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艘有五百枚導彈和用以作戰的雷達系統的武庫艦,效能怎樣?

想要自由的魚


建造一艘可搭載500枚導彈,與各種先進作戰雷達系統的海上武庫艦?

500枚各型號的導彈看起來不多,不過現在為止,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很可能湊不出來這500枚數量的導彈,當然除了世界排名較為靠前的那些軍事大國以外。如果再建造一艘能夠搭載500名個型號導彈的海上軍艦,並且還擁有實實在在的海上作戰性能,那這也只有世界排名前幾位的軍事強國才可以拿得出來了。

那麼,如果真的製造一艘可以搭載500枚導彈,並且還裝備有各種先進的雷達系統,那麼這樣一艘軍艦的海上戰鬥力到底如何呢?

在人類艦船的建造史上,還真的建造過這樣能夠搭載500枚各型號導彈的海上恐怖武庫艦

,並且現在還在服役當中,甚至還採用核動力系統推動。

沒錯,就是“SU聯”時期研發建造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這種超極端的海上作戰艦艇,也就只有“毛子”才能夠想得出來,並且還真的不惜花費大量資金真正的建造出來了。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總共建造了4艘,這一級別的巡洋艦滿載排水量高達2.5萬噸,足以比肩一些國家的輕型航空母艦了。

並且還採用了核動力推動系統,這讓該級別的巡洋艦,實現了理論上的全球無限航行的性能。而最為出名的要數該級艦內的4號艦“彼得大帝號”(更名後),與更名前的“伏龍芝”號了。

雷達的話,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搭載的是MP-800頂板、頂對三座標雷達各一座,主要用於防空搜索用途。

以及對海搜索雷達一部,“棕櫚葉”導航雷達三部,十幾部各種火控雷達系統,以及一部“飛控”雷達、與兩部空戰導航雷達等等。

而武器呢,除了艦上最基礎的艦炮與近距防衛武器系統以外,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艦上所搭載的各型號攻擊導彈了。

目前以公開的數據表明,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完全可以輕鬆搭載。兩到三百枚各型號的反艦、防空等導彈。而有許多傳聞稱,“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搭載數量最大時期限是在四到五百枚,這些傳聞並沒有得到俄羅斯官方承認,當然也並沒有否認。

說到作戰效能的話,這樣級別的核動力巡洋艦的地位也僅次於航母,甚至以它的戰略打擊能力來看,幾乎算是與航空母艦的地位持平的。簡單的說,這樣一艘軍艦上面所搭載的500枚各型號導彈,如果組成海上戰略打擊軍隊的話,幾乎上是與航母戰鬥群的實力差不多,可以輕易的毀滅一箇中小型國家的全部海上作戰力量,甚至是“滅國”。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什麼是武庫艦?

武庫艦也稱火力艦,是美國海軍在制定21世紀戰艦(SC-21)計劃時提出的一種大型水面艦方案,是一座浮動在海面上的“導彈武器庫”

根據初步設想,武庫艦至少長244米,排水量在11900噸以上,有500個導彈垂直髮射,可配備多種導彈,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艦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以及設計用於戰區導彈防禦和對岸火力支援的新型導彈。

僅看火力,那是十分強大的!但是如果說效能就要好好考慮考慮了

武庫艦優缺點明顯

優點:火力強勁 500枚以上的各種型號導彈全部採用垂直方式發射,可以獨自完成對目標的飽和攻擊雨點般”落在敵方頭上,打擊效果好。相對經濟 武庫艦相比航母來說,更加經濟便宜,但是這個是相對的。操控人員少 全艦基本上實現自動化控制,僅需50名左右的船員操控。

缺點:獨立作戰能力不強,只能起到武器發射平臺作用。武庫艦在作戰中需要較多的伴隨保障艦隻,空中的衛星。偵察機、無人駕駛飛機、空中預警機或地面搜索雷達提供一個龐大的“作戰協調、管制系統”,構成該系統的各環節緊密聯繫,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降低武庫艦的打擊精度甚至作戰能力。艦艇雷達受地球曲率限制,如果沒有預警機支持,武庫艦隻能打擊岸基固定目標。

而且武庫艦防空反潛能力弱,單獨出動就是活靶子。必須有護航艦艇伴隨,必須組成戰鬥群才能出擊。這樣一個戰鬥群規模並不比航母戰鬥群小多少,但所能執行任務卻要單調得多,尤其無法執行制海任務——沒有預警機就不能跟蹤移動的艦艇目標。

效能並不高

“武庫艦”由於自身的侷限性比航空母艦需要更多的保護,絕不會比航母少。如果這樣做僅憑藉護航編隊所搭載的武器足夠完成原本武庫艦的任務,武庫艦反而沒有多大作用了。而且,武庫艦不能提供航母一樣的艦載機平臺,艦載機能夠憑藉空中加油或陸地機場攻擊深入內陸的目標,而“武庫艦”的射程範圍不會超過導彈的射程範圍。

所以功能單一,且使用限制很多。看似火力強大,實則華而不實,效能並不高。


淺議輕談


沒用,蘇聯八十年代前就是這樣想的造火力艦,後面看沒用處,還是開始好好造航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