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柑橘木蝨及其防治,預防黃龍病必先滅木蝨

柑橘木蝨(Diaphorina citri Kuway)

又名東方柑橘木蝨,屬於同翅目木蝨科。


詳細介紹柑橘木蝨及其防治,預防黃龍病必先滅木蝨

柑橘木蝨成蟲

分佈與寄主

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西、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及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寄主有檸檬、雪柑、黎檬、桶柑、蘆柑、紅橘、柚、代代、羅浮、月月橘、黃皮、十里香等芸香科植物。

詳細介紹柑橘木蝨及其防治,預防黃龍病必先滅木蝨

木蝨為害狀

為害狀

主要為害新芽嫩梢,是嫩梢期的一種主要害蟲。成蟲在葉和嫩芽上取食,若蟲群集嫩梢幼葉新芽上吸食為害,被害嫩梢幼芽乾枯,新葉畸形扭曲。若蟲從腹末排出有糖分的白色分泌物,灑佈於枝葉上,能引起煤病,影響光合作用。


柑橘木蝨是傳播柑橘黃龍病的媒介。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至翅端)2.8~3.0 mm。全體青灰色而有褐色斑紋,背有白粉。頭部前方的兩個頰錐凸出明顯。複眼暗紅色。單眼 3 個,橘紅色。觸角 10 節,末端具 2 根不等長的硬毛。胸部略隆起。前翅半透明,散佈褐色斑紋,近外緣邊上有 5 個透明斑。後翅無色透明。卵杧果形,橙黃色,表面光滑,長 0.3 mm,有 1 個短柄,散生或無規則聚生。若蟲扁橢圓形,背面略隆起。共5齡。第五齡體長 1.59 mm。體黃色,複眼紅色。自第三齡起各齡後期體色變為黃、褐色相雜。翅芽自第二齡開始顯露。各齡若蟲腹部周緣分泌有短蠟絲。

詳細介紹柑橘木蝨及其防治,預防黃龍病必先滅木蝨

柑橘木蝨若蟲

生活習性

冬季主要以成蟲密集在葉背越冬。在氣溫 8℃以下多不活動。至翌年 3~4月,氣溫達 18℃以上時,開始在新梢嫩芽上產卵繁殖,此後蟲口密度漸增,為害各個梢期。

詳細介紹柑橘木蝨及其防治,預防黃龍病必先滅木蝨

在浙江南部 1 年可發生 6~7代,臺灣、福建、廣東、四川 1 年可發生 8~ 14代,但由於一般柑橘園最多隻能抽 4~6次梢,所以田間也只能發生 5~6代,世代重疊,全年可見各個蟲態。在 4~ 5月(春末夏初)至8月(初秋),每一世代經過 23~24d(溫度22~28℃);10~12月(秋末冬初)一代經過53d(19.6℃)。在溫暖季節,成蟲產卵前期為 7-12.5d。卵期 3~4d(26~28℃)至 7~14d(18~21℃)。若蟲期12~34d(19~28℃)。成蟲產卵前期在溫暖季節為7~13d。越冬代成蟲壽命長達半年之久,溫暖季節成蟲壽命約 1 個半月以上。冬季發育遲緩,單無明顯的停育。冬季成蟲一般體內無熟卵,早春柑橘發芽時卵子開始成熟。但月月橘、枸櫞和檸檬等冬季仍有新芽,在這些柑橘類上的木蝨冬季多懷有成熟卵,嚴冬稍微和暖之日仍有成蟲交尾活動,並在幼芽上還有少數卵和若蟲。成平時分散在葉的背面葉脈上和芽上棲息吸食,頭部的下,腹部翹起45°,能飛會跳。產卵於嫩芽的縫隙裡。1個芽多者可以有 200 個卵。1 頭雌蟲產卵量最高 1893粒,平均 623~1273粒。


調查結果表明,黃龍病發生與柑橘木蝨發生有密切相關。黃龍病流行區常多見木蝨,海拔高和病輕果園未見或偶見木蝨。


防治方法

1. 加強管理。注意樹冠管理,使新梢抽發整齊,並摘除零星嫩梢,以減少木蝨產卵繁殖場所。及時砍除已失去結果能力的衰弱樹,減少木蝨蟲源。成蟲的橘園種植同一柑橘品種,其枝梢抽發較整齊,可造成不利於木蝨發生的環境條件,也有利於栽培管理。橘園四周建造防護林,可增加一定的廕庇度,木蝨發生少,同時又有利於天敵活動。

2. 藥劑防治。除結合冬季清園防治 1 次外,再在每次梢期,特別是春、秋梢期,結合其他梢期害蟲的防治噴藥保梢。在黃龍病區,春芽期木蝨已開始擴散,此時的傳病效率很高,必須特別抓好冬季和春芽萌發期的防治。

常用藥劑有 0.9% 阿維菌素 2 500 倍液,20% 吡蟲啉濃可溶劑 8 000 倍液,10% 吡蟲啉3 000 倍液,20% 丁硫克百威乳油 2 000~ 3 000 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51.5% 高氯+毒死蜱乳油兌水稀釋成濃度為257.5~ 515 mg/kg (有效成分)的藥液,25% 喹硫磷乳油兌水稀釋成濃度為125~ 166.7 mg/kg (有效成分)的藥液,8.8% 阿維+啶蟲脒兌水稀釋成濃度為 17.6~ 22 mg/kg(有效成分)的藥液,除上述常用藥劑外,可選擇 24% 螺蟲乙酯懸浮劑 4 000 倍液噴霧,控制柑橘木蝨的時間更長。


更多農業科技資訊與植保技術,請關注大農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