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石化項目接踵上馬應警惕:產能過剩、利潤下降風險將加劇!

大型石化項目接踵上馬應警惕:產能過剩、利潤下降風險將加劇!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步好轉,各地工作重心開始轉向恢復經濟秩序。在最近各省市相繼公佈的總規模25萬億元的重大項目中,大型煉化項目因投資巨大、帶動能力強,成為多地政府穩投資保增長的重要引擎。但在業內專家看來,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未來幾年煉化行業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劇,大型煉化項目接踵上馬應引起業界警惕。


近段時間,河北、山東、福建、廣西、廣東等地先後公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名單,投資動輒數萬億元、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總規模3億噸的沿海16個大型煉化項目尤為引人矚目。


其中,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建設2000萬噸/年煉油、2套150萬噸/年乙烯裝置及配套聚乙烯、聚丙烯、芳烴等裝置,日前項目已通過第二次環評公示;河北曹妃甸石化產業基地的旭陽石化15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環評近日獲批,該項目利用進口原油建設1500萬噸/年煉油、350萬噸/年芳烴、150萬噸/年乙烯裝置;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二期工程近日宣佈開工建設,新建主體工程包括2000萬噸/年煉油、400萬噸/年對二甲苯、14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裝置;海南煉化年產百萬噸乙烯項目、廣東湛江中科煉化項目、江蘇連雲港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等續建大型煉化項目建設相繼復工;中委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也相繼啟動。


此外,國際巨頭也搶灘中國煉化市場,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外商獨資石化項目有序推進,殼牌、SABIC、沙特阿美將與國內石化企業在煉化領域展開合作。


但近期國際經濟的低迷和連續下挫的原油價格,讓業界擔憂煉油產能急速擴張會形成新的過剩。根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過去兩年全國煉化產能擴張勢頭強勁,落後產能淘汰速度和幅度不及預期。隨著地方民營大型煉化項目相繼投產,2019年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淨增3200萬噸,過剩能力達到1.2億噸/年。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3月3日發佈的《201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國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7.6%,成品油產量同比增長0.2%,但當年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卻同比下降2.7%,成品油市場過剩0.5億噸。去年全國煉油業規上企業1124家,實現利潤總額947億元,同比下降42.1%。


招商證券高級分析師李舜表示,根據國內現有項目規劃,集中擴能趨勢預計將持續至2023年,屆時我國煉油總能力將接近10億噸/年,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但煉化一體化趨勢也會將煉油產能過剩壓力傳導至化工領域,應警惕化工板塊的產能過剩苗頭。


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戰略研究室主任李雪靜認為,在全球煉化項目密集投產的大潮下,由於全球煉化利潤下降、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下調以及疊加一系列突發性“黑天鵝”事件的影響,部分煉化項目已出現延期開工的動向,需要引起業內的高度關注和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