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職教校內工廠,釋放職業教育活力

近日,遼寧省政府印發《遼寧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提出鼓勵職業院校依託生產性實訓資源,單獨舉辦或“引企入校”合作舉辦以滿足專業教學為主要目的的校內教學工廠,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 


舉辦校內教學工廠、生產實習基地等,曾一度是眾多職業學校(甚至普通中小學)重要的辦學力量,在補充辦學經費的同時,學、工、農結合,教育與生產結合,充分發揮了實踐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然而,由於時代變遷,許多校辦工廠沉寂,眾多昔日輝煌的“前店後校”“校內廠”“廠內校”覓不見蹤影。


就職業教育而言,職業院校是可以擁有自己的企業(教學工廠、生產實習基地)。一是職業院校有自身的優勢。如場地、技術、師資等。近年來,隨著中央財政的加大投入,多數職業院校的實訓條件得到了大力改善。不少職校專業的實訓基地、實訓車間,本身按照企業標準而建的。它們在滿足職業院校學生實訓同時又有富裕工位,實訓功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也浪費了不少資源。職業院校利用現有實訓基地及車間,或者對現有的實訓條件進行升級改造,舉辦校內工廠是可行的。

二是職業院校有辦企業的需求。職業教育強調“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如何將“五個對接”有效轉化為職業院校實際的辦學形式,從而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舉辦校辦工廠無疑是值得嘗試的重要途徑。三是深度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之需。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在頂層設計上要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路子,國家已作出了這樣的藍圖。但在實踐層面上,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仍需大量工作去做。就目前看來,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不通暢、不充分。職業院校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場地、設備、師資、專業、技術,通過舉辦校內工廠,面向實際的企業生產和產業發展,打通產、學、研通道,形成有效、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這於職業院校是一舉兩得之事。既能為企業提供服務,也能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這一路徑是值得探索的。


職業院校舉辦校內工廠,樂觀可見這已成為一種可能。但也要看到職業院校舉辦校內工廠,還面臨著諸多政策、體制、機制上的壁壘。正因為有諸多束縛限制性的條件,實踐當中,不少地方職業院校對舉辦校內工廠往往“心有餘,力不足”。管理上的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界定,經營上的權、責、利分配,投入、產出、收益,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遼寧省的《實施方案》中提及的“校內教學工廠”,是寫在該《實施方案》“保障措施”部分裡: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全面依法落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允許職業院校探索自主經營、市場運作、獨立核算的實訓基地運營模式。


建立政策激勵機制。這應當看作職業院校舉辦“校內工廠”的一個積極信號。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理當在政策層面上更進一步有所突破。2014年頒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政府推動、市場引導”辦學原則,堅持這一辦學原則,既要強調職業教育資源的配置應該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也應強調政府的主導推動。按目前情況來理解,鼓勵職業院校依託生產性實訓資源,舉辦校內工廠,就要在職業院校辦學機制、體制上有所改革,賦予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給予相應的特殊政策,釋放職業教育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