聲有色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雪漠:隱沒在身邊的寶藏來自雪漠禪壇00:0004:37

音頻演播:慶紅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經典的意義不是讓人讀

而是讓人學以致用


文 | 《活著就要發聲》

作者 | 雪漠(Xue Mo)

“ 搶救 ”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很久,就會對那裡的一切熟視無睹。看起來,這是因為他太熟悉那個地方了,然而,當你問到當地的文化特徵、民眾心態時,他仍然有可能會張口結舌,啥都說不清。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懂得發現,不善於思考,也缺乏這樣的意識。


我跟他們不一樣的是,我從小就知道發現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在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每進入一個文化圈,我就會像海綿吸水那樣,吸收當地文化的精華,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博大。最後,這樣的吸收,就變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生命習慣。我甚至不用去選擇,也能輕易發現每一個文化圈中的好東西。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例如,2004年,我進入藏區,掛職擔任甘南州文聯主席助理。那段日子裡,我儘量以流浪的方式貼近底層。那裡的狗很厲害,而且經常咬人,所以我專門請了一位當地的老人,教我如何使用打狗棒。所謂的“打狗棒”,跟武俠小說裡描寫的不一樣,它是在短木棒的一端拴上一根繩子,狗們朝你撲來的時候,你就一圈一圈掄那木棒。有經驗的狗,一見這陣勢,就不敢上前,只是站在一邊狂叫;沒有經驗者,仍然會撲上來,你就只好打它了,但這都是出於無奈,故而從沒遭人埋怨。這在當地,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在採訪之餘,我還學習了甘南文化、藏文化、草原文化、宗教文化、陝北民歌、新疆文化,和青海的花兒等。我發現,雖然同樣是多種文化的交匯地,但涼州與甘南的文化卻是迥異的。這兩種文化在我的心中不斷撞擊,迸發出一種更為耀眼的光芒,讓我多了一份大氣,多了一種人文關懷和利眾精神,也讓我對過去熟視無睹的涼州文化有了新的發現。這樣一來,我後面的創作與思考,就能上升到人類學的高度,我的作品也有了另一種價值。因此,我後來才能創作出《西夏咒》、《西夏的蒼狼》和《無死的金剛心》那樣的作品。


然而,對這些文化,當地知之者甚少,對其分外重視的,反而是一些外國學者。在中國西部,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隨著一批批老學者、老文人的去世,加上一批批無知之徒的糟蹋,許多文化寶藏不斷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而現在的許多學者專家,卻仍然躲在書堆裡搞研究,對民間那些更有價值的學問不聞不問,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更可悲的是,許多學者、作家自己意識不到這一點,反而覺得身邊沒有值得去研究、去挖掘的東西,總是換著法兒地,在文化的表面做文章,白白地浪費了大好時光。要知道,去發現身邊的寶藏,搶救這些文化,跟搶救涼州賢孝等傳統文化一樣,已經迫在眉睫。


隱沒在身邊的寶藏

圖片|來源網絡|侵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