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比利時地處西歐,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種特色的旅遊景點遍佈全國。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於世的滑鐵盧古戰場,同時也是眾多國際機構的駐地;北部港口城市安特衛普是著名畫家魯本斯的故鄉,目前世界上許多美術館都陳列著他的傑作;南部的山城那慕爾有許多別具風格的城堡。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2008年《殺手沒有假期》的上映讓比利時布魯日一夜成名,世間各地的遊客紛紛慕名而來。布魯日從此不再沉寂,逐漸就有了“北方威尼斯”的美譽。電影裡殺手老闆說“運河小橋,石巷古築,盡是童話之境,怎能有人不愛她?”,此一語概括了布魯日童話般的景色。如今的比利時布魯日,遊人如織,景色依舊如夢。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布魯日是位於比利時西北部的文化名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古城裡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人,不過,整座城市給人的感覺,仍舊是那麼的寧靜。不像首都布魯塞爾那樣,喧鬧、嘈雜、垃圾隨處可見,布魯日古城的街道很整潔、乾淨。來來往往的馬車,在眼前穿梭,馬蹄敲打青石板發出“踏踏”的聲音。那些清脆的回聲,似乎能將人帶到中世紀,回到了那個人們穿著哥特式服飾的時間。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布魯日在佛拉芒語中有橋的意思,據說是因流經市內的萊茵河上一座古羅馬橋樑而得名。這裡也確實像它名字那樣,有著隨處可見袖珍的小橋。沿著古城裡縱橫交錯的巷子走著,一路都能看到很多中世紀時代留下的民居,都是些比較典型的比利民居的建築風格。如今的布魯日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紀的城市整體風貌,城市內很少有機動車和柏油路。在美麗而嬌小的布魯日,最好的遊覽方式莫過於步行。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布魯日不僅是今日歐洲遊覽勝地和近來浪漫的觀光客趨之若鶩的地方,還是一座水城。河道遍佈城裡,很多建築是依河道而建,是標準的水上都市。如若有時間可以安靜地看看那些忙碌的小艇,載著遊客在運河上來來往往,似有一份愜意在其中。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作為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布魯塞爾的很多建築都帶著新藝術的風格。尤其是市中心的建築,以佛拉芒特色為主。這裡有著很多無與倫比的美麗建築,還有著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布魯塞爾大廣場。而穿梭在布魯塞爾城中間時,總能看到很多熟悉漫畫中的人物,被栩栩如生地繪製在建築外牆或者地鐵站上。小時候看過的連載漫畫《丁丁歷險記》就是誕生在這裡的。只是那個時候小不點的我們,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叫布魯塞爾的城市。那時孩童的我們只記住了丁丁和他的寵物狗白雪。時過境遷,再看到街牆上丁丁的影子,依舊覺得那麼熟悉和親切。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這座具有“小巴黎”美譽的城市,不得不說那些古老、精雕細刻的建築群確實很美,很雄偉壯觀,看著都會讓人情不自禁地去讚歎。整個城市給人感覺就是,一面是散發著古老氣息的街道、巷子、建築群。另一面是繁華大都市的喧鬧和歡騰,那些以鋼筋水泥,玻璃為材料建造出的摩天大樓高高聳立著,川流不息的人潮,到處都透著現代時尚的味道。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米歇爾教堂矗立於易北河北岸,是漢堡的標誌性建築。132米高的米歇爾教堂自18世紀至今,雖歷盡風雨,仍宏穆不改,教堂的蒼勁鐘聲已化入漢堡市民的生活之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種習慣。米歇爾教堂的建築風格為巴洛克式,極盡繁雕華飾之能事。儘管教堂外觀色調已不復當年,但從任一處的雕飾細節都可看出建造之用心。米歇爾教堂內的精緻格調未減分毫,寬闊的廳堂和四周的樓廂可容3000人,祭壇和佈道壇皆以大理石造就,細緻優美,展現了古典的意大利風尚。米歇爾教堂內雖以白色為主,幾個世紀前的雅緻在今日看來,更多了一份歷史感。


走進比利時,向藝術致敬


米歇爾教堂的鐘塔是最為顯眼的景觀,高聳的鐘塔尖端直插入雲端,尖端下為半圓形的穹頂,穹頂下為眺望臺,有電梯可直達。眺望臺以數根圓柱支撐,圓柱則立於方形的四面鐘表之上。白色錶盤映襯下的黑色指針,已行走了幾個世紀,默默記載著漢堡的繁華變遷。登上米歇爾教堂的眺望臺,川流不息的易北河、秀麗的阿爾斯特湖和開闊的漢堡港風光全都呈現眼前,還可望盡漢堡市容,留下對漢堡的美好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