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讀高中二年級了,但是隻要是我說教的都不聽,怎麼辦呢?

家有孖寶仔


上高二的孩子一般是18歲左右,正值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在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這段時期的孩子們,渴望自立,與成人平等。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他們對長大的理解,決定著他們對周圍事物和對父母的態度。

如果他們心中的”長大“意味著不受約束,他們就會設法掙脫束縛,反抗一切限制,這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常見的現象,還有很多孩子開始學著抽菸、喝酒、說髒話或夜不歸宿,有的孩子專門與父母爭針鋒相對,使得父母大惑不解,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一向溫順的孩子一夜之間變得如此叛逆。

家長應該少說多聽

劉老師認為,家長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應該少說多聽。

如今我們處在信息時代,孩子們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他們在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他們的知識獲取速度和獲取量比我們成人不少。再加上學校各方面的教育活動也比較多,孩子們對於人生大道理都懂。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簡單的說教上,那不但會沒有什麼效果,有時還會起反作用。家長要學會傾聽,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說教,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等待。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我外甥,前年上高二時,就像題主遇到的情況一樣。我姐在說教孩子的時候,孩子能把我姐說的無言以對,找不到反駁的理由。現在孩子上大學了,越來越懂事了,真的是個"大人”了。

家長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

《論語》中,孔子說過一句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家長要想教育、說教自己的孩子,首先家長做的得是孩子的榜樣。比如,家長要求孩子不要總玩手機,自己卻抱著手機不停地刷抖音。這樣的家長,有幾個孩子會聽你說教?

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讓孩子能感受到家長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熱情,孩子自然也會朝著好的方面去發展。

還有一個需要家長學習的原因,就是溝通需要有共同的話題。孩子關心什麼?心理需求什麼?對什麼最感興趣?都值得家長研究。在學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一位學生寫道:“我們喜歡自然的溝通,不喜歡家長鄭重其事地說:來來來,我們坐下來談談。”

所以家長們要在自然的狀態下溝通,就要求家長多學習,多看書,多接受新生事物。

溝通要講究點技巧

家長要先和孩子做朋友,再做父母。

孩子小的時候,知識貧乏,生活經驗少,此時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指導者、照顧者、呵護者;孩子長大後,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與看法,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時父母的角色應該轉變成孩子的顧問、合作者和朋友。青春期的孩子們往往對居高臨下的父母持否定態度或產生逆反心理,這與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這一階段孩子的思維具有批判性,對成人的話會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渴望平等”是這一時期孩子的最強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長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

結束語:

做為父母,我們要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就必須根據孩子的心身發育特點來進行。將“我講”變“我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家長改變自我的前提下,孩子會逐漸和家長接近距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總會長大的,我們要學會等待。

大家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待的呢?


辦公指難


你好,我是南門,一名中學生生涯規劃師。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你說的這種情況,就是我們中學生生涯規劃師這個職業出現的原因,我的工作就是給中學生做成長顧問的。

家長僱傭我來解決孩子中學生時期的各種問題,好好學習,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

你的問題中有“說教”這兩個字,從你的用詞來看,你自己也感覺這種方式不太合適,是嗎?

從我服務過得很多案例來看,高中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多數問題在家長方面。

中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沒有理性,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永遠是小孩子。卻不知道孩子進入高中以後,已經長大了,從心理到生理都在發生著變化,可以唯一沒有變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他們還是那麼呵護著他,當他是小孩。

孩子進入高中以後,已經擁有了獨立的人格,知識的儲量也豐富了起來,他們對於問題有了自己看法和見解,不再是小學初中時期父母說啥就是啥的時候了,可是父母轉不過這個彎,那麼孩子自然會產生逆反的心理。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也不願意跟父母交流,有個自己朋友圈子,有了自己的社交。這也是很多高中生家長在教育的時候感到無力的地方。

高中孩子雖然叛逆,但是父母在他眼裡還是有著絕對的權威的。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在和父母吵架以後,他們的內心也很痛苦,他們也不想讓父母傷心和失望。

因為不瞭解你家的具體情況,只能給你一點建議,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去對待,不要把他當做你的兒子,你的私人物品。“兒大不由娘”,父母在這個階段能做的是引導而不是說服。

簡單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可以私信來諮詢我。


中學生成長日記


說教式的教育已經不適合高二的學生了。

高中的孩子已經不像中小學了,你要把他當做一個和你平等獨立的個體對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單純的說教是教育,會使他們更加反感。

高中生都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的只是自律性。作為家長,在具體的高中知識方面,恐怕大多數人都不能給孩子更多的幫助。家長們需要做的事,做好孩子的後勤保障工作,衣食住行,還有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比如自律性差,比如孩子的心理波動等問題。

從心理上真正的意識到你和孩子是一個平等的個體,是一起來共同學習,共同學習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技能,而不能把孩子當做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當做自己的附屬品,當做一個小寵物來對待。

希望家長能意識到這一點,孩子正在高中的關鍵時期,孩子在進步,家長也要進步。




一桌書籤


是不是孩子的觀點總會遭到家長的反駁?

孩子的興趣不能得到家長的重視?

孩子高二,

正值青春期

學業與心理上的壓力

容易讓孩子逆反

試著幫孩子放輕鬆,

試著與孩子多溝通

讓孩子有最堅固的依靠

讓孩子的想法有人支持

相信他會好轉的


雪喵來了


父母都說尊重孩子,愛孩子,但尊重什麼,如何尊重卻常說不清。想不明說不清就一定做不到。我理解的尊重至少包含三點:尊重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把孩子視為“孩子”;尊重孩子生命的唯一性和獨特性,視孩子為一個“獨特”的人;尊重孩子生命的尊嚴和價值,把孩子當“人”。



志強哥31729


這很正常,作為一個高二的孩子早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見識。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學會平等和有方法的溝通,而不能一味地說教,更不能以權威自居。

作為家長要學會佔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也要對自己的說法進行反思。你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孩子為什麼會有牴觸?

假設你的想法是對的,也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傳遞。做一個好家長真的是很難的,在這一點上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


弘道


教育的關鍵在於避免絮叨,這樣會引起孩子逆反。最失敗的教育,就是被教育者已經知道你要如何說教。


輝常嘹亮


叛逆期,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