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在線答辯“首戰”告捷

新春的快樂還沒來得及分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就在全國爆發,這些看似令人困擾的問題,對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博士生苗芃來說,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因為在2月12日、3月9日,他接連收到學校發來的兩份“大禮包”。

這兩份“大禮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及學位授予相關工作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在線答辯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

苗芃告訴記者,“正當我心中‘劃回兒’時,學校就及時出臺了在線視頻答辯的政策,我的導師還第一時間幫我申請了線上答辯,真是太給力了!”

3月14日下午2點,苗芃懷著喜悅激動的心情,在甘肅的家裡開始了我校首場博士學位論文在線視頻答辯,也開啟了我校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在線視頻答辯的先河,為我校研究生教育“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育人理念增添了濃重一筆。

時間嘀嘀答答前進著,答辯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我在研究中發現了激光切向偏振模式有利於提高基底與吸附分子之間電荷轉移,證明了單層2H相WS2缺陷密度與SERS效應正相關。”“建議在今後的工作中利用理想化、模型化的體系對機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論文寫作中,應明確實驗結論的侷限性,下結論應更客觀……”經過學位論文陳述、委員提問質詢、答辯人作答、休會討論和無記名投票等環節,答辯委員會最終一致通過苗芃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線上答辯進行得很順利,下午4點30分就已結束。導師及其課題組成員、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等50餘人在線旁聽答辯,整個過程清晰流暢,迎來“首戰”告捷。苗芃在答辯結束時激動地說:“今天對我來說,是最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在這個特殊時期,特別感謝學校和各位評審專家對我的關心和照顧,及時組織這次在線視頻答辯,讓我可以順利地踏向人生的下一個征途。線上隔著屏幕答辯不僅和正式答辯沒有太多區別,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大方便,以前需要自己到師生服務中心辦理答辯等手續,現在只需網上操作即可全部完成!”

本次答辯委員會主席黃玉東教授表示,“這種在線視頻答辯方式既新穎又高效,很有推廣的價值!在線答辯還進行了全程錄屏,對教師、學生來說都非常有紀念意義。”

旁聽了此次答辯的博士生吳婕說:“在線視頻答辯可以不受場地容量限制,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可以同時旁聽。這次旁聽讓我又一次體會到了老師們的‘規格嚴格、功夫到家’。”

之所以能夠讓人覺得“線上隔著屏幕答辯和正式答辯沒有太多區別”,背後下的功夫可見一斑!疫情發生以來,研究生院嚴格貫徹落實“特殊時期不離家不返校、推遲開學不停學不停教,教學質量標準不降低、畢業就業時間不推後”等上級部署要求,成立了學位論文線上答辯專項工作組,起草工作方案,測試投票軟件,預演答辯過程,廣泛徵詢意見,反覆演習每一個環節,發佈了《細則》,規範了流程,並要求答辯人與答辯委員會提前3天開展“實戰”預演,確保最終答辯順利進行。

“首戰”告捷的消息迅速傳開了,更多即將畢業的博士生滿懷欣喜地申請了在線視頻答辯。這對完善我校研究生教育治理體系和提升研究生教育系統應急能力具有里程碑意義,我校也成為全國最早一批開展博士在線視頻答辯的高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