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全國接近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真的迎來了春天嗎?

突然來襲的疫情,讓所有人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

突然來襲的疫情,讓無數家在線教育平臺狂躁的按下了“啟動鍵”。


疫情過後,全國接近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真的迎來了春天嗎?


“停課不停學”“線上來上課”,疫情期間,學生們或主動或被動的選擇至少一家或者多家在線教育平臺,這裡面有全省統一要求的,有學校推薦的,有家長自己選的,還有在線教育機構免費送的... ...

全國有將近24萬家各種各樣的在線教育機構,這其中有300多家已經上市,還有2000多家正在處於不同的融資階段。這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有接近70%的成立時間不足5年。

在20109年底,在疫情發生之前,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有超過80%的都在虧損,有接近2萬家直接關門大吉。

這些在線教育機構的主營業務大致可以分為如下板塊:

1,興趣類的——編程,美術和音樂等藝術類課程

2,職業技能類的——公務員,出國留學,職業技能認證,

3,教育輔導類——主要為大學教育、K12教育及學前教育。

而競爭最為激烈的就是這第三類:教育輔導類。

其中大學教育主要包括學歷教育(公開課,各個學校的在線課程等)以及在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語言類課程等,相對成熟,受眾也相對集中,而且這一塊現在是唯一盈利的板塊。

學前教育就是所說的兒童早教市場其實處於平緩發展期,並沒有大的增長,究其原因跟收入水平以及課程設計有很大關係,並不是有太多的家長能夠負擔每年2-3萬的早教課程在2歲左右的孩子身上,有錢了考慮一下,沒錢了上不上的也關係不大,畢竟把精力花在如何讓孩子進一個好的幼兒園更加現實。

主要還有,早教的對象是嬰幼兒,在線教育的意義不大。

廝殺的主戰場集中在,K12教育和少兒英語,預計這一塊的市場規模在2022年會超過3000億

少兒英語是重點戰場

VIPKIDS, ABC,51talk; 這些名字在這個冬天你可能繞都繞不過去,還有無數的推薦免費試聽的電話預約,再結合孩子班裡同學上了少兒英語之後確實發音,語感,詞彙量都有明顯的進步,作為家長的你可能也不淡定了,這也就是少兒英語和K12課程能夠火爆的心理基礎。


疫情過後,全國接近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真的迎來了春天嗎?


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家長的接受度就不會有問題,有沒有疫情都不會影響這一板塊未來的發展,只是疫情像一個催化劑,催生出了VIPabC,51talk,Englishbreak,海綿外語,愛卡微口語,魔方英語,滬江網校等等等等數不清的機構,而且以後會越來越集中在這些頭部企業。


K12教育(中小學課程輔導)——在線教育的核心戰區

中國在課外輔導及備考方面的總開支至2019年已經達到每年9000的億元,預期到2022年,中國在課外輔導及備考方面的總開支將進一步突破1萬億元。

而中國學生及家長報輔導班會達到多少呢? 3000億

這其中在線教育佔比只有18%,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疫情過後,全國接近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真的迎來了春天嗎?


於是不斷有創業者進入這個領域,或者傳統教育機構開始佈局,尤其在國內的一線城市,有影響力的比如學而思,作業幫,猿輔導等。

但是繁榮背後的真相是,只有3%的機構能夠盈利或者說不虧,即使是盈利的這些在線教育機構,線上高昂的獲客成本一直是這些機構最大的痛。

而疫情恰恰就在人們不出門,學校不開學,線下培訓班無法上的時候,給了在線教育平臺一個低成本獲得流量的難得的機會帶來了不少的流量,這對於大機構來說可能是件好事,有足夠的市場費用、豐富的課程儲備與經驗豐富的銷售團隊;對於中小機構由於短時間無法獲得上述條件,在人們真正要用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用戶體驗,反而在疫情期間被大機構蠶食了很大一部分屬於自己的市場。


疫情過後,全國接近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真的迎來了春天嗎?


可是這剩下的3%機構也別高興的太早,中小學教輔教育跟整個國家的教育政策息息相關,從最早的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再到2019年1月2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教輔類教育機構頭頂上這把監管的劍一直在懸著。

實際狀況也變成學校在減負,可減的負變本加厲的又從教輔類的培訓教育強加給家長和孩子,這本身就違背了教育肩負的初衷。

而且,我們的教輔類在線教育似乎也沒有看到本質,他們為了站上風口,又在做什麼呢?他們在忙著如何用電子商務的形式來銷售課程,在忙著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分析來促進課程銷售,在忙著如何通過直播等互聯網技術模擬線下上課,在忙著如何通過資本併購或收購的方式運作企業上市


疫情過後,全國接近24萬家在線教育機構真的迎來了春天嗎?

植根在金錢上的幼苗


沒有一個真正關心教育,只關心如何掙錢!

這就是我們要的教育嗎?這是在培養學習機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