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期待更多電商平臺為“保春耕”貢獻力量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志疆

快評丨期待更多電商平臺為“保春耕”貢獻力量

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春耕備耕已從南到北陸續展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對確保經濟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中央層面為此多次強調,要抓緊解決影響春耕備耕的突出問題,組織好農資生產、流通、供應,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

快評丨期待更多電商平臺為“保春耕”貢獻力量

據報道,今年的春播糧食種植意向面積在9億畝左右,佔全年一半以上。受疫情影響,春耕期間,部分產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經營和流通受阻,對生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強調,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搞好春耕生產,奪取農業豐收,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在此之前,農業農村部指導拼多多以及中國優農協會等成立“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聯盟”,在貧困地區開展不低於100億元的專項採購。

快評丨期待更多電商平臺為“保春耕”貢獻力量

3月17日,拼多多上線首屆“春耕節”,補貼3億元資金並聯合數十家農資品牌,通過“生產線直送田間”的網絡直供模式,補貼生產物資入村下鄉。本次“春耕節”將持續至4月20日,其間,平臺補貼的農機、農膜、種子、化肥等生產物資,預計將覆蓋超過1000萬畝耕地。此外,拼多多還將聯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以及農資平臺大豐收等,通過線上“新農大講堂”,以及線下免費一對一農資服務和義診,幫助400萬家庭農場和農業經營者掌握現代化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當下,農資供應的主要矛盾表現是,因為農資企業和經營網點階段性停工導致的供給不足,因為跨地區交通受限導致的運輸不暢,以及在綜合因素影響下,部分農資產品出現的小規模價格波動。除此之外,由於部分農產區存在不同程度滯銷現象,使得農業經營者的流動資金受限,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春耕期間的生產壓力。

受疫情影響,農戶的購買方式和消費需求都在發生顯著的變化。傳統的農資流通渠道內,農戶購買化肥或農藥往往需要通過層層分包的經銷商拿貨,因為疫情,越來越多農戶開始嘗試線上交易,並由此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通過電商平臺,那些原本只是想買化肥或農藥的農戶發現了許多新式農具設備,可以有效提升生產作業的效率。農資由線下渠道向線上轉移的過程中,不少農資巨頭打破“農資不上網”傳統思維,通過品牌授權的形式首次入駐電商平臺,並制定專門的供給渠道,通過“生產線直送田間”的模式,幫助農戶節約成本。

電商“造節”早已司空見慣,致力於推動農資產品下鄉的“春耕節”卻是首次出現。不過,“春耕節”由拼多多籌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恰如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所說,“拼多多起家於農業、立命於農業,平臺的發展離不開千萬農業生產者的默默支持和付出。因此對於平臺而言,補貼農產品上行和農資下行,都是本職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各項工作任務十分艱鉅。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節,“生產線直送田間”的網絡直供模式無疑是“保春耕”的有效舉措。由此,不僅有助於完成當前的春耕備耕任務,而且有助於提升農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以首屆“春耕節”為觀照,希望更多電商平臺能為農資產品下鄉敞開方便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