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根據作戰計劃,第122師365團2營的任務是在作戰發起後,從弄依到長白山一線打開口子,並向朔江發展進攻。

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長白山之戰,紀錄了122師365團2營4連的指戰員們,面對複雜多變的戰場態勢,從被動挨打到絕地反擊的經典戰例。

長白山,位於平孟關的東北側,112號、113號界碑之間的國境線上,海拔700多米,山勢陡峭,坡度都在60度以上,有的地方達90度。山呈東、西走向,北側崖壁上,裸露著大片的白色岩石,因此叫“長白山”,又叫“長排山”。


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右前方白色岩石的即為長白山

它與周圍的尖石山和圓頂山構成了一個“品”字形支撐點式的防禦陣地,越軍246團2營4連在此駐守。我軍進攻朔江,必須先拿下長白山。365團2營4連擔負拿下長白山地域的作戰任務,5連、6連配合作戰。

2月17日凌晨,在其他方向戰鬥分別打響之後,長白山戰場卻顯得出奇的平靜。4連突擊排的戰士們沿著弄平嶺的山腳,小心翼翼地推進到了越軍鐵絲網附近,用炸藥炸開了鐵絲網,6時左右推進到了波茶村一線。一般來說,進攻一方在障礙區開通路時,防守一方都會以猛烈火力阻止其開闢通路。戰士們原準備在鐵絲網處有一場血戰的,可是除了爆破鐵絲網時的那一聲爆炸外,整個長白山戰場一片死靜。越南人一槍未放,讓他們出人意料的順利通過了障礙區。

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寂靜的戰場,也讓4連長孔令華感到了不安,進攻發起已經兩個多小時了,雙方至今還未放過一槍。他有些沉不住氣了,就帶著通信員和電臺兵,向突擊排的位置跑去。孔令華帶著幾個人在奔跑著,他那魁梧的身材,還有跟在他後面揹著電臺的通信兵,在寂靜、空曠的戰場上極為顯眼。孔令華並不知道,此時越軍的狙擊手已經鎖定了他。

孔令華等人很快就跑到了突擊排的位置,隨突擊排行動的副指導盛魯湘向他報告了當前的情況。孔令華在一塊岩石的後面露出了半截身子,舉起了望遠鏡向長白山觀察。突然一聲清脆的槍晌,打破了戰場上的寂靜。一顆子彈從越軍陣地飛來,準確地擊中了孔令華的左胸,他“嗯”了一聲,仰面摔倒在地上,鮮血頓時從口中、鼻子裡噴了出來,染紅了身下的黃土。

孔令華是山東肥城人,1971年入伍,入伍後他當了幾年的警衛員,後來被提升為警衛排長、步兵連長。還未跨出國境線就犧牲在我方的陣地上。

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隨著這一聲槍響,越軍陣地上的武器紛紛開火,暴雨般的子彈向4連的士兵們掃來,長白山之戰拉開了序幕。幾名戰士衝破了層層火網的阻擊,突入了長白山與尖石山之間的第一道塹壕。可這道塹壕卻是越軍設下的一個死亡陷阱,越軍在塹壕兩端的石山上,設置了專門控制這條塹壕的縱向火力點,火力可以縱貫塹壕。衝進塹壕的戰士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塹壕兩端火力點開始瘋狂地吼叫了起來,一切都為時已晚,戰士們的鮮血噴濺在了黃土的壕壁上,在塹壕裡騰起了一片血霧。

4連的首次攻擊受挫,連長陣亡,副連長從山岩上滾下來,被摔成了重傷,被迫停止了進攻,與長白山的越軍形成了對峙。

當晚,4連在指導員吳世忠組織下,對白天的戰鬥進行了初步的評估和總結。最終決定:改變打法,從下往上只有被動挨打,不如利用黑夜發揮我軍夜戰的特長,摸上山頂,佔領有利地形,從上往下打,只有這樣才能擺脫被動局面。

主意一定,連裡決定由3班長謝振華首先帶領一個班先從長白山北側攀登懸崖峭壁,佔領制高點。

18日傍晚,3班在連隊的佯攻掩護下巧妙地通過敵人的三道鐵絲網和一個雷場來到了山腳下,慢慢向長白山北側懸崖攀登。爬上山頂後,謝振華帶領全班搜索了山頂,沒有發現一個敵人。而後,給連隊發信號,指導員吳世忠指揮全連分多路向山頂攀爬。於19日6時30分,全連主力全部到達山頂。

指導員讓排負責山的一個面,每個班分成2-3個小組,從山頂向山下搜索攻擊。分片包乾,互相掩護,發現一洞就打掉一洞,從巖洞上方或側面抵近殲敵。

戰士們從上到下,一條一條石縫地搜索,一個一個石洞地攻打。黃昏,各班排陸續戰至山腳,全連共打掉敵33個火力點,擊斃敵64名,俘敵1名。

又經過兩天的激戰,4連在兄弟連隊的配合下,終於搗毀了34個石洞和暗堡,全殲長白山守敵97人,俘敵1人。

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謝振華

而3班長謝振華一人就斃敵人9名,擊傷3名,消滅敵人5個火力點。榮立了一等功,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光榮稱號。


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長排山之戰劇照》

隨後,八一電影製片廠把這次戰例拍成了《長排山之戰》的故事片,這也是我軍唯一的一部用真實戰例在實地拍成的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的戰例故事片。

《司馬法》雲:“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廢其不欲不能,於敵反是。”4連初戰受挫,再戰取勝,就在於能夠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戰術,善於趨利避害,以我之長,擊敵之短,掌握駕馭戰場形勢發展的主動權。

長排山之戰,犧牲一位連長,出了一個英雄,拍了一部戰例故事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