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有著避諱這種說法,如果有人一旦不小心犯了皇帝的忌諱,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比如說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叫做李世民,為了避諱就不夠提人民這個詞,因為人民這個詞裡面含有民字,所以就得避一下李世民的諱。有了避諱,也就有了文字獄這種東西,文字獄相比較於避諱,更讓人害怕,說錯一個字就得掉腦袋。

明朝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明朝時期的文字獄和避諱也是比較厲害,有一件事就是朱元璋為了避諱,還特意把豬改了一個新的名字。因為朱元璋姓朱,如果隨隨便便提起朱或者和朱同一個讀音的字都不可以,但是百姓們是要吃肉的,吃的最多的就是豬肉,但是為了避諱,又不能夠直接說是吃豬肉,一旦被人發現就是死罪,因為觸犯了皇帝的忌諱。

明朝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但是百姓還是要吃肉的啊,這可怎麼辦呢?朱元璋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給豬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把豬叫做“彘”,這樣如果百姓要吃豬肉的話,就不必說是豬了,只要說是彘便可以,既可以安心殺豬吃,也不用擔心會掉腦袋。

明朝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朱元璋把豬改了一個稱呼,也讓他能夠給人下套,他當初就問過沈萬三豬蹄是什麼,沈萬三如果說是豬蹄必然觸犯忌諱會被殺死,機智的沈萬三就用了別的稱呼來替代豬蹄,逃過了一劫。所以說,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把豬改成彘,百姓吃豬肉就能夠放心說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