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話到滄桑句始工


今天來說一下古詞中的丁香和豆蔻, 〝豆蔻丁香,待則甚,如今休矣〞,〝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憂鬱的紫丁香與斷腸的紅豆蔻溫柔相安地形成了相思意象組合。

丁香結象徵愛情幻滅後的愁腸百結,而紅豆蔻更多象徵愛情的青澀。丁香結這一文學傳統源於李商隱的《柳枝五首·其二》〝本是丁香枝,春條始結生〞,此外李商隱還寫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南唐中主李憬〝丁香空結雨中愁〞,趙希蓬〝丁香空結千般恨〞,陳允平〝丁香共結相思恨〞……

國民詩人戴望舒《雨巷》中丁香般美麗的姑娘,代指他的初戀施絳年,影射這段雨中凝愁的初戀。紅豆蔻的花型是尖尖細細的兩瓣,象徵戀愛男女雙方的心心相印,你儂我儂。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像一顆待熟的青果,用溫柔和笑容撫慰了杜牧落寞的內心。〝豆蔲梢頭二月初〞,〝豆蔻梢頭〞這個意象在中國詩詞史上蔚然成風。晏幾道〝豆蔻梢頭春有信〞,張孝祥〝豆蔻枝頭雙蛺蝶〞,吳文英〝蠻姜豆蔻相思味〞,吳存〝來尋豆蔻梢頭夢〞,納蘭性德寫給初戀的詞作《鬢雲松令》〝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毛施姝姿


古詩中的意象比比皆是。這是它的靈魂所在。既然如此,我就不妨信手拈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句子。春江水暖鴨先知,鴨何曾告訴過詩人,是我先知道了春江水暖的訊息?接下來的河豚欲上也是這樣。這些印象,都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把感知到的事物,賦予詩意的聯想,變成一種新的意念中的形象,這就是意象。這樣的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體現的都是一種賞心悅目的美。就是說,一處景物,一種心境,到了詩人的筆下,就變得妙趣橫生,觸發人的聯想,觸動人的感知,不由得不稱道詩人的創作藝術,欣賞角度確實與眾不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廣為流傳。我所引用的句子大家都能隨口吟誦。為什麼會有如此魅力,就是其中的意象生動。"絲"已變成了"思",流燭已變成了"淚珠"多麼令人心生感嘆!

沒有學習專業術語,只是舉了幾個例子,淺議一番,不妥之處見諒!


棲哈丶


古詩詞中的意象成百上千,那麼如何理解這些意象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其一,看意象的內涵:長久以來,一些意象已經有自己寄寓的內涵。如,

1.月——思鄉,懷人。

例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梧桐——淒涼悲傷

例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例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3.鴻雁——傳書的信使,思鄉懷親,羈旅之悲

例如: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例如: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4. 柳——離情別緒,依依不捨。“柳”諧音“留”。

例如: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例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其二,看意象的借代義:

5.絲竹——代指音樂。

如: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如:共挽旌幢,緩留絲竹醉韶華。


6.長亭,南浦——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例: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7.杜鵑鳥——悽怨哀傷,鄉愁鄉思

例: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例: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其三,看意象的比喻義與象徵義:

9.秋蟬——高潔,悲涼

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10.梅——象徵堅貞高潔、不屈不撓的品格。

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11.竹——正直謙遜、寧折不彎。

例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2.菊——高潔隱逸,不慕名利。

例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3.牡丹:雍容大方,富麗堂皇。

例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融融118


古詩詞一般的意象薈萃如下

月。唐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菊。象徵著隱逸的風度、堅強的品格、清高的氣質。東晉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梅。凌霜傲雪,品格高潔。宋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元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蓮。“蓮”與“憐”同音,故常以“蓮”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州曲》:“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出汙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脫俗的象徵。

蘭。高潔的情操,隱士的象徵。宋楊萬里《蘭花》:“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松。傲霜鬥雪,堅貞不屈。三國魏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李白《贈書待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梧桐。淒涼悲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宋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杜鵑。淒涼、哀傷的象徵,也以此表達幽深的鄉思。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宋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鷓鴣。象徵著旅途的艱險和離愁別緒。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寒蟬。悲涼的象徵,既引發思鄉之情,又觸動離愁別緒。唐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鴻雁。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隋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唐歐陽修《戲答元珍》:“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另外,鴻雁傳書也是一個特定的意象,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柳。送別,思念,惜別懷人。唐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也可象徵時世興衰。唐韋莊《臺城》:“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另外,柳絮的飄浮不定,也常作愁緒的象徵。宋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燕。在古詩詞中意象非常豐富。(1)表現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張可久《暮春即事》:“烏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2)愛情的象徵以及對情人的思念。《詩經•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宋晏殊《破陣子》:“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3)表現世道滄桑,抒發昔盛今衰、國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憤。唐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宋文天樣《金陵驛》:“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孤燈。羈旅淒涼,思鄉懷人。唐馬戴《灞上秋居》:“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唐杜牧《旅宿》:“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唐韋莊《章臺夜思》:“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船。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詞。唐杜甫《登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宋蘇軾《臨江仙》:“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聞風靜榖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表現為無拘無束,自由曠達。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夕陽。蒼茫,衰暮,對時光流逝、世事滄桑的悲嘆。唐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宋柳永《玉蝴蝶》:“斷鴻聲裡,立盡斜陽。”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猿。孤寂、愁苦的象徵。唐王昌齡《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唐韓愈《湘中酬張十一功曹》:“今日嶺猿兼越鳥,可憐同聽不知愁。”韓愈此為反話正說,更有韻味。唐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或是闌(欄)幹。這一意象在宋詞中很多,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它往往象徵著思念、寂寞、離愁,而且指向相對穩定明顯。宋柳永《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宋晏幾道《虞美人》:“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宋秦觀《滿庭芳》:“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宋辛棄疾《摸魚兒》:“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Mr張先森說


意象,是一種客觀事物中經過思緒創作出來的抽象情感。是文學及詩詞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概念。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我們描述一件事情,通常的方法,是直觀的、具體的說明文字。但運用了意象,就使得文字、語言富含蘊藉、含蓄、凝練、文采等審美要素,詩詞更加有品位、回味和表現力。

例如,馬致遠《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悽清,傷感,蒼涼的意境。詩詞中的月亮,往往成為團圓、別離、時空永恆等象徵。如人們耳熟能詳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詩句。

我老人家在《市場需要什麼樣的詩詞》一文中是這樣表述意象的:

“意象如同釀酒。我們眼裡看到的是穀物,心裡已把它推入發酵池發酵。待鼻息裡飄來誘人的酒香時,意象就形成了”。“意象又如少男少女纏綿的相思,如似有還無的夢境,如蛹蛻變為蝶的過程……一個奇妙的意象,是詩詞的靈魂”。“意象是不受環境約束的。《詩經》中伐檀而興,屈子懷愁怨而離騷,陶潛採菊東籬而隔世,杜甫居茅屋而思廣廈……每一件好的作品,無不以意象取勝”。

關於意象的運用,網上有大量的文章,這裡就不再贅述。


當代詩詞精品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要理解古詩詞的內含和意象,需多看有註解的古詩詞,必須從文字上充分了解詩詞語言特殊的表意功能,要感會詩詞語言的形象,還要體會詩詞語言的音樂美和節奏感。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



例如:“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裡的"嫋嫋"指很長而微弱的樣子,刑容風。秋風一吹,木葉掉下來了,引起湖面微波盪漾。他為什麼要寫這兩句?因為你要想看得遠,必須是沒有東西遮住你的雙眼,才能達到遠望。在當時就有人粉刺屈原,說過這句話,屈原叫河水淹死活該。你知道是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不忘初心136533244


詩言志,歌詠言。古詩詞中的意象,更準確地應該稱為象意,因象而生意,因意而抒情,因情而言志。

中華文化之源自《易經》,孔子在"繫辭、上"中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繫辭、下"又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所以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非觸景不足以生情,有什麼景便可產生什麼情,在什麼樣的情景下便可言什麼志了。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唯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臘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昔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嬌,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中華道易


“意象”是古詩詞的魂靈,是不可不說、繞不過去的一個核心問題。意象豐富的詩詞,一定會受讀者歡迎;意象不妥的詩詞,就像有汙垢的美物,總是有缺憾。

古詩詞多是寓情於景、以景託情、情景交融的語言藝術。每一個詩人觀察與感受不同,創作出的作品就有很大區別。張繼的楓橋夜泊千古流傳至今,就是意象表達的絕唱;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人說是悲秋、有人說是晚景、有人說是旅途感概等等不一而足。古人說:“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內心的情意活動起來。任何人讀這首詞,能不讚美嗎?雖然短短數語,但是寫出了絕佳的情景與感慨。

意象的運用和個人的修養與審美觀念息息相關,同樣一座山、一條河、一枝花,詩人筆下描寫出來千奇萬狀,所以能夠運用好意境寫出能貼入人心的好作品真不易!

意境這是一個大課題,寥寥數語,只能說是九牛一毛,值得大家去關注和悟道。


稷山禾子


古詩詞當中的意象,意多由情生,氣多由辭致,

情難自述,便以境託。

辭不生氣,便以律韻。

交互之中,彷彿莊子物化一說。

舉例說明:三十年功名塵與土,這是寫情,可這情境界不高,加上句,八千里路雲和月。

此境託此情。便生出意味。

同時也生出氣象,但這句若不用對仗律韻,寫成這樣:

三十年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雲月。雖字數少了,好似精練,辭氣卻不足。

氣不足,便無法象意一致。


默玄吟雷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說白了,就是借物舒情。

古詩詞中,借物舒情是詩人常用的手法。比如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借用月亮的"意象”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就是望月思親型的。

唐代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借黃昏、夕陽,來表達淒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