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沉迷手機怎麼辦?

吳堅信


只要是正常的上網,不影響生活工作的情況下,應該不算沉迷吧。公司放假在家歇了半個月了,追劇,遊戲,看新聞,做飯,輔導娃寫作業就成生活日常,一天下來也沒有太多時間玩手機……正常工作時同樣也沒有時間去玩手機


ran520xinyi


手機越來越方便,懂人的心思,最近火起來的小視頻,調節生活同時帶來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容易上癮,而且特別是對於生活比較單調的父母,我爸媽吃完飯,就刷小視頻,而且一直刷到睡覺前,帶了問題就是,從不戴眼鏡的父母現在也帶上眼鏡,而且長時間低頭容易頸椎病。

我個人認為這也是現在老年人生活的縮影,我家是農村,村裡弄的健身器材不過是糊弄人,根本沒有健身娛樂場所(所謂活動中心根本就是一辦公室)。大家還是跟以往一樣,出門嘮個磕偏多,但是冬天天冷根本出不了門。物質生活沒有顯著提高,更別提精神生活。

當然除了社會應該提供更多豐富老年人生活的設施外,家人陪伴也是必要,可以偶爾發個視頻,一起聊聊天。除此之外,嘴上勸是作用了了


大唐酒瓶子


我爸媽今年五十多了,吵了半輩子的架,就那種坐在一塊十分鐘就要對罵的,而且是不分場合的那種。本來這次疫情在家我都抱著就算被學校處分,我也要回校的決心了,結果自從教會了我爸媽玩手機,我家瞬間氣氛都變了。

以前我媽買件新衣服,我爸都會罵半天。現在天天在家給我媽網購衣服。我問他這是咋啦,我爸說男人最成功的投資就是給老婆花錢。

以前我媽天天給我姨和她朋友打電話數落我爸的種種不是,現在給我姨打電話已經把我爸誇上天了,把我嚇得夠嗆,我問我媽是不是要離婚了。我媽笑靨如花,說成熟女人的三大標誌之一就是要給足男人面子。

而且他們已經學會了某音發視頻,那更是了不得。以前為了決定誰做晚飯會吵上一個小時,現在就為了拍視頻,天天爭著做飯。什麼涼皮,蛋糕,炸雞,那都是弟弟。就問你們吃沒吃過橘子炒腐竹!

真的,他們現在已經走火入魔了!昨天晚上,我爸打碎了一個碗,我媽竟然打開某音,讓我爸再打碎一個,然後裝作氣沖沖的樣子,讓我爸哄。看著我爸一副妻管嚴的委屈樣子,再想想他之前和我媽吵架樣子。我真的好後悔!

你問我後悔什麼?

我後悔沒有早點教他們玩手機!

以上就是我爸媽沉迷手機後的症狀!

你問我接下來怎麼辦?我只想等疫情結束給某音送錦旗!

內容我都想好了:科技改變命運,智能連接家庭———感謝某音讓我重溫家的溫暖!


遊戲搞笑IT生活


大家好,我是峰仔

嗝~~嘖嘖,這個問題好有深度。

容我好好想想該怎麼告訴你!!

拿我家的老媽來說吧,手機上什麼,西瓜視頻,抖音,哦,對了,最近很火的什麼養小豬賺金幣的那個APP,整天沉迷的無法自拔。

時不時告訴我:兒子,你瞅瞅,我養的小豬都變金豬了,又升級了!!!比你強,你給我看著點我的豬,別讓它黑屏咯!!

活了這麼久了,家庭地位再次下降,沒關係,我很堅強,習慣了。(哇,哭了,別攔我!!)

這幾年科技進步太快,像老媽這種笨手笨腳的,微信都是我手把手交的。

用老媽的話:玩微信不回,會發語音搶紅包就行。。。

所以這種看視頻簡單的操作方式,有趣且簡短的視頻內容讓以往只能看默默等待電視劇更新的老媽有了甜頭,一發不可收拾。

甚至有時候叫老媽好幾聲,老媽都聽不到,耳邊的一切都聽不到!!嘖嘖!!

有時候我也很生氣,但也不能怎麼著老媽,她太厲害了!!

我也很少管過她的一些玩手機行為。

老媽年紀也大了,有次問她:老媽,手機讓你這麼上癮啊,整天抱著他。

“那不然我幹啥,你也不陪我聊天,我不玩手機我幹啥”?

“嘶~,你說的好像挺對啊,老媽”。

此時,問問題的我,手機還拿著電腦。

仔細想想,除了視頻內容好看之外,好像還有其他原因造成了老媽愛玩手機的現象——沒人跟我說話,你也不陪我聊天,不玩手機幹嘛?

慢慢的,我每次在家,都會講我在學校的趣事,她很多事情不懂,但也很開心,聊完天就兩三個小時以後了。

雖然有時候她依舊如此,但真的好多了。

有人會說:父母都不聽,說他還覺的自己管的多了。

你的方法用對了嗎?你的語氣正常嗎?

父母一輩的人,能有多少知識呢?他們能有多少分辨的能力嗎?

老媽曾經從來不把紅綠燈當回事,只要沒車就直接過,我看到後,直接拉住老媽,慢慢的告訴她:老媽,紅綠燈要看的,不能沒車就過去,我們不急那一分鐘,如果突然開了一輛很快的車,撞到了我,咱們家也沒理,因為我們沒看燈,整天出車禍的人還少嗎?

媽媽突然很生氣:呸呸呸,說啥呢,瞎說啥。

我當時以為她沒有聽進去,綠燈亮了,我拉著媽媽的手過去了,就沒再提起過這事?

可之後,紅綠燈前,老媽老是主動拉住我的手,等著綠燈亮起。老媽再也沒有闖過紅燈。

至於原因,我想你們可能也猜到了。

老一輩人啊,思想都是有些固執的,我們無法改變全部。

慢慢的告訴他危害。

一件事真實危害會讓父母更有效,比如,不要充著電玩手機,把有發生過手機爆炸的事實告訴他,把報道懟到他臉上,一定會有作用的。不要急,不要不耐煩的說話。

你為什麼對父母這樣的行為生氣?

因為愛父母,父母也同樣愛你,他們只是不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你們,可能對父母的一些行為和思想不滿意,但請記住,你小時候什麼也不懂的時候也是父母在一旁一遍一遍的教導。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現在的我們也要學學陪陪父母,我們也要滿足起可能已經年邁的父母的要求。

適當調整與父母的說話方式,我們都不小了,沒必要將溫柔留給其他人,將不耐煩留給父母。


峰仔仔仔呦


在疫情期間問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父母年齡大了,在家裡不能出門時,看一看手機,尤其是看今日頭條上的新聞都是很好的事情,像我爸爸就喜歡看今日頭條的軍事新聞和小視頻,我媽媽就喜歡看南京新聞,我覺得他們從新聞裡能瞭解很多事情,像國內外的疫情,他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平時都會主動預防,像這樣看手機的出發點就是好的,我也很支持。


攝影師圓周率


其實你問這個問題看出來你是個好孩子。不要過分擔擾,他們都是成年人,有明辯是非的能力。成年人的世界你不太懂,他們只是閒得無聊,打發時間。其實你也可以和他們溝通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沉迷的是什麼,如果是玩遊戲無妨,如果是賭博或者網貸,那就要提醒和阻止。如果是閒聊,也可以勸勸他們少沉迷,網上有很多騙子,你可以舉幾個例子給他們聽。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到你。



酒窩上的淺笑


這個現在非常普遍的現像,手機上app眾多,微信,頭條、抖音、知乎等各種,經常一刷就是幾個小時不知學覺地就過去了,時間浪費的同時,肩酸背疼,並且,最主要的就是冷落了最親的人,孩子、伴侶、父母。


如果小孩眼中的父母沉迷於手機,那就不妙了,這個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小孩很容易學樣,有句話: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足矣讓那些父母放下手機。

如果成人的父母沉迷於手機,不妨關心一下他們在關注些什麼東西,或許是自己陪伴的時間不夠,所以父母拿手機來打發時間。多些時間陪他們聊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莫等:子欲養而親不待..







夏紀vlog


首先我們說說沉迷手機的危害:第一,由於視覺的強刺激,玩手機遊戲往往不知不覺就會玩很長時間,這就增加了眼睛疲勞導致出現眼疾。第二,沉迷手機遊戲容易引發“低頭族”現象,給他們帶來安全隱患。路上玩手機不容易被車輛駕駛人員注意發覺,沉迷手機遊戲容易產生安全事故,而且也會給他們帶來不小心撞到樹上牆上、掉到坑裡等自傷問題。第三,沉迷手機會造成對孩子的教育和溝通的缺乏,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致孩子也想玩手機,不愛學習的情況。第四,沉迷手機容易對一些不是的謠言進行傳播,對社會可能造成危害。

其次我們說相應的解決方法:第一,我們應該和父母加強溝通,多多陪伴他們,不讓他們寂寞和孤單,多和他們交流,分享一些事情。第二,告訴他們時常玩手機的危害,以一些玩手機的危害示例進行講解,告訴他們要適度玩手機。第三,給父母培養其他的生活樂趣,比如出去散散步,看看電視節目等


靈羽


沉迷智能手機的家長,他們的教育方式是注意力分散式的。有一位經濟學家發現,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兒童受傷率提高了,兒童進急症室的次數也增加了。

除了兒童安全外,家長沉迷智能手機,也會影響兒童的認知發展。文章介紹,美國現在學齡前兒童每天花在屏幕上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從1970年起,孩子開始“頻繁”接觸屏幕的平均年齡從四歲提前到了四個月大。

兒童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玩新型互動遊戲,或許有益於他們的成長。但與父母進行重複的對話和互動,更有益於兒童的認知能力。與嬰兒以及學步兒童交流時,全球各地的家長都會使用類似的模式:高音調、簡化語法、誇張熱情的互動。一項研究表明,11個月到14個月大的嬰兒,如果接觸了這種互動式、情感回應型的說話方式,他們會比沒接觸過這種交流方式的兩歲兒童多認識一倍的單詞。另一項實驗表明,當嬰兒面對面聽完一個人講幾個小時的話,之後他就能分出這種語言裡特定的語音元素。另一組嬰兒聽的是視頻裡的相同內容,但他們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兒童語言與認知發展專家凱西·赫希-帕西克說,出色的語言技能的關鍵,就是兒童與成年人之間互相熟練對話。如果家長因為接聽電話或查看短信而中斷交流時,兒童就沒法從對話中進行學習。

平衡成年人與孩子的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家長長期的分心教育,會導致最糟糕的教育模式——雖然家長本人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情感上的存在卻只是斷斷續續的。與專心陪伴孩子的家長相比,因為智能手機而分心的家長,如果他們在使用手機時被人打擾,就會感到很惱火,更容易發飆。在這種交流過程中,孩子會從家長的不互動中覺得自己還不如一封郵件重要。

怎麼避免出現分心教育呢?一個好消息是,年紀小的孩子天生就能從大人那裡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當你第一次分心的時候,孩子很快就會把你的注意力拽回來,如果家長不改正自己的行為,孩子會試圖幫忙調整。不過,如果家長一直不改正,孩子們最終也許會放棄。最好的方式,就是當你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放下手中的手機。


下午茶時光ONE


有小學生吐槽自己的父母,“別人家都有了二胎,我爸媽不用,因為他們的‘二胎’是手機。我該怎麼辦”;還有一位小學生很激動地說,“有時我叫她十幾次都不理我,我覺得她應該放下手機多聽聽我的想法”。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自己抱著手機不放,卻嚷著孩子“好好寫作業”,這樣的父母最差勁;現在朋友圈裡有些人曬生活成癮,一天曬n次,以前朋友有什麼活動一起去玩都是說說笑笑,現在人人低頭刷朋友圈、叫發紅包。有網友調侃,明顯手機才是老大,小孩都是充話費送的;有人直言父母們需要進行網癮治療。

父母們不準孩子們玩遊戲、玩手機,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對自己卻很寬容,捧著手機不放。哪怕朋友圈、微博、網絡新聞都看了個遍,看無可看了,還堅持不懈地刷。明明知道這是病得治,仍然一邊困惑著一邊看手機。新媒體發達的今天,父母成為“低頭族”無疑讓孩子感到困惑。父母們不妨換位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名小孩,你抬頭看身邊的父母,渴望他們的關注,想展示手中的玩具,他們卻低著頭不停地按手機……如果你是一名愛孩子的父母,這樣的視覺轉換能讓你感覺到孩子的孤單和自己的不足。


新媒體輔助我們成長,能開闊視野、增添生活樂趣,但不是讓你變得思維僵化,感官封閉,拒絕家人。父母們是時候想想怎麼戒掉手機網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