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對自己的缺點理解的非常透徹但是就是不改呢?

喵wu嗚


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卻不改,是大多數人的行為,歸納一下理由有幾點:

1.之所以稱之為“缺點”一定是伴隨了自己很久的一個習慣,我們都知道習慣一但形成,改變的過程是很難的。比如你常年用右手寫字,現在要改成左手,且不說用左手有多彆扭,只是要記得“今天用左手”這個想法都很難堅持。因此,很多人不是不想改,而是習慣了這些缺點的存在。



2.缺點的存在沒有給自己造成難以接受的結果或者說這個缺點沒有讓自己有刻骨銘心的損失。一個朋友不太注意個人衛生,在一次商業洽談時,本以為是十拿九穩的,結果就是因為他指甲裡藏了灰土被對方領導注意到,合同就沒簽成。當他知道這個原因時非常的懊悔,從此之後他時刻注意自己衛生細節,慢慢的就像換了一個人,清爽利落。



3.缺點的存在與每個人的自我要求有關,有的人對自己要求很高,成長過程的點滴都在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缺點”在剛出現時就被覺察到、改正掉,當缺點還沒成為習慣時,他已經完成了改正這個過程。從小到大他們都是“別人家孩子”以及“偶像一樣的存在”!還有些人對自己比較放縱,有著得過且過的想法,拖拉成性,因此有些小問題在拖拉中成為了習慣,最終形成了“缺點”。

因此有意願度改的人在缺點剛萌芽時就改了,無視或不在乎的人,即便身上有缺點只要他主觀意識不在且自我認知不夠,那麼即便認識的再清楚,他也很難改變的。


IDOME


您好,非常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能深刻認識到自己存在缺點,但始終沒有付出行動去改正,這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身上都客觀存在。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1.不想改正,大多時候是源於與周圍人的對比

人作為社會的個體,都是在與他人的對比中來找到存在感,並確定自身定位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雖然人是具有智慧的高等生物,但不可避免的都存在缺點,沒有任何缺陷的聖人很難找到。

因而,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缺點,並且很清楚其中緣由的時候,我們通常的想法,多半是會想,“其他人也有缺點啊,他也還沒改,我也再等等吧”,或者“雖然有缺點,但整體我各方面比其他人還是好很多的”。所以,就產生了不想改的想法。

2.不想改正,還源於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付出成本

在管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路徑依賴”,說的是人總是會習慣性地沿著以前的道路往前走。因為這樣能避免改變可能帶來的成本和風險。

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但不願意做出改變,其實也是這樣。

因為改變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需要我們付出更為艱辛的努力,甚至承受一些心理上的壓力。而不去改變,躺在舒適圈裡,會更平安、保險。

3.理解了自己的缺點,如何去應對並做出改變呢?

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那就應該採取行動去積極改正,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提升、不斷完善。

從歷史上看,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是在不斷改進自我的過程中彰顯了人格的魅力,並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我們作為普通人,雖然平凡,但也可以在不斷改正缺點中做到不平凡。

該怎麼做呢?一要隨時反思自我,“吾日三省吾身”,經常想想自己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好,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二是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三是要見賢思齊,向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學習,取長補短。


五美吟


認任何事物都沒有十全十美。人無完人,人人都有缺點各有不同,但還是有人會包容你,理解你,接受你給你改正缺點的機會。人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正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有缺點不怕,怕的是知錯不改。小缺點不改必出大錯誤。事物也是這樣,看似小的缺點如果任其發展定會釀成大的事故。知錯不改的人如果是危害到了他人,危害到了集體,危害到了社會,那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要麼讓你到一個能改的了你的地方讓去你好好改造,要麼就是你再也沒有改的機會了。


人生如歌G4G7888863


一是惡習難改,長期如此,思想上產生了慣性和惰性,沒有非改不可的壓力,他就難以改過來。二是環境影響,若處在一個作風不正的環境裡,他改好了,可能還會遭到嘲笑,也就產生了不改也罷的思想。


逢春186177958


人生第一步應該是找到自己的優點和優勢,利用和放大它們去奔事業。如果第一步沒完成,改不改所謂缺點沒多大影響。


專打怪獸的老男人


沒因缺點受到懲罰,澳藉華人被拜耳開除要引以為戒,別因小失大。


手機用戶52248737382


你知道做"行動的巨人"有多難了吧!


㔿先生


沒有必要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