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豬瘟疫苗免疫沒有作用?抗體水平低、豬瘟疫情高發?

為什麼豬瘟疫苗免疫沒有作用?抗體水平低、豬瘟疫情高發?

在豬養殖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豬瘟疫苗免疫後抗體水平沒有提高,並且二免、三免後仍沒有提高的現象,應著重考慮免疫耐受問題,主動淘汰出繁殖群。主要是由於在胚胎期接觸豬瘟病毒導致先天性免疫耐受,如果留作種豬就會形成胎盤感染→仔豬流行豬瘟→免疫耐受→免疫失敗→持續性感染的惡性循環。

由於豬瘟“帶毒母豬綜合徵”,妊娠母豬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豬瘟病毒後能引起潛伏性感染,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胎兒之間亦可互相感染。這種先天性感染經常導致流產、木乃伊胎、死胎或弱仔和震顫仔豬。

弱仔在出生後不久即死亡,或表面健康而實質上是持續性感染的仔豬,此類仔豬的危險性極大,因為該類仔豬可在長達數月之內排出大量的豬瘟病毒而不表現出症狀,也檢不出豬瘟抗體。先天感染豬瘟的仔豬產生後天免疫耐受性,形成持續感染的帶毒豬。這種感染豬不能建立中和性抗體應答,形成免疫耐受,以至於對疫苗免疫後不能產生免疫應答。如果未經嚴格的實驗室檢驗,這些被誤作後備種豬培養就會形成新的帶毒種豬群。

研究數據顯示母豬帶毒綜合徵在妊娠母豬的感染率可達43%。由於帶毒種豬表現為隱性感染,不呈現臨床症狀和肉眼可見的病理變化,易被人們忽視。因此,種豬場的豬瘟淨化工作尤為重要。

一、種豬場豬瘟淨化的主要措施

種豬場豬瘟淨化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豬場帶毒情況進行調查和評估,通過免疫和淘汰等手段提高抗體合格率;

第二階段穩定控制豬瘟情況,保證母豬群抗體合格率在90%以上,公豬逐頭監測,進一步監測和維持抗體水平;

第三階段在穩定控制基礎上進一步全群淨化豬瘟病毒,全場公豬、母豬逐頭檢測扁桃體抗體水平,病毒檢測無陽性豬。 

1、臨床症狀和抗體水平綜合評估豬場帶毒情況

調查和評估豬場種群帶毒情況是豬瘟淨化的基礎。首先要進行豬群豬瘟抗體的檢測,瞭解豬群豬瘟抗體水平。母豬群按10%的比例進行採樣,種公豬進行全群採樣。瞭解豬群的豬瘟抗體合格率,抗體整齊度、離散度情況。但由於ELISA試劑盒檢測結果和實際中和抗體水平之間還有一定的差異,所以還要考慮臨床觀察的結果。

首先分析相關各項生產數據,包括流產、弱仔、死胎、畸形胎數及哺乳期神經震顫、運動障礙、抽搐等症狀的仔豬數等。並觀察是否有保育及育肥期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下、耳和四肢內側等少毛部位出血、發紺等現象。剖檢是否可見多發性出血性特徵的敗血症變化等症狀,初步評估豬群豬瘟野毒帶毒狀況。

豬瘟抗體檢測(阻斷ELISA)阻斷率大於40%判定為陽性,小於30%判定為陰性。如果是血清豬瘟抗原試劑盒(ELISA)檢測,陽性豬淘汰。同時採集扁桃體進行熒光抗體和RT-PCR方法檢測豬瘟抗原,豬瘟野毒陽性豬直接淘汰。對豬瘟抗體檢測陽性和豬瘟抗原陰性種豬,免疫注射豬瘟活疫苗2頭份;對豬瘟抗體陰性種豬隔離,採集扁桃體和血清,扁桃體進行免疫熒光和RT-PCR檢測豬瘟抗原檢測;血清進行豬瘟抗原ELISA檢測,抗原陽性種豬淘汰,抗原陰性和抗體陰性豬免疫注射豬瘟活疫苗2頭份,免疫後30天採集種豬血清檢測豬瘟抗體,陽性豬留場,陰性豬淘汰。

對抗體不合格豬補免6周後再檢測抗體,如果整體抗體合格率在90%以上,即可進入第二階段穩定控制期。如合格率不到90%,則對不合格豬群再補充免疫一次,還不合格的直接淘汰。 

二、堅決淘汰抗原陽性和補免抗體不合格種豬

進入豬瘟穩定控制期之後,應在持續不斷的抗體監測和淘汰基礎上,加強對豬瘟抗原的檢測,區分野毒和疫苗毒。張桂紅表示,對具有繁殖障礙現象的母豬,採集血液,用豬瘟病毒(CSFV-Ag)抗原ELISA檢測試劑盒檢測。並按母豬群10%、種公豬群100%的比例採集扁桃體樣本,經RT-PCR擴增鑑別疫苗毒和野毒,必要時測序。後備豬混群前進行豬瘟抗體檢測,補免後仍不合格的不能留做種用,轉育肥豬處理。所有進入種豬群的後備豬必須要求豬瘟抗體和豬偽狂犬病抗體都合格。並做好種母豬、種公豬、豬精的帶毒狀況的監測,判斷是否含有病原。

隨著淨化措施的實施,豬群逐步進入全群淨化階段。該階段要求全種群及準備引入的後備豬扁桃體樣本檢測豬瘟病毒100%陰性,且抗體水平合格。可在豬群中設立一定數量的哨兵豬來監測和評估淨化效果。

初步淨化1年後,可在育肥豬群中設立豬瘟抗體陰性的非免疫哨兵豬,育肥哨兵豬的數量為每個生產線30頭,分散在不同的豬欄。1個月後進行豬瘟抗體檢測,抗體應為陰性。再隔1年後,設立非免疫豬瘟抗體陰性母豬哨兵豬,母豬哨兵豬佔母豬總數的2%-3%,或最少為10頭,也可固定一定數量的母豬哨兵豬循環使用。非免疫母豬哨兵豬分別在配種前、懷孕後40-50天、80-90天、產後2周採血檢測,其後代(交叉寄養的除外)於3-4周齡檢測,豬瘟抗體均應為陰性。

豬瘟淨化的標準應為無豬瘟臨床病例,免疫抗體陽性率90%以上(CSF抗體阻斷值高於40的種豬佔總群體的90%以上),連續2年豬瘟抗原(ELISA法)5%抽樣檢測和95%自檢沒有病原檢出後,視為達到淨化標準。通過“普防免疫-抗原,抗體檢測-淘汰”的措施淨化豬瘟,比單純採取採集扁桃體檢測豬瘟抗原從而淘汰陽性豬隻更準確。要做好豬瘟淨化工作,必須堅決徹底地淘汰豬瘟抗原陽性豬隻和經強化免疫後豬瘟抗體仍不合格的豬隻,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淨化工作將成為無稽之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